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均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社会民众不具有任何的言论自由,更罔论以舆论监督政府的权利.随着近代报刊在华的产生、发展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传入,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及其舆论监督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时人开始以报纸为舆论之机关.①《申报》对“杨乃武案”的报道正是诠释了早期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在这宗案件中,《申报》作为外商在华创办的营利性民间报刊,充分发挥了报纸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在政府施政过程中进行监督的功效,借助公众舆论的力量影响案件的发展和审判结果.《申报》对此案的报道开启了近代报刊舆论干预社会生活、监督政府施政行为之先河.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声名远播的学者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的政治生涯和他的新闻活动特别是报刊活动紧密相连。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报刊进行舆论宣传,其宣传革命主张的主要途径便是报刊,在办报办刊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传播思想:对报刊功能,新闻自由,舆论监督,报刊业务,读者意识,报刊自律以及报刊言论独立性都有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的最初形式是由批评和自我批评演变而来,主要针对党内的报刊批评,是党内的自我监督;报刊批评的主体和对象拓展到党外,成为群众批评、群众监督;在错误理论的指导下,报刊批评被误用和扭曲为报刊批判;中共十三大政治报告提出舆论监督的概念;十四大政治报告明确了舆论监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十五大政治报告论述了舆论监督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十六大以后,舆论监督的制度逐步完善;十七大以后,中共将舆论监督作为公民的政治权利予以保障并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4.
党内法规首次明确舆论监督地位 舆论监督特别是通过批评报道进行的舆论监督,是无产阶级政党报刊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功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很重视报刊的批评功能.他们不仅在他们的著作中反复强调批评报道的重要性,而且亲自在报刊上组织批评报道,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客观、准确、全面的舆论监督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赖以健康运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它对优化社会秩序,倡导先进的思想文化,抨击丑恶现象,具有强大的舆论指导作用。但是,当前某些媒体对基层的监督行为出现了明显的失范现象,舆论监督的动机、方式和手段异化为恶意炒作或谋私的工具。新闻媒体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有关部门放松了新闻媒体的管理工作。特别是行业报刊随意在省市设立记者站,大量使用招聘人员,用高额的报酬推进报刊的发行量和广告业务,导致某些媒体变相地借“舆论监督”之名,行诈骗、发行和拉广告之实…  相似文献   

6.
解雯昕 《新闻世界》2013,(7):303-304
【摘要】“文人论政”是近代中国报刊史上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启蒙。本文试从分析“文人论政”的定义及缘何消逝、“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及现状入手,针对现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旨在从“文人论政”的精华中发现对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商业性报刊自诞生以来,在经营管理、技术革新及公正客观的经营理念方面为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其进行舆论监督的尝试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本文主要以《申报》、《大公报》等老牌商业性报刊为例,探讨商业报刊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党的刊物如何开展舆论监督《中国干部教育》编辑部宋国政,杨大勇党刊的舆论监督与普通报刊不同。省、市报可以对环境污染、城建城管、市场物价、服务态度等全社会关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舆论监督,而党刊舆论监督的对象侧重在党内,主要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这就要求党...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和新闻纠纷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舆论监督和新闻纠纷问题研究王强华等一、我国舆论监督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历史舆论监督特别是通过批评报道进行的舆论监督是任何报刊与生俱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很重视报刊的批评功能。他们不仅在他们的著作中反复强调批评报道的重要性,而且亲自在报...  相似文献   

10.
张璇 《青年记者》2012,(2):20-21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以及马克思主义领袖们,如列宁、斯大林,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新闻和宣传思想体系,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领袖们宏观的对传播的认识,一般的新闻思想、宣传思想,以及党报理论,如何做好党的宣传工作等等.舆论监督的思想、观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人民报刊思想、党报思想、新闻职能思想、新闻宣传策略等等.本文主要是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新闻思想体系中将他们对于舆论监督的认识、观念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1.
郑焱 《传媒观察》2003,(2):37-38
近年来,舆论监督类的新闻报道日益成为媒体不可或缺的内容。不但党报主办的子报和社会生活文化类报刊多有刊登;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党刊,也纷纷开设以“舆论监督,弘扬正气”为题旨的专栏、专版。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舆论监督类的新闻作品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在报纸类一等奖占33%,二等奖达39%。获奖比例如此之高,前所罕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利用报刊表达自己的思想,报刊成为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媒介,也成为公共意见形成的主要阵地。本文选择李大钊主编时期的《晨报》副刊来分析在新文化背景下,现代知识分子是如何利用报刊来构建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大提出“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是第一次。但是,重视舆论,重视报刊的批评,则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由于种种原因,报刊的这一职能遭到忽视。随着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舆论监督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为了保障舆论监督收到积极的社会效果,舆论监督应当逐步实现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报刊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报刊在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方面出现了式微,本文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相结合,从两方面探索了这种式微表现,又从主观、客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对报刊如何继续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传统媒体和网络的舆论监督及其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一说到舆论监督,大家自然会想到报刊、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但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一说到舆论监督,人们更多地首先想起的是互联网上网民自发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6.
报刊进行舆论监督,只有站得高,才看得远;行得正,才走得好;说得有理,才能引起共鸣. 昔日,"知识就是力量";今朝,"话语权就是力量".作为党的喉舌和耳目的报刊从业者有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理性的分析,建设性的批评,即进行舆论监督.这是报刊赢得读者心声的重要一环,也是报刊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曾提到报刊的首要职责是监督。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继承和吸收了其舆论监督思想。舆论监督首次见于党的正式文件是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在此之前,毛泽东对舆论监督有着相同本质的批评性报道也作过评述:“报纸上的批判要实行‘开’、‘好’、‘管’的方针。”  相似文献   

18.
报刊是近代社会表达政治意向、传播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妇女报刊是指在内容上主要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以妇女为读者对象,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的公开出版物.20世纪初,各种报刊在全国大量涌现,妇女报刊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8,(8):30-39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概念之一,"公"自古至今都对中国社会多重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以晚清为视点,试图思考"公"在早期国人理解报刊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伦理层面。研究指出,传统"公"的观念渗透到了晚清报人理解报刊媒体的多个面向中,它也由此为彼时报刊思想的建构抹上了一层道德底色。具言之,早期国人对报刊角色的伦理定位、新闻实践的伦理界限、言论自由的伦理边界以及报刊工作者的个人修养等问题的叙述,都呈现出"秉公去私"的道德特性。文章认为,此般在"公"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报刊伦理认知长期不乏其影响,值得进一步探查。  相似文献   

20.
熊燃  盘石军 《新闻前哨》2008,(12):44-46
我国古代报刊在向近代报刊的转变中走向了与西方近代报刊发展相异的道路。促使中国近代报刊走向不同道路的因素.一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状况使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脱离了西方近代报刊发展的轨道;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要走自己的路。本文旨在探讨第二种力量即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报刊发展的影响,将从政治情结、立言、教化和重义轻利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