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区域活动,是一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特点和需要来选择材料进行个别性或小组性的操作活动.区域活动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创造了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既满足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又使幼儿在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产生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动机.区域活动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的个体需要,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是培养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语言区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幼儿语言的优化模式,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幼儿兴趣及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多样化的语区域,使得幼儿在与材料、环境、同伴充分互动中获得个性化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区域。它的环境设置上,会涉及"空间规划布局、材料摆放、规则环境、活动展示"四大方面。  相似文献   

3.
孟小亚 《科教文汇》2012,(26):55-55,68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但是,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有其自身特色,现在幼儿园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从材料的特点、数量、层次性、挑战性等方面进行改善,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区域活动蕴含着幼儿语言发展的良好素材,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最佳场所。幼儿能在区域活动中用语言解决诸多问题,能提供幼儿愿说、想说、敢说、爱说的机会,体验操作、交流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活动中,适宜的环境、科学的投入材料、趣味性的操作,都直接影响操作性学习活动的效果。所以,在数学操作活动中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科学的投入材料,同时融入幼儿喜爱的游戏,使操作游戏化,既顺应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又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幼儿期是幼儿掌握语言的关键期,教师应善用多种方法,快速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7.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展、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幼儿科学教育是时代发展和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从围绕生活选材、提供丰富材料、创设科学环境、利用科学活动方面有效培养幼儿科学兴趣。  相似文献   

9.
语言环境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创设语言环境的目的在于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创造条件,调动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言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语言的发展,不同的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将会有所不同。本文基于对目前幼儿园语言环境的观察,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相关的原因,进而为幼儿园班级语言环境的创设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幼儿喜爱的主题活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教师要运用"表情语言"的魅力、情境创设的魅力、简笔画的魅力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和好奇心,享受主动参与和创设互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操作材料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也是区域活动实施的灵魂,本文结合笔者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设计的实践经历,结合实例提出了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几点策略,阐述了如何通过对材料的设计与调整,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的环境,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2.
潘丽艳 《科教文汇》2012,(18):122-123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知识内容比较单调。在一日活动中运用游戏形式、用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增强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常规等方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杨敏 《科教文汇》2013,(11):53-53,55
语言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一种工具,为此,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情境中乐意运用语言进行相互交流,形成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听说能力和交流技能,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幼儿通过摆弄材料、自主操作,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教师作为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者,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引导者,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案例分析引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幼儿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在一种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并且面对丰富的活动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主动学习的一种活动。因此,对于幼儿来说,这是一项让他们极为感兴趣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教师注重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为此,要创设情景,从兴趣入手;要尽可能给幼儿操作、实践的机会;要采用多元的评价与指导。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和"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那么在科学活动物质环境创设中如何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呢?应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幼儿为主体,开放式地创设科学活动物质环境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空间,合理地选择科学活动的内容及材料,让幼儿去探索和操作。只有用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吸引幼儿,利用周围的物质环境对幼儿产生刺激,并对其进行引导,才能让幼儿在自由的活动中主动动手参与活动,获得经验。  相似文献   

18.
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开口说话;要充分发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及创造性,让幼儿参与进去,激发他们的兴趣,边说边做;尤其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中都要作为小主人让他们多说会说。  相似文献   

19.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侯英华 《科教文汇》2009,(19):108-108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和工作性质的游戏。它将活动场所划分为若干的区或角,备有各种玩具、工具、材料等,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伙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游戏活动中主动发展。通过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为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应该是: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者、指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