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读了一些论及规律和范畴的关系的文章,对我深有启发,使我产生了一些联想:概念、范畴和规律的相互关系,到底是什么?本文围绕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哲学界同人。 (一) 我认为概念、范畴和规律的相互关系是客观事物个别、特殊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在逻辑思维中的反映。它们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但三者决不是不相容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隶属关系,是一个由此推彼、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 概念相对于范畴而言是个别,范畴相对于概念而言是特殊;律规相对于范畴而言是一  相似文献   

2.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及其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间接反映,思维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使人能够从个别中看到一般,从现象中透视本质,从偶然中洞察必然,从现有事物推测过去、预见未来,使人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真理?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或者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首先,真理是一种认识,它和谬误一样,同属于认识论中的范畴,是主观概念。其次,并不是任何一种认识都能称为真理,只有正确反映了客观实在的认识才能称为真理。人们有时把它称为客观真理,乃是为了突出它所反映的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所以,真理、客观真理和正确认识是同一概念。在日常生活用语中,用来表现认识成果的,有观点、理论、学说等名词。因之,正确观点、正确理论、正确学说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感觉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足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客观事物自身具有多种多样的感性状貌,如各种色彩、声音、形状、硬度、温度等.感觉就是对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就是在反映事物个别特性的感觉的基础上,人们形成的对现实中客观事物、对象和现象的完整把握.  相似文献   

5.
音乐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音符的音响效果来表现它的抒情性和想象性.音乐作为审美对象,自身的必要条件是特定的感性形式和特殊的情感意蕴.这是艺术本质的个别标志,即艺术自身的审美特征.从理论抽象的角度看,情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或社会需要的主观心理反应,它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由主观体验所表现的主观态度反映了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因此情感是人与客观现实关系的一种表现方式.音乐艺术本身存在于客观现实中,它自身不能表现情感而只有情感的特征,而只有通过人来表现这种情感的特征.人在认识改造和掌握客观存在中的音乐以后,通过对客观现实的体验和感受来表现一种情感.从情感的表现上来看,音乐艺术是属于声音表现,而声音表现是最富于人的情感表现的方式之一,它  相似文献   

6.
邹戍 《农村教育》2002,(10):56-57
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逻辑思维: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逻辑思维的规律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正确地形成和运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的规律,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于客观事物最一般关系的反映.遵守这些规律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概念是人类在一定阶段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总结,是以压缩的形式表现大量知识的手段,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具,一切科学都是由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如果对数学中的概念不清,就不能掌握数学的实质,就不能运用数学规律来指导实践。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务必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正确地使用概念。以下是本人在概念教学中的一些认识。一、概念的语句分析与正反例相结合教材中,有的概念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叙述,有的概念用简明的式子表示,比较抽象,在概念教…  相似文献   

8.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在政治课教学中,要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和真正地掌握概念,就必须引导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握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切忌机械地、孤立地死记硬背。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陈昭鹏 《考试周刊》2009,(9):101-101
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过程,从感觉、知觉到表象,都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直接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然而,并非一切事物都是被我们直接地感知到,还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为中介,间接地去反映和认识客观事物,这就是思维,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高中数学的特点,就是更加注重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它要求一位高中生,不再是简单地去认识、记忆一些数学现象与数学问题。它强调的是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对于自然界数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在具备一些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主观能动地去学习,能够独立地去思考.拥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是与以往的学习迥然不同的。下面,我谈谈高中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主体——实践中的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或映象。这种映象涉及两种因素:即摄影机与摄影对象。这就表明了认识的主体与被认识的对象客体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人们生活着的世界数以万计的客观实在,并不全都属于客体,并不完全都成为认识的对象。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经常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改造事物的实践活动,只有进入  相似文献   

11.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从小给学  相似文献   

12.
从落实“素养为本”教育、提高对化学学科理解的需要出发,按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对化学概念和理论由提出到发展再到完善的历程进行探索和梳理,得出三条发展线索,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揭示概念和理论的本质特征、形成规律、发展脉络,同时对三条发展线索所取得的成果在中学化学中的体现进行分析,提出教学建议。在梳理过程中凸显出:化学概念和理论同样都是人为了解释自然变化和解决生产、生活、科研实践中的化学问题而提出和建立的,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证伪或继续接受检验;是人的思维创造、文化建构,具有人为性和理论性;是人对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同时又是人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的工具。它们成功地帮助人从微观层面深刻地认识无机物、有机物乃至生命大分子,认识物质世界的高度统一性,并最终为揭开生命的奥秘乃至人工合成生命开山铺路。据此说明中学化学教育要有效落实“素养为本”教育,就必须尊重概念和理论的本质特征,尊重化学学科发展的规律,以“认识世界”为核心,对中学化学教育从认识到实践进行重构:教学中既要高度重视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发挥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又要高度重视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体现概念、理论的工具性;并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误区一]现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外在的反映,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规律的反映。[解析]反映是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对事物的认识,它属于意识的范畴。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个别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  相似文献   

14.
王兴梅 《教育艺术》2007,(11):72-73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对于数学教学,如果我们能融合进我们的情感教育,注意情感陶冶,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学习,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和育人任务.  相似文献   

15.
张国珍 《考试周刊》2012,(41):66-66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特有属性(或叫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无论什么事物,只要我们认识了它的本质属性,就会在自己头脑中产生相应的概念。,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特有的属性(即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而数学知识中最普遍的形式是概念,因此,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也是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本文拟从教学论的角度分析职业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形式、障碍和设计。 一、概念教学的基本形式 我们知道,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通过感觉、知觉形成观念,这是感性阶段。再经过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这是理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概念相应地就进一步获得发展。因此,职业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就是用已经明确的概念认识未明确的概念,使未明确的概念转化为明确的概念。然而这种转化过程的外观表现,就是概念教学的形式。一般说来,数学概念教学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是概念的发生式;二是概念的生成式 。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学角度看,感知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前导,是思维活动的源泉。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从感知开始而后转化成思维的。由此可以看出,感知是学习心理活动的基础。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整体以及外部联系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认识整体必先以认识个体或局部的属性为基础。一、男女生感知差异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的两半球功能有差异,大脑左半球主管高级、抽象的言语思维,右半球主要是处理空间和图像感知能力等非言语思维。男女两性的智力活动在大脑两半球的反应部…  相似文献   

18.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9.
真理是什么?持辨证唯物主义论者虽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基本上有二:(1)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如: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认为真理是人们的认识与客体相一致。如:“真理就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真理是“概念、观念与客体的一致;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知识。”一般认为这两种定义是没有区别的,它规定的是同样的内容。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20.
一、科学概念与科学的发展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及其有关问题的讨论是从概念开始的。概念是组成科学的基石,在一定意义上,也可说一门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概念系统。科学概念的状况,反映着科学的成熟程度和发展水平,反过来又影响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成果。客观事物永无止息地向前发展,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随实践的扩展、深入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断深化,因此科学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和更新。一定时代的科学概念只能反映这个时代人们的认识水平,标志着科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具有历史性。比如元素这个概念,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有人提出来了,那时,关于元素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明确,但仍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猜想。到了17世纪,波义耳在总结实验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给元素下了一个人们认为是科学的定义,但不能确定基本的元素有哪些,并且受到古希腊思想家的影响,仍然把水、火、空气看成是元素。这就是说,波义耳虽然准确地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