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华云 《大观周刊》2012,(20):221-22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呢?让学生喜欢写作,善于写作呢?本文从创设活动情景.挖掘写作素材上做了尝试,以待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河 《大观周刊》2011,(6):192-192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主要有:消除恐惧心理,激发写作兴趣;丰富社会生活,加强素材积累;拓宽作文领域,搞活作文形式;加强作文修改,提升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乏写作素材的情况下,公文写作者同样处于难以写作之境地。素材在公文写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公文对素材的使用有着特殊要求,这就是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准确为前提,以避免重复为原则。公文写作最理想的状态是,素材丰富,种类多样,起草者可以根据写作目的与要求选择最典型最新鲜的材料。但是,公文写作的这种理想状态是比较少见的,较为常见的是原始素材不足,品种单一,负责起草公文的“巧妇”们不得不在“无米”、“少米”情况下“为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闻策划,实际上应该叫新闻宣传策划,涉及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材.新闻素材选择恰当与否是新闻策划能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新闻事实做策划呢?我以为,关键在新闻素材的"三性":导向性、针对性、成长性.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最烦恼的是写作文,其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对写作没有兴趣;没有素材;课外阅读量少;缺少丰富的语言积累;对于写作的方法掌握不好。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兴趣、积累素材、丰富语言;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提高学生自批和互批能力。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要"练",而且要将作文教学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6.
白杨 《大观周刊》2011,(24):41-41
我们都知道“金素材,好作文”的道理。没有鲜活的素材,即使你拥有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构思、靓丽的语言,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尤其在考场为文时,相当一部分考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头脑中储备的精彩素材有限,可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不管怎样搜肠刮肚,就是想不出来;第二,考场时间紧迫,容不得你前思后想、仔细斟酌,一些平庸的或文不对题的素材就这样被匆忙写进了作文;第三,即使想出一些素材来,也是隔年皇历,  相似文献   

7.
李相民 《记者摇篮》2009,(10):45-45
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日益提高,法制类新闻报道以其特有的权威性、导向性和可读性,备受观众的关注与青睐。如何才能做好法制类新闻报道?关键还在于记者对这类素材的巧妙获取与量“材”适用。没有好的素材,无异于无米之炊,自然难成好新闻;但是,如果有好素材而不善于运用,素材再好,也难免会遗珠失玉,造成新闻资源浪费。本文将就如何更好的选取和运用法制新闻素材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肖邦明 《新闻前哨》2013,(7):112-112
"抓住作文,就抓住了上帝的一只手",这是语文界的一种共识:"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却是学生的哀叹。如何有效根除"叙事无细节,抒情假大空,议论无观点,选材学生腔,缺乏时代感,读来使人厌"的学生习作通病呢?擦亮标题,借鉴导语,写好开头,引人入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和语文教师一起结合新闻的标题、导语写法,在教学中采取抓好作文题目与作文开头的拟定人手,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多媒体光盘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影音素材。影音素材的获取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种是利用视频采集卡,从录像带或电视上采集;一种是从影音素材光盘上获取;另一种是用二、三维动画软件自已制作。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大量的素材光盘,但往往是平面素材居多,而影音素材却少得可怜;而用视频采集卡从电视或录像带上截取,好素材又经常是可遇不可求;自已用二、三维动画软件制作,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也难尽人意。难道就没有一个简便的方法获取合适的影音素材了吗?。其实,看看目前火爆的VCD市场,我们会发现一个巨大的影音素…  相似文献   

10.
刘丽秀 《大观周刊》2012,(26):175-175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觉得作文的教、写、改是非常麻烦的事情,甚至觉得是项沉重的负担。其实当我们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仔细选材、学会立意后,学生就会下笔如有神,作文质量上去了,改就必然轻松无比。因此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马海梅 《大观周刊》2012,(51):283-283
现阶段由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过分规范学生作文、作文批改不当、学生阅读积累量太少、缺乏写作兴趣等,针对这种现状,从教师和学生的各方面去寻找原因,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同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写作,让学生养成热爱写作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成绩在中考语文成绩中占据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平时写作练习中,学生又常常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或不会选材而苦恼,我们语文老师也常为学生作文选材的单一、老化、俗套而烦恼焦虑。  相似文献   

13.
蒋永胜 《军事记者》2007,(11):16-16
成就性报道能否成功,选材是关键。素材不新,老生常谈,谁爱看?成就性报道要引人入胜,首先在选材上要出新出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杨正毛 《新闻世界》2013,(10):16-17
地方党报所掌握的经济新闻素材有限,难免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如何从有限的新闻资源中拎取出有价值的经济报道?笔者认为,只要记者用心,能够吃透政策,善于从调研中、在基层采访中发现经济热点,抓一些“活鱼”,就能写出高质量的稿件。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报道的采访过程中,记者都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如何采录到丰富而又生动的素材?本文认为:受众的心理需求,是新闻采访的出发点,而能否采录到丰富的素材,则直接取决于记者对于受众心理需求的掌控能力。  相似文献   

16.
聂永安 《大观周刊》2013,(11):216-216
要想让学生真正写出一篇结合实际,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首先要狠抓习作训练,让学生除aY-式作文外,每人另有一个习作练习.把课内外的好词佳句、口语交际或看到的图片、景物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每天坚持写成段或篇,并让家长适当指导,天天检查.努力做到“贵在坚持”。同时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进果树园,庄稼地,让他们仔细观察,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学生畅所欲言,也为学生寻找到了习作的素材。小学生习作起步要稳健有力,一步一个脚印,就要将他们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自己寻找习作素材,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也只有多读、多思、多观察、多练习,才能在习作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新闻出新?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采写、刊发的稿件,谈三点体会:深入挖掘、巧用素材、迅速及时。深入挖掘为什么说深入挖掘出新闻呢?因为,深入挖掘是新闻出新的前提和准入条件。常听有人抱怨碰不到好的新闻素材。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深挖细掘不够所致。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性工程,只有深入挖掘,才能发现“真金白银”,并写出“出新”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阚洪欣 《青年记者》2007,(12):30-31
什么是好新闻?如何选择新闻素材?衡量这两个问题的标准确实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就是新闻的人文价值。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一切新闻都是关于“人”的新闻。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意识与人文关怀,让新闻主动去注重人、贴近人、关心人,去尊重和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应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9.
冉海蓉 《大观周刊》2011,(46):85-85
农村学生怕写作文;但我们指导得法,学生也是喜欢作文的。指导作文时,我们必须抓好作文的分类讲解。小学生作文如何分类呢?我认为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和应用等。本文分类讲解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离不开采访活动,社会活动是记者采访的基本方式。新闻素材的来源主要是通过记者采访得到的,那么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真实客观的事实呢?笔者认为,语言对白、观点交流、思想碰撞和心灵沟通是新闻采访需要把握的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