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6,(6):27-33
在商业、健康、环境、政治、教育等领域,游戏化的应用旨在提高人们的参与度或鼓励某些行为。文章在追踪国内外游戏在教育领域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对"教育游戏化"进行概念定位,并在游戏化的元素结构框架下解析教育游戏化的动力结构:教育游戏化的实践起点是促进学习者参与,以规则、情感、关系、进阶、叙事等五个动力元素为基本动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践归宿。最后,文章结合实践提出了五条教育游戏化的设计策略,即目标规则明确化、参与主体情感化、学习关系社交化、学习进阶可视化和教育过程叙事化,为教育游戏化筹划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将游戏元素引入的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游戏元素引入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以及目前电脑游戏用于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设计了一种引入游戏元素的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将大大增强自主学习活动的乐趣性和娱乐性,更好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机制,基于自我差异和自我逃避理论,采用相关量表对50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我差异显著正向预测化身认同;化身认同对游戏乐趣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结论:自我差异可以通过化身认同、游戏乐趣的链式中介作用对游戏成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玩家心理需求、能力、知识与游戏组成元素相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力迭代的教育游戏设计模型。该模型由心理需求、能力、知识与游戏组成元素四个子模型构成,采用了一种分层匹配的方法对子模型进行建模。模型在连续激发玩家心理需求、持续保持游戏深度与平衡、合理融合游戏与知识等方面具有一定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建有效的教育游戏设计模型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在国内外心流理论和教育游戏设计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使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心流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框架。继而分析了该设计框架的构成要素及其设计方法,并基于该研究框架研发了特殊儿童言语学习游戏案例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习者在教育游戏中产生心流体验的前提条件有三个:清晰的任务目标、及时的反馈和任务与技能的平衡。为生成以上前提条件,教育游戏设计应分为四个阶段:游戏目标分析、游戏情境创设、游戏玩法设计和游戏元素设计,每个阶段应采取对应的设计任务使阶段性设计成果具备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整合游戏化学习理念是解决在线学习动机难以维持的方法之一,但对于落实该理念载体的游戏化元素,目前的理论和实证探索还处于初步阶段。鉴于学习者心理需求对于游戏化元素的选取至关重要,研究试图从学习者对游戏化元素偏好的视角开展研究,进而为利用游戏化元素优化在线学习提供参考。通过文献探讨,总结了游戏化元素的三分类体系(动力类、机制类、组件类),并设计了三维度偏好指标(有趣性、重要性、有用性)。对在线学习者的调查发现:(1)在线课程中只涉及部分游戏化元素,属于轻游戏化;(2)学习者对三类游戏化元素在整体偏好上没有差异;(3)学习者对三类游戏化元素在具体偏好指标上有所差异,对动力类元素偏好其重要性,对机制类元素偏好其重要性和有用性,对组件类元素偏好其有趣性;(4)对游戏化学习的态度会积极影响在线学习动机。基于上述结果,研究就如何针对不同学习需求选取适当的游戏化元素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任伟 《成人教育》2011,31(7):41-42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阐述教育游戏的情感类型和表现表达方式,指出在游戏设计中应包含情感体系设计,完整的游戏情感体系包含感官元素、行为元素和线索元素设计。从教育游戏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流程出发,研究基于情感体验的教育游戏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8.
数学游戏的显性表征是"游戏",即有趣、有规则。有趣,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有规则,就有竞争,儿童的智慧就会被"开启"。隐性表征是"数学",即具有较强的启思性、探究性,能启发儿童的数学思考和探究。可以说,数学游戏将数学的学习情趣和理性精神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开发与运用数学游戏的具体做法有:创新游戏设计,促学生产生认知兴趣;强调游戏规则,让学生享受挑战乐趣;深化游戏体验,使学生体悟思维理趣;注重游戏评价,引学生感受创造奇趣。  相似文献   

9.
乐趣是最基本的游戏性因素,几乎等同于游戏的魅力,但游戏乐趣的实际生成是有条件的,并非游戏行为的必然结果.本文深入分析了人们在游戏活动中生成的情绪感受和心理体验机制及其多层次的动态发展结构,试图为人们更好地把握游戏者的心理,选择、设计和创编丰富多样的游戏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语文教学缺乏游戏,表现为"无游戏"、"假游戏"和"滥游戏"。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游戏的加入,这是顺应儿童的天性,呼应课标的精神,回应编者的意图。理想的语文教学是:在"教学即游戏"思想的观照下,培育游戏精神,让学生"自由"游戏,"规则"游戏;塑造游戏伙伴,将自己、同伴、文本人物、教师塑造成游戏伙伴;优化游戏的整体设计及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在科学、有趣、高效的环境中挖掘提升快乐学习体验新途径,可以在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中融入游戏化元素。从不同角度搭配组合DMC塔元素,可构建出不同的游戏化教学设计机制。根据DMC金字塔和游戏化设计中心机制,移动化游戏化教学设计中主要有九大游戏化教学设计元素及其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幼儿教育》2000,(6):14-15
自发性游戏也称本体性游戏。在传统的游戏观支配下,无论是角色游戏还是区域游戏,都是受教师牵引的,有的教师往往忽视幼儿内在的需要和游戏本身给幼儿带来的乐趣。而在自发性游戏中,游戏目标和主题是由幼儿自己提出来而不是教师强加的,游戏规则是内在的而不是外部强加的。在自发性游戏中,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不断体验自由与规则、成  相似文献   

13.
游戏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流行,很多专家学者提出把游戏和教育相结合,来设计教育游戏。本文从教育游戏的角度出发,对教育游戏的设计进行了理论的探讨。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后,提出了游戏和教育融合的观点,以及设计教育游戏的五项构思,希望可以对教育游戏的开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游戏型课件应运而生。如何提高学生使用游戏型课件的学习效率已成为课件设计者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如何改善游戏型课件的界面入手,在认知负荷、构图理论以及游戏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分别依据教学目标选择界面素材,依据学习者特点决定界面风格、界面元素的造型、界面的布局设计以及色彩的运用五个方面对游戏型课件界面的设计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提高游戏型课件在教学中的最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幼儿园游戏与指导"教学中发现,运用传统的讲授式方法,只能满足学生对于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的幼儿园游戏设计能力、组织和实施能力的训练相对薄弱。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需求,通过运用以"游戏"促"游戏"的教学方法,从游戏观的建立、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的观察与指导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游戏创设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育游戏是将情景、任务、情感等游戏元素与知识巧妙融合,以达到用隐性的方式表达知识、传递知识以及传授技能的软件系统。本文通过整理近十年国内教育游戏研究领域中的相关文献,从理论研究、设计方法、关键技术与工具以及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综述,在论述教育游戏本质的同时,强调了教育性和游戏性之间的平衡是贯穿教育游戏设计、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所在,是教育游戏研究的焦点。本文最后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陆霞 《考试周刊》2014,(31):80-80
<正>数学是一门严肃、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起来枯燥、乏味。而游戏是一种直观性、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比较感兴趣。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为儿童提供智力和社会刺激的,充满乐趣的娱乐活动。数学游戏是为特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具有一套完整而明确的规则,有时会配有一定合理的奖惩措施。林景在研究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意义时指出数学游戏是指那些带有趣味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游戏的叙事性交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人与情境、人与社会交互的产物,学习者学习的意义建构是通过与"认知情境"的交互实现的,而基于情境认知理论设计的数字化游戏采用了叙事性交互来实现学习者与游戏故事的互动,叙事性交互是一种新的游戏元素。文章探讨了叙事性要素的概念和设计策略,以及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麻将游戏基本规则的基础上,引入BDI推理模型,构建了一种麻将游戏机器人结构,介绍了对机器人信念、愿望、目标等元素的实现,并提出一种游戏中机器人的使用策略,为不同规则的麻将游戏机器人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游戏式学习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具有游戏特征但以非娱乐为目的的游戏式学习,具备有效学习环境的关键特征,为e-Learning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对传统教育的设计和原则形成了挑战。游戏式学习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游戏的教育价值研究、游戏式学习的特征和机理研究、设计开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