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高洁  汪杰 《声屏世界》2011,(1):142-143
第16届广州亚运会已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16天精彩的亚运赛事诞生了众多特别的数字:199:中国队在本届广州亚运会上获得了共199枚金牌,创造了单个代表团在单届亚运会上金牌总数新高;9:中国队在9个项目中包揽金牌,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这些项目是篮球、沙滩排球、  相似文献   

2.
十二月热贴     
殷秦 《网络传播》2007,(1):74-75
中国队在多哈亚运会比赛头一天就全线告捷,拿下全天20枚金牌中的16枚,几乎打了场“歼灭战”。亚运会次日,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队染指金牌,但中国队仍是最大赢家,获得13枚金牌,金牌总数达到29枚。转播亚运会的电视节目也都是中国选手获胜的镜头,多哈俨然变成了中国人的表演舞台。难怪媒体发出本届亚运会疑似我国全运会的感叹。笔者认为,中国队得多少枚金牌,已经不是本届亚运会的看点。为2008年奥运会练兵,才是中国队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信息系统工程》2011,(1):17-18
随着中国女排完美的最后一扣,中国亚运军团在第16届亚运会上夺得了历届最多的199枚金牌,再次展现了"中国力量"。在这骄人的战绩背后,不仅凝结着每一位参赛运动员、教练员的辛勤汗水,  相似文献   

4.
胜利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但并不是事事都能如愿.成功永远与失败相伴,"完美"之中总是滋生着"遗憾".纵观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许多描述、介绍、记录体育健儿功亏一篑、痛失金牌、虽败犹荣的新闻报道标题,给读者带来了许多值得回味的"遗憾美".这些标题从精神、情趣、悬念、原因等不同角度标出了"美"味:  相似文献   

5.
第十六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举行。本届亚运会的报道,本埠各大媒体均派出精干队伍,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新闻大战。纵观整个亚运会赛事,从12日开幕到18日基本处于"磨合期",是亚运赛事慢慢进入状态的阶段。而19日至25日,是亚运会比赛的高潮期。与本埠甚至是全国其他媒体相比,楚天都市报的报道更富于"人性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在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已经结束,中国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正像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在亚运会前前后后多次说过的那样,对于中国体育健儿来说,亚运会仅仅是一场中考,他们的目标是要通过参加亚运会取得国际比赛经验,去迎接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大考,争取在奥运会上多得金牌。这是因为奥运会金牌的分量要比亚运会金牌的分量重得多。同样,就新华社的报道工作而言,也只是结束了中考,面临大考。 和国内的同行竞争  相似文献   

7.
第16届亚运会官方网站作为广州亚组委对外进行信息发布的重要窗口,是国内外受众了解亚运会、认识亚运会、参与亚运会的最重要平台,也是体现广州亚运会主办理念、塑造广州亚运会形象的最直接媒介。  相似文献   

8.
在2010年举办的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田径比赛中,"中国飞人"刘翔以13秒09的成绩夺取了男子110米栏比赛的冠军。在此我们选择的报道时间段主要是11月12日到11月27日亚运会开幕到闭幕的16天时间,以  相似文献   

9.
一位老资格的体育记者曾说,每逢重大赛事,往往都是场上运动员相互角逐,场下体育记者相互竞争。第十一届亚运会也不例外。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亚运会报道组的同志在本届亚运会期间,充分利用信息传播快的广播特点,以及时准确的“抢发新闻”在激烈的新闻赛争得了一席之地。下面是亚运会期间采访射击比赛的一点体会。亚运会射击比赛是仅次于田径比赛的第二大项,共有40枚金牌。我们北京电台对这40枚金牌的角逐都进行了及时准确的报道,特别是中国射击队所获27枚金牌的报道,都是在比赛结束后的两、三分钟内播发的,这在国内各新闻单位中确是最快的。我作为现场采访的记者,从9月25日射击比赛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1月,一个美丽的秋天,在广州举行了一场大型国际体育盛事——亚运会。与10年前的北京亚运会相比,广州亚运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经济实力以及媒体生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对亚运会的报道来看,无论是内容、形式、规模、介质、社会影响,都是10年前无可比拟的。笔者曾有北京奥组委的工作经历,这次又以特邀媒体运行专家的身份前往广州亚运会,亲身感受亚运会上的媒体大战,尤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全媒体报道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11.
动态     
《网络传播》2009,(12):9-10
亚运会高级官方网站正式上线 11月13日,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广州亚运会高级官方网站正式上线。广州亚运会高级官方网站采用全新设计的导航分类和要闻区块,使首页架构更加清晰丰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筹备期海外媒体报道的内容分析,结合对亚组委及广东外宣媒体地观察,客观描述广州亚运会对外传播的现状。认为广州亚运会对外传播策略应该以扩展新闻信源,设置新闻议程,关注传播效果为基本原则。广州亚运会对外新闻报道策略的研究也对今后区域大型国际项目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哥们,第一枚金牌,看你的啦!”亚运会比赛尚未开战,新华社参加亚运会报道的编辑、记者便朝我喊开了。那些目光,那些语言之间,分明流露出重托和希冀。骤然间,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是那么沉重。历届大型赛会第一枚金牌都是国际上各大通讯社与新闻机构必争之“的”。本届亚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也必将牵动前来采访的5000多名记者的神经。一种无形的压力向我袭来,作为担负亚运报道重任的新华社记者,能否在这场国际新闻大战中夺得第一枚“金牌”,这不但关系到亚洲第一大通讯社新华社的声誉,也关系到整个中国新闻界的声誉。  相似文献   

14.
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将在朝阳区工人体育场拉开序幕。亚运会期间,将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等居住在朝阳区西北的亚运村。朝阳区有6个亚运会比赛场馆和9个训练馆,将举行140场比赛,产生90块金牌。此外,还有24条亚运会必经线路。为此,朝阳区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形  相似文献   

15.
与以往历次报道大型赛事不同,新华社报道团这次赴釜山采访亚运会还带着体育新闻专线用户的要求和建议以及一些特稿用户的“订单”。中国体育代表团此次提出了要多得金牌,更要注重金牌含金量的目标。新华社的亚运会报道同样如此,要做到数量大、品种多不难,难的是新闻产品的“含金量”要高。  相似文献   

16.
崔俊铭 《今传媒》2011,(4):68-70
广州作为第16届亚运会的举行地,本土电视媒体积极参与亚运会报道竞争。本文运用调查法和文献法,对在广州地区播出的中央、省、市三级电视媒体参与广州亚运会报道情况进行了分析。由此可见,中央、省、市三级电视媒体在亚运会报道中,发挥各自的节目特点和优势,实现了差异化的竞争,为电视媒体在今后体育大赛赛事报道中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7.
图片报道     
<正>【新华社照片,广州,2010年7月21日】广州亚运会第二次世界媒体大会代表参观亚运媒体村7月21日,参加第16届亚运会第二次世界新闻媒体大会的与会代表在广州亚运城媒体村考察。第16届亚运会第二次世界新闻媒体大会于7月20日至23日在广州举行。图为广州亚运会第二次世界媒体大会代表参观亚运媒体村。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相似文献   

18.
张山 《档案天地》2011,(3):6-10
广州亚运会上的一杆"老枪" 20年前,我第一次走上亚运会的赛场,那时,我与队友们一起成为了北京亚运会女子双向飞碟的团体冠军,还夺得个人冠军.20年后的2010年,我这个42岁的老枪又出现在广州亚运会的赛场上.  相似文献   

19.
张琳 《大观周刊》2010,(42):8-10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中国广州进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距上一届我国主办亚运会,已经整整二十年。  相似文献   

20.
在广岛亚运会上,日本新闻媒体炒得比较火的是“马家军”。它们宣称在亚运会的田径场上,中国的“马家军”刮起了旋风。继张林丽夺得女子3000米赛跑金牌,破亚运会纪录之后,曲云霞、刘莉力克群芳,荣膺女子800米赛跑冠、亚军;王军霞在女子万米长跑中折桂;“马家军”男选手孙月鹏、穆维国又分别获得男子3000米障碍和800米决赛的冠、亚军。内比奥洛在广岛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国人使世界田径运动进入了崭新时代!”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会见刚从广岛载誉归来的国家体委训练局教练员时说:“金牌运动员是金牌教练员训练出来的,要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