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风琴 《学周刊C版》2014,(7):146-146
一想到批改数学作业.我们想到最多的就是“√”“×”.尤其是错题多的学生在经常看到许多的“×”之后.也不知道错在哪里.不免对做作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改变这种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作业上的评语和学生进行交流是个不错的选择.有了评语.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作业为什么错.怎样做就可以得到教师的肯定.还可以把它当成师生间的交流的工具.从而达到让学生乐写、乐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课上,我们不难发现,当课堂练习或课堂作业结束后,同桌或前后座的同学之间总喜欢互相议论,争执一番。此时,有的教师因怕影响课堂纪律,怕浪费教学时间而加以呵斥禁止。笔者以为,不妨就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议一议,争一争,此时有声胜无声。习题练习完后,学生急需知道是对还是错,他们求正心切。教师可让他们对一对,议一议,使他们在争解法,校正答案的过程中,各种思维火花相互碰撞。能产生因“共振”而产生的“增值”效应——知道错了想了解应该怎样做,形成“纠错”的积极心理状态;处于似懂非懂状态的学生。可能因同学的点拨而产生“顿悟”现象,这种“悟”出的知识比老师讲懂的知识,更具潜在的功效;而做对的同学也能在争辩的氛围中体味到成功的乐趣,进发出无比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3.
赵娟 《当代教育论坛》2006,(16):133-134
一、自我质疑在钢琴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学生弹得摇头晃脑,自我陶醉,却不知自己已将乐曲弹得面目全非;或知道某个地方不对劲,听起来怪怪的,却不及时找出错误并调整和修正学习方法;还有的学生,特别是初学者往往不假思索地就开始弹奏,而这些弹奏通常是错误百出。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对自己弹奏的音乐进行自我质疑的习惯。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他们首先应该质疑的是自己弹奏的音乐“美不美”,“对不对”。如果读谱时不去注意音准、节奏等问题而造成音乐“漏洞百出”,或者不按正确的触键法弹奏,那么这样的所谓“音乐”会是…  相似文献   

4.
质疑三步     
李艳 《江西教育》2003,(22):23-23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怕的是学生无疑。学生不喜欢动脑筋,不善于思考,自然不能发现可疑之处;或害怕提错,被人讥笑,遭到批评,乃至有疑而不敢提。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错了,不指责,而是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疑对了,疑好了,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求疑的积极性,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比如,在学习《林海》一课时,学生提出课文中三次出现“亲切”、“舒服”两个词是不是重复的疑问,老师应马上给予鼓励,指出这一疑问涉及到课文的重点。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运用精心设计的板书,艺术地反映…  相似文献   

5.
工作中,许多教师养成了一种习惯,即对待批评比较认真,而对待表扬则较随意,不够慎重。以为大多数学生喜欢听好话,不愿听坏话,怕批评错了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比较认真对待。而对表扬,则认为被表杨者不会有意见,所以,有时随意说几句表扬的话,不认真思考方式和方法。其实,表扬更需慎重。随便表扬,被表扬老会觉得荣誉来得容易,因而不珍惜它;或会认为“做不做好事无所谓”,因为老师随便的三言两语,说明老师本身就不重视。时间长了,学生对这种“精蜒点水”似的表扬再也不会感兴趣。试想,在班级里,“先进”不被重视,谈何“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断与“错误”和“困惑”周旋的过程,而学习的乐趣也往往体现在这一次次“犯错”和“改错”的过程之中。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将“错”就“错”,引导学生质疑、解疑、探疑,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从而探究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受知识、经验、思维等因素的限制 ,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练习中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或错误 ,对这些问题或错误 ,许多教师往往只是简单、直接地加以指正。这样做看似解决了问题 ,其实不然。由于缺乏学生主体积极的参与 ,他们对问题的症结所在不一定都了然于心 ,因而遇到类似练习时 ,依然故“错”重演 ,屡“教”不改 ,这一现象已被教学中的许多事实所证明。相反 ,如果教师能善于把握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信息 ,并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 ,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一、将错就错———思错对于练习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或思维分析中的错误 ,教师有时…  相似文献   

8.
在作业批改中,对学生做错的题目,以往我常用两种方法批改:一种是打“×”。一种是精批细改。后来我感到这两种方法都有弊病;打“×”,学生看了不高兴,特别是差生“××”多了,容易丧失进步的信心,有的甚至引起反感,烂船当着烂船划,哪里还会去思考错在什么地方。精批细改,对学生来说,教师无异于给他们“代劳”,近乎重做一遍,往往造成他们只看不想,使他们处于被动状态,不动脑筋。究竟错在哪里,还是不知道。对教师来说,花了大量的时间批改作业,必然没有足够的精力钻研  相似文献   

9.
揭题质疑,就是教师在教学伊始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对课题产生质疑,生发对文本内容的疑问,从而实现以学生的探求需要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的目的.揭题质疑这种教学手段集中体现了新课标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它对在课始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较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着极其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这种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大语文教师所青睐.但是笔者发现,近年来,揭题质疑这种教学方法在运用过程中被异化的现象频繁,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四点:一是不整理,问题滥化;二是不深究,问题浅化;三是不回溯,问题盲目化;四是不拓展,问题淡化.针对以上四种现象,以教学《和时间赛跑》为例,阐述几点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 :“差错人皆有之 ,而作为教师 ,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面对学生数学作业中的错解 ,笔者要道一声 :“且慢 ,引导‘正解’就从珍视‘错解’开始 !”1 不要轻易地把学生的错解“全盘否定”对数学作业的批改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 .此法操作简便 ,却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 ,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 .面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解 ,不分青红皂白仅以“×”来评判 ,学生的思维火花可能就此熄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能就此…  相似文献   

11.
<正>“示错情境”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示错”可以充分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错误思维或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质疑、交流、讨论等活动找到错误的根源,并形成正确思维或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知,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的探究欲,同时可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了几点对示错情境的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变“填鸭式”、“注入式”为“启发式”和“探研式”,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而示错则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十分有效的环节.一节好课不在于没有出现错误,而在于教师善于抓住时机启迪学生思维,通过示错一纠错一醒悟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错误中寻找疑点,在误中思,在思中悟,从中引导学生理解难点和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巩固与应用阶段,教师常常巧妙地设计一些“弯道”,诱使学生出错,暴露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施教,实现多方面的教育目标。这就是《教育心理学》所谓的“尝误原理”。 一、利用“尝误”巩固基础知识 正面讲授基础知识,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这是极重要的;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受认识能力的局限,往往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盲点”,这就需要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加以纠正。甚至于“非错而不能树正,非错而难以求真”。  相似文献   

14.
提倡质疑     
“你敢指出老师的错误吗?”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就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据统计,敢于指出老师错误的占68%,但仅有5%的人敢当面指出。为什么同学们不敢指出老师的错误呢?据了解,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有些同学不善于质疑,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现成知识,因而感到无问题和无疑问;二是有些同学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理,即使有问题也不敢质疑,总害怕问错了会引起同学的讥笑,对质疑有后顾之忧;三是有的同学不懂得质疑方法与技巧,向老师质疑时直来直去,一些要面子的老师怕被学生问住,特别是有些老师出于狭隘的师道尊严,就不喜欢那些“打破砂锅问…  相似文献   

15.
非学生质疑不是突出学生主体 当前,教学模式改革如火如荼,在小学语文课堂,这样的教学环节耳熟能详:老师问,看到这个题目(或挂图或某句话),你有什么问题(或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之后,就围绕这些问题或学生最想知道的学习课文。人们称之为“引导—发现”或“质疑—解疑”模式。即使课文、学生或教师根本不同,也一律生搬硬套。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以显示对老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彻底革命和先进的教学观。而曾经被视为常规武器的教师提问以及其他指令非但风光不再,甚至几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老…  相似文献   

16.
“小小年纪经常发呆,也不知道他们心里都在想什么?”这是许多家长颇为不解的问题。其实,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具有闭锁性,学业上的沉重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父母子女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等等,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困惑和矛盾。于是许多学生身上就出现了令教师棘手的思想问题、纪律问题和学习障碍问题。那么怎样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呢?指导学生坚持写好“心理日记”是走进学生心灵的绿色通道。如何铺平这条绿色通道,怎样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呢?我…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改革大潮席卷中国的今天,许多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只知道在如何灌输学生知识上下功夫,很少在语文学习方法传授上下功夫,致使许多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不正确,或根本不知道如何学习语文,结果是,功夫没少下,而收效却很小,以致许多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低下,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招来了不少人对语文教学的批评和质疑。我以为,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学习更为重要,因此,我们的老师“授之鱼”,倒不如“授之以渔”。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为了能引导学…  相似文献   

18.
11.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我坚信,孩子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一个原因,就是知识对他们来说往往成了滞销的货物,积累它们似乎是“为了储存”,而“不是流通”,不加以运用(运用首先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在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知道这一概念对许多教师来说就意味着会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种观点促使教师片面地估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谁善于把知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数学教师,每天要面对许多学生的作业,作业中难免有不少错误,教师在面对这些错误的时候要多想学生之所想,特别应想学生之所错.这是教师传道、解惑,促使学生深入学习、进步的关键.一方面教师要预想“学生在哪易错”,准确把握易错点;另一方面要想“学生在哪儿已错”,及时掌握已错点,并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错误,和学生一道成为排除错误,追求真理的探求者.1.及时发现“易错点”,制定相应“纠错”教学及时准确地找到或证实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缺陷,集中弱点,设计题型,分析导致知识缺漏的原因,实施“纠错”训练.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f(x)=(…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而言,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或做出在他(她)的认知结构中设有的新概念、新方法,就可以认为是创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滋育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个性特征,如好奇心和兴趣;独立性、坚持性;自信心以及对事物的质疑意识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某学生在学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时,对点到角两边的距离这一说法提出质疑:课本上只定义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而角的边是射线,什么是点到射线的距离呢?对学生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教师给予了鼓励,并和他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