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中国的各大报纸都非常注重采用以深度报道为代表的对新闻进行深度开发的运作方式。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对报纸深度报道的生产也发挥着超越技术意义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报纸的采编人员从网络上获取新闻线索、了解报道效果已成日常工作惯例。另一方面,网络  相似文献   

2.
目前深度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普遍采用的报道形式,不仅是报纸辟出大量篇幅刊登深度报道,而且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电视台也开办了《新闻调查》等深度报道专栏。深度报道在新闻评奖中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涌现出不少深度报道的精品。研读这些成功的深度报道,对照那些不太成功甚至失败的深度报道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深度报道的成功,归根结底是要在"深"字上下功夫,而这一个简单的"深"字却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进入网络时代,由于受受众的心理喜好及生活节奏的影响,传统先进人物报道逐渐从"高大全"向"小人物"转变。本文从新闻事件打头、做强深度报道、创新报道方式和报网联动等四个方面来谈报纸媒体如何在网络时代做好"小人物"报道,枯木逢春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4.
任勍 《新闻世界》2014,(7):26-27
报纸深度报道发展至今,已有着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中国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如何?面临其他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挑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于新锐媒体网络,又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报纸深度报道又该如何把握机遇,发展自己?本文试从这一系列问题入手,对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林超 《新闻世界》2011,(1):13-14
本文通过《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电脑报》等报纸对"腾讯和360舆论大战"的报道,分析报纸在深度报道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憾。并立足新媒体背景下,探讨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兴媒体的挑战,笔者认为,传统媒体应在结合自身特点做强深度报道的同时,加强传受双方的互动,适时加以评论,对事件做全面、合理、客观的分析和展望,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深度报道引起了都市类报纸的高度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各类报纸争夺受众、增强报纸含金量的重要法宝之一。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难点及突发事件、新生事物的报道,一些报纸都会想到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把这些新闻向重、深、广的方向迈进,从报纸的内涵和品位着手,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增加报纸在读者心中的分量。那么晚报怎样才能做好深度报道,让其真正“深”到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8.
冯丽 《报刊之友》2010,(12):142-143
媒体竞争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报纸媒体面临严峻的生存与发展挑战。本文以如何做好报纸编辑为切入点,寻求报纸摆脱困境的途径。新媒体的出现,给报纸生存带来危机也带来发展新机遇,关键是要敢于摸索和实践。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报纸编辑需重新定位,变被动为主动,做好报纸的"决策人";整合网络信息,借力新媒体为我所用;强化自身优势,做好独家报道和深度报道;创新丰富编排手段,强化报纸版面视觉功能等。  相似文献   

9.
王威 《新闻前哨》2011,(7):50-51
2010年4月16日,由湖北日报摄影部记者独立承担的摄影深度报道专版焦点《我是一只小江蚁》,以流媒体的形式在湖北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首尝报纸新闻摄影和电视节目的融合之路。截止目前,"视界·焦点"已播出50余期,成为都市频道每周一期固定播出的专栏,在全国开创了省级党报新闻摄影与电视合作,互利开发"用影像做深度报道"的先河。"视界·焦点"利用纸质媒体深度报道选材重大、视角宏观、分析深入、  相似文献   

10.
现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媒体尤其是报纸,如何保持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我认为,深度报道和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也是报纸的优势所在。这是其他媒体无法可比的。宏观经济报道属于深度报道的范畴,需要努力提高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两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文平 《军事记者》2011,(10):20-21
进入新时期以后,深度报道进入军事报道领域并异军突起,成为军事记者手中不可多得的"重型武器"。以解放军报社、新华社军分社和各军区军兵种报纸为主的军事新闻媒体,聚焦以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和装备建设等领域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报纸,特别是党报的重视,《新华日报》专门开辟了"深度报道"的专栏,华东地区九家主要报纸还曾开展过"尝试报道好新闻竞赛",其目的是要推动、促进各报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凸显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快速媒体和网络日渐普及的情况下,晚报要赢得读者,必须发挥报纸深度报道的优势,从提高报道质量入手。去年,我们《牡丹晚报》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深度报道,使我们今年的报纸发行量比2004年增加了一万多份。实践证明,报纸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这条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陈超 《新闻世界》2010,(11):190-191
网络的"第四媒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导致网络新闻宣传报道隐患重重,迫切需要加强网络的舆论引导。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引导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出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最有效方式是加强网络深度报道,并对如何加强网络深度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操慧  刘茜 《新闻界》2003,(1):34-34,45
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着深度报道,以发挥其特性魅力来吸引广大受众。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曾经作为竞争利器的深度报道在传统媒体领域的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出现了瓶颈现象,其中最基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技术的限制。比如:报纸很难实现实时互动,广播可以实时互动但覆盖面又要受接收条件的制约等。但今天,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深度报道理念的可操作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为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崭新的深度报道理念与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必将成就网络深度报道自成一家的风格。网络技术对深度…  相似文献   

17.
雷蕾 《新闻实践》2009,(12):49-49
"雷人"在网络语中的意思是出人意料且令人震惊,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行让人感到很无奈,在报纸上经常看到"某某人被‘雷到"的报道标题。殊不知作为媒体记者,在其采访过程中,"雷人"的言行也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两会"期间,国内多家报业启动"全媒体"报道阵容,充分融合各种报道形式和传播介质,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报道形式,通过报纸、网络、手机、微博等各种传播载体,全方位传递两会声音、解读两会精神、反馈民情民意,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凡 《新闻世界》2011,(2):66-67
在许多新闻理论界和业界人士眼中,报业面对网络通信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走"报网融合"的道路是其必然的选择。本文通过比较网络媒体与报纸信息传播方式、新闻内容生产的不同,说明仍处发展阶段的我国纸媒,虽然为了发展要迎合媒介融合大趋势,但报纸的本来任务或者说信念不曾改变,即以严肃的硬新闻、深度的分析报道占领观点市场,生产对受众来...  相似文献   

20.
新闻要有可读性,就应在“深”度上下功夫。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报纸,特别是党报的重视,《新华日报》等还专门开辟了“深度报道”的专栏。华东地区9家主要报纸还曾开展过“深度报道好新闻竞赛”,其目的是要推动、促进各报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凸显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