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戏素养是幼儿园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之一,是教师关于游戏的态度、知识、能力相互联系与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高级、复杂、综合的心理结构。其中,游戏态度作为内隐的价值与情感向度,主要包括游戏精神、儿童视角、伦理敏感等要素。游戏知识作为承上启下的基础养分,主要包括关于游戏的本体性知识与方法性知识及幼儿发展知识。游戏能力作为外化的行为与技巧,主要包括分析与解读幼儿的能力、创设游戏条件的能力、师幼互动的能力等要素。没有基本的游戏态度,游戏知识与能力便难以有生根的土壤。同时,游戏知识与能力又反作用于游戏态度的形成。在这样类似于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中,教师的游戏态度与其游戏知识和能力的水平通常具有一致性,决定了教师所处的游戏素养发展阶段,并呈现出多种样态。根据生态学的循环原理,在充分关注教师需求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设计从"问题思考"到"理论学习"再到"实践反思"的层层深入且循环往复的培训环节,组合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形成系列培训方案,系统帮助教师提升游戏素养。  相似文献   

2.
将人本主义理论融入到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中,探讨学习者、教育和游戏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提出了"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框架"(EGL)。该框架认为,人是教育游戏设计的核心,人的个性特征、心理需求等是游戏设计与开发的前提。教育游戏以满足玩家的心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将玩家预想要达到的满足感的那种欲望转化为对教育内容学习的动机,将学习效果作为实现心理需求满足感的通道,是一种心理需求与学习动机转换的过程。基于EGL框架并凭借Unity3D引擎技术开发的3D版的"护林小熊"英语单词学习游戏,其实验效果较好,说明EGL框架对教育游戏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指导作用,但仍然需要对框架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游戏制作越来越精美,使得大众游戏玩家的视觉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传统二维视觉游戏画面效果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游戏玩家的视觉审美需求.为此,ZBrush数字雕刻软件的出现为三维视觉效果游戏制作提供了完美的制作工具,其独特的数字雕刻笔刷可以创建出精美的三维游戏模型效果.主要通过对次时代游戏角色模型创建应用的研究和对次时代游戏自身特点及发展历程的分析,解析ZBrush软件在次时代游戏角色模型创建中的应用,使其独特的角色模型创建及丰富的细节效果处理能力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次时代游戏角色模型创建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游戏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使其产生愉悦感,尤其能促进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能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17,(6):45-50
文章在游戏乐趣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游戏规则、机制和乐趣三者的因果关系,对游戏机制同游戏乐趣组成元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在对简单规则的游戏进行设计时,将游戏机制分解为空间、目标和行为、属性三个组成元素,结合游戏乐趣组成元素进行设计,可有效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同时运用该方法以"石头剪刀布"游戏为例进行论证。通过探索简单规则下游戏的乐趣设计,旨在为教育游戏的设计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游戏文化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形式,被称为"第九艺术",全球化的发展和游戏玩家数量的持续增加推动了多语言游戏版本的需求,游戏翻译越来越受到关注。旅游类专有名词的翻译在不影响目的语玩家游戏体验与剧情理解的基础上,以目的论为导向直译的翻译策略,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游戏的文化特征与游戏风格。具体情况下也可采取直译加意译,或译创的翻译策略。总之游戏翻译应以玩家为中心,以游戏类型与艺术风格为前提,以游戏背景及角色设定为基础,以翻译理论为导向,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电子游戏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地拓展,玩家选择适当的电子游戏,不仅可以带来欢乐,还可以锻炼某方面或多方面的能力或习得一些知识等。有研究指出,玩家在玩电孑游戏(包括教育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些电子游戏虽然有的也可以用来培养玩家的观察能力,但是都比较偏重娱乐性和商业性,其中的教育性太少,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的研究中,基于蒙特卡洛树的数据结构分析以及对其分支因子的相关探讨,是研究分析此类棋盘游戏的常用方法与技术。本文通过应用眼动追踪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算法用于计算分支因子并量化游戏过程中游戏体验者所感受到的娱乐程度。同时探究了眼动参数与玩家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为游戏开发者提供一种根据玩家的能力而预估出游戏过程中游玩家所感受到的愉悦程度的方式,在各种游戏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对于改善玩家游戏体验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霞  王伟  李维 《教育技术导刊》2013,12(3):165-168
以实际课堂为原型,构建活动类游戏设计与实施的三轮迭代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型。详细说明了该模型的组成元素与实施过程,并以《将奋斗进行到底》为案例结合学生日志进行分析,说明该模型有助于学习者对结构性知识和非结构性经验的习得,同时能够促进学习者的深层次反思,并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体。电子游戏中的文化元素对青少年了解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是否具有重要的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日本游戏由于造型符合亚洲玩家的审美观,深受中国游戏玩家喜欢。通过对玩日本游戏的中国青少年进行案例分析、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日本游戏中所呈现的民族服饰、生活方式、建筑风格、行为方式、故事情节等文化元素对中国青少年了解日本文化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游戏中的暴力、色情和恶搞等元素也对中国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目前这些影响还很有限,绝大多数的青少年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整合游戏化学习理念是解决在线学习动机难以维持的方法之一,但对于落实该理念载体的游戏化元素,目前的理论和实证探索还处于初步阶段。鉴于学习者心理需求对于游戏化元素的选取至关重要,研究试图从学习者对游戏化元素偏好的视角开展研究,进而为利用游戏化元素优化在线学习提供参考。通过文献探讨,总结了游戏化元素的三分类体系(动力类、机制类、组件类),并设计了三维度偏好指标(有趣性、重要性、有用性)。对在线学习者的调查发现:(1)在线课程中只涉及部分游戏化元素,属于轻游戏化;(2)学习者对三类游戏化元素在整体偏好上没有差异;(3)学习者对三类游戏化元素在具体偏好指标上有所差异,对动力类元素偏好其重要性,对机制类元素偏好其重要性和有用性,对组件类元素偏好其有趣性;(4)对游戏化学习的态度会积极影响在线学习动机。基于上述结果,研究就如何针对不同学习需求选取适当的游戏化元素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数字游戏学习日益成为军事培训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模仿极受欢迎的、商业的、在全球范围运行的大规模多玩家在线游戏(简称MMOGs),Quake等小规模的军事MMOG将虚拟现实多玩家游戏与现实情景相整合,以促进高保真培训、协同工作、问题解决和沟通。虽然数字游戏学习(DGBL)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基于问题的学习媒介越来越流行,但问题仍然是如何利用游戏支持高阶思维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本文分析的个案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商业网络游戏玩家的博客,了解玩游戏过程中所培养的高阶学习技能。研究还考察了多玩家游戏在支持高阶学习方面的合作性本质。本研究的目标是证明MMOGs作为一种有效的高阶学习媒体,从而进一步探讨MMOG在军事绩效培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任伟 《成人教育》2011,31(7):41-42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阐述教育游戏的情感类型和表现表达方式,指出在游戏设计中应包含情感体系设计,完整的游戏情感体系包含感官元素、行为元素和线索元素设计。从教育游戏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流程出发,研究基于情感体验的教育游戏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14.
体感技术让用户以更为自然、更具直觉性的肢体动作对机器发出指令,机器通过某些特殊方式对用户的感官动作进行识别、解析,并按照预定感测模式,作出相应反馈。基于体感技术开发的亲子互动游戏,改变了亲子玩家与游戏之间互动方式,让用户甩掉鼠标和键盘玩游戏,通过语言和肢体等多种形式与游戏互动,实现肌体运动与精神娱乐的交织,孩子愉悦与家长愉悦的互染,扩增亲子玩家身体的互动与心理的互动分享的内涵、深度和层次,增加家庭凝聚力。体感外设KINECT以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深受亲子玩家青睐,主动追踪双人骨架系统有效支持亲子同时操作。文章首先介绍了体感技术并论证了其对亲子互动游戏有效支持,在此基础上详述了利用该技术进行亲子体感游戏设计的过程,最后展示了一个基于KINECT开发的亲子互动体感游戏应用案例,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游戏活动正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主要途径,游戏可以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可以促使幼儿在游戏之中提升自身水平、增长知识,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表达力、想象力以及思维创造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幼儿游戏活动之中培养其良好个性的实践路径,期望可以推动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RPG游戏的主角属性设定能够引导玩家不断提升相关能力。研究表明。现阶段高职学生最需要的是重视学习、加强体育锻炼和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为引导高职学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提高相关能力,将“高职生活”RPG游戏主角属性设定为知识、体力、意志、社交、技能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将游戏融入教育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对学习的认知,更加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够获取语言知识、数学计算能力、绘画能力等。游戏活动能不断启发幼儿的大脑思维,开发智力。所以幼师更应该关注幼儿的游戏活动,认识到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游戏沉迷,从本质上说,是用户专注于在电脑、游戏机、可佩带计算设备或移动设备上玩游戏,出现了难以克制的强烈欲望或不正常行为.游戏沉迷是一个心理学问题,是由于某些游戏玩家自控力较差而导致的心理学现象.本文将从游戏心理学角度出发,从不同角度分析游戏沉迷原因,并从游戏开发的角度探讨防止游戏玩家沉迷的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心理游戏活动来获取丰富的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和道德文化水平以及建立完善的人格。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通过心理游戏创设具体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设置有效问题、引领正确价值导向等。  相似文献   

20.
武勇 《大学时代》2006,(11):18-19
随着国家对游戏产业的重视和正视,游戏玩家的群体越来越大,目前已经超过了6000万人,由此催生了职业玩家和游戏设计师等职业。由于现在的游戏良莠不齐,内容五花八门,使许多玩家尤其是青少年养成不良的游戏习惯和观念,并被游戏的负面作用所害。最近,偏居西北一隅的银川市出现了招聘网络游戏职业玩家的公司,记者获悉此事经过深入采访后,了解到了一些完全不同于普通人生活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