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刘震  余索 《新闻界》2013,(11):37-40
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纪录片创作的生态环境。除了传统的胶片及摄像机拍摄外,照相机等设备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纪录片制作之中。纪录片进入易拍、易编、易传的时代,但我们必须理性思考当下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以及逐步探索纪录片未来的发展道路。本文认为拍摄媒介的易获得性、大众参与的多元化以及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是纪录片实现易拍的重要条件,未来中国纪录片与新媒体的结合将更加紧密,纪录片的市场机制也将会逐步建成。  相似文献   

2.
2012年度中国纪录片理论研究热度不减,学者们从《舌尖上的中国》、《春晚》等热播纪录片的个案研究中探寻纪录片的发展方向;纪录片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民族身份认同、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和意义越发引起重视;纪录片创作的技术手段越发先进,但须用之有度;纪录片频道和纪录片栏目作为纪录片传播的平台,优势与不足并存;目前我国纪录片市场的发展尚不充分,学者们探究其困境及产生原因,展望其发展前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钟摆效应"(Pendulum Effect)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主要是描述人类情绪的高低摆荡现象,也借指事物有高潮有低潮的螺旋式发展过程"。纵观中国纪录片发展,有过高潮,也有过低潮,如今中国纪录片重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就是电视纪录片的异军突起。本文简单梳理一下中国纪录片发展历史,探析电视纪录片走红的内外机缘,提出几点对电视纪录片如何发展的意见建议,希望能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纪录片的商业化和国际化策略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中国纪录片的商业化性质和国际化性质的研究,通过中国纪录片商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策略,不断促进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中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际间各种较量和竞争日益增强,我国日渐加强对文化的宣传和重视程度。本篇文章简要概括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对中国纪录片商业化和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并提出有关改进中国纪录片商业化和国际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5,(14):53-56
提高中国纪录片文化软实力是加快推动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从产业化的角度审视提高中国纪录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对中国纪录片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指出,中国纪录片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关系性力量,实力的生成需要在国际纪录片产业的比较中才能得以彰显。就现阶段来看,提高中国纪录片文化软实力需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二是大力创新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世界表达;三是努力加强中国纪录片国际营销;四是深入推进中国纪录片产业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家齐 《今传媒》2015,(3):105-107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受到空前欢迎,掀起收视热潮,引发学界、业界及公众对于电视纪录片的关注和探讨。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一片的新尝试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电视纪录片现状进行概括、梳理,结合近年我国电视纪录片领域的一些新现象,就中国电视纪录片存在、发展的问题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布了《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本文摘发了该报告关于纪录片市场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纪录片制播分离继续推进,电视台进一步明确了播出平台的身份,社会资金介入纪录片制作,市场对于纪录片...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中国纪录片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9年研究成果,该报告从纪录片频道、纪录片栏目、纪录片节目、纪录片市场状况、问题与对策五个方面对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梳理.  相似文献   

9.
唐永勇 《新闻传播》2014,(2):191-192,194
当前,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纪录片与电视栏目相结合,纪录片的栏目化已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主要生存方式之一。本文通过阐释《纪录重庆》栏目化的生存方式,从宏观的视角观照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路径和整体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是电视的旗帜,随着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媒介产品的种类和形式更加多元化,中国纪录片迎来新的挑战,解决受众缺席问题,改变传统记录片的说教方法,成为中国纪录片努力的方向。本文从受众视角分析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范式,希望有助于大家对中国纪录片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10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启动仪式、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暨第七届中国纪录片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新征程"这个核心主题,就营运的集约化、产业的多元布局以及政策与制度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2.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于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布了《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本文摘发了该报告关于纪录片市场的论述。课题由张同道教授与胡智锋教授主持,于岩、李敏、牛小游、戴清等参与了本文的调研。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往往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文化特征,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者.中国纪录片先驱们用镜头引领着纪录片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纪录片创作在不断发展中必将由当初的稚嫩逐渐走向成熟与繁荣之路,为此,资源整合势在必行.从纪录片的美学属性来看,纪录片如何走向多元化之路至关重要,纪录片创作的新观念和新思路不断引导者纪录片创作向着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据考证,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的第一部纪录片是1905年的《定军山》。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自此纪录片与电视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个世纪90年代纪录片以"栏目"形式在电视台播出逐渐成为纪录片的主要生存模式。许多从业人员认为:中国纪录片经过多年的摔打、考验、探索和发展,纪录片走栏目化道路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国外纪录片先进的栏目化相比,中国纪录片市场化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由于许多纪录片长期在体制内运作,缺乏真正的栏目化意识。本文从我国当代纪录片发展现状、纪录片栏目化的发展现状和思考、以及纪录片栏目化与观众的关系角度入手,对纪录片栏目化做一些探索与思考,希望对我国纪录片未来的发展做一点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张阿林 《声屏世界》2009,(10):46-47
随着“Discovery”和“国家地理”等境外强势纪录频道的进入,越来越多的纪录片爱好者的注意力被吸引走,留给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份额和收视率开始萎缩,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面临境外纪录片的猛烈冲击。中国电视纪录片作为民族文化的最佳记录载体怎样走向市场?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融入新的时代?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兴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时下热门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原因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为中国纪录片的亲民路线进行定义,并且提出坚持亲民路线的方法。本文旨在探讨纪录片亲民化的发展走向,为中国纪录片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纪录片的产业发展终于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那么,在这样一个新机遇面前,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从2011年年初开始,对全国省级电视台2010年的纪录片制作与播出状况展开了调研,并对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做...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是社会的晴雨表,承担着保存国家文化记忆和对外宣传的重要使命。本文从研究中国纪录片相关法律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当前中国纪录片的法律现状,提出纪录片产业法律制度的构想,以期中国纪录片获得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蒋东升 《新闻世界》2013,(10):295-296
本文结合了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我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社会民生问题关注单薄、民间纪录片创作人员缺乏制作技术和创新力度、未能产业化发展、批判性负面效应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从挖掘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社会现状的题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国外纪录片制作机构合作、推进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提出我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纪录片在改革开放的年月大发展,成为广大受众与电视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电视纪录片在世界电视纪录片发展史上处于何等地位?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现状与风格如何?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向与前景如何?带着这一系列问题,笔者走访了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编导王小平同志,进行了诚挚的夜谈。现将访谈纪录整理于后,以便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