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德国“第一先生”“在家是我说了算”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丈夫绍尔.为人严肃认真.在学术领域颇有成就。但他平日沉默寡言,不喜欢在公众场合露面,对媒体采访也是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2.
2011年11月上旬,媒体"强迫式"采访深圳一起强奸案的受害人及其丈夫,引得社会议论纷纷,被批为"最残忍的采访"。无独有偶。广东"小悦悦"事件中  相似文献   

3.
周甲禄 《新闻传播》2005,(12):34-36
在媒体的舆论监督中有一种采访方式现在经常用到,这就是记者为了获取公开身份无法采访到的信息,不征得采访对象同意、并隐瞒职业身份或假扮其他身份进行的采访。这种采访方法被称为秘密采访(有的人又称为隐性采访,隐身采访,暗访)。广播电视媒体的一些重要调查采访大量运用的就是秘密采访,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报道许多都是在秘密状态下拍摄的。一些报纸还开辟了暗访专栏。  相似文献   

4.
齐静 《新闻世界》2012,(5):227-228
2011年11月8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一则新闻《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丈夫躲隔壁“忍辱”一小时》,国内多家媒体对此转载并加以报道,短时间内引起舆论哗然,因该报道引发的社会对媒体职业精神的质疑并没有结束。笔者认为,媒体有必要以此为契机,对新闻采访及报道方式加以规范,切实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相似文献   

5.
单亲妈妈靠拾矿培养出三个硕士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这样一位农家妇女,在丈夫长期身患恶疾的困境下,艰难地抚养着4个子女及两位年事已高的公婆。在病魔无情夺去丈夫的巨大打击下,她历尽千辛万苦,靠拾矿石、在矿井打工,把三个子女先后培养成了硕士研究生,谱写了一个天方夜谭般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往往是接触新闻事件当事人的第一人,一条新闻便是从记者对于当事人的采访和后续的稿件撰写、传播中为大众所知的。新闻记者便是忠实的代表媒体向大众反映新闻事件的首要角色,其立场是否公正客观,影响着大众对于一条新闻的看法,甚至引导着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时,不但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基本素质,还必须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科技信息技术的时代,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方便着我们的生活,而且人们也被媒体网络影响着。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和人们的需求,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科技创新时代的发展,一种新的传播媒介词汇出现:"融媒体"。融媒体是指运用多种传播媒介的共用之处以及不同的地方,把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加工,做到资源共享。在这样的融媒体时代环境下,对记者的采访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记者在采访模式上必须结合融媒体时代的需要。本文论述了在融媒体时代下记者采访面临的问题及采访创新模式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刘彩玲 《青年记者》2012,(20):56-57
生活中难免有一些不如意发生,一些经历着时艰的人会求助于媒体记者,这对于记者来说既是责任也是机会.利用大众媒体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求助者的困难,可以提高媒体的品牌信誉,弘扬帮危济困的风尚.笔者从业十多年来,与不少"帮扶"的采访对象成了知心朋友,用真情和爱心汇聚的新闻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不断被广泛应用,电视媒体也逐渐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于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流程进行了创新,媒体融合使得电视台记者有更多样化的采访形式、更便捷的采访手段。本文论述了在媒介融合的时代,电视台记者一些采访形式和方法的创新,以及技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月8日,一篇<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丈夫躲隔壁"忍辱"一小时>的报道,将一种恶行推到公众面前,激起大家强烈的愤慨.但面对受害人夫妻痛苦欲绝的躲避告饶,一些媒体依然不依不饶,大有穷追猛打之势."窝囊丈夫"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忍受耻辱.  相似文献   

11.
刘琦 《新闻世界》2008,(9):63-63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新闻作品的质量.作为一名电视记者,除了具备一定的采访基本功外。还应该注意电视新闻特有的采访技巧.笔者在学习新闻前辈的经验时,结合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认为可以将之归纳为五个要素。在此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电视新闻媒体已成为一个重要并逐渐成熟的媒体方式,在新时代下,电视新闻采访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提问成为电视记者在采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采访过程已成为新闻的一部分,因此,必须重视新闻采访中的提问环节,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及其现状,提出一些有效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新闻爱好者,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会同记者抢发新闻。 今年7月22日,党中央关于取缔“法轮功”的决定下发后,全国各地都在揭批“法轮功”,各地大小报社记者也在寻觅“法轮功”致死致残的事例。新闻敏感使我想起我矿一女工,因患红斑狼疮病,在药物基本控制的情况下,轻信练“法轮功”不吃药能治病,就开始练“法轮功”,不听丈夫劝阻,私自停药半年之久,而引发肾衰竭不治而亡。我当晚就对其丈夫进行采访,听着她丈夫讨李洪志的控诉和失去亲人的悲痛,我的心情也很沉重,决心要把此事尽快报道出去,引起练功者的觉醒。我当晚就把采访的内容用电话告知厂宣传科柴光磊同志,柴光磊同志连夜整理成文,第二天一早用传真发往报社。谁知这一天就有一些消息灵通的记者前来采访,当听说我们已采访过,稿子已发往报社后,自叹来之晚矣。我暗自庆幸,真是抢得及时。不久《中国石油报》以一个受害者丈夫对“法轮功”的控诉为题,刊发了这篇新闻。这篇抢来的新闻,对我矿练“法轮功”者教育很大,都认为此稿报道及时,宣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清颖 《新闻世界》2008,(6):41-42
德国“第一先生”:“在家是我说了算”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丈夫绍尔,为人严肃认真。在学术领域颇有成就。但他平日沉默寡言,不喜欢在公众场合露面。对媒体采访也是敬而远之。即使在默克尔当选总理之日。绍尔仍然沿袭了他一贯的低调作风——通过电视观看了选举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北京市的新闻高级职称答辩会上,有位评委问一位答辩人:"你们记者现在还采访吗?"这位答辩人回来纳闷地对我说:"评委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其实也不奇怪,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部门和单位已经越来越熟悉一些媒体记者的习惯,新闻发布会上拿了通稿就撤,网上扒个信息编编就发,再不就是几家媒体关系不错的几个记者凑一起"攒个新闻"充独家,打电话采访,那都算采访啦……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天灾人祸,特别是一些自然灾难往往难以预测,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害。在救灾的过程中,离不开媒体的采访与报道。但一些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却对受灾人进行第二次伤害。本文试图剖析一些因采访引起的二次伤害现象并提出化解途径。  相似文献   

17.
广播投诉类节目中录音报道不但可以增加节目的可听性。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还有利于促进问题的尽早解决。在广播投诉类节目中使用录音也是记者免于纠纷.实施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在一些批评性报道中,会出现被访者在采访过后“翻脸不认账”的情况.甚至要与记者和媒体“对簿公堂”。在这种情况下.当时采访过程的录音是记者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8.
山石 《新闻天地》2006,(3):34-37
2003年3月27日,河南信阳市湃河区爆出一则新闻:一个名叫王红的中年妇女大义举报,把蒙面抢劫的丈夫送上了法庭。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她“大义灭亲”,也有人说她“卖夫求荣、铁石心肠”,甚至还有人谣传她有了相好,要借机甩掉丈夫……在舆论的漩涡里,王红的心被痛苦撕咬得支离破碎千疮百痍。三年时间里,这位大义妻子忍辱负重,用真心的呼唤、真情的付出赢得了丈夫的理解和周围人的尊重,演绎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大爱之歌。2005年12月,记者赶赴河南信阳市对这位大义妻子进行深入采访,她首次向媒体坦露了她举报丈夫的心境和丈夫服刑后的心酸。  相似文献   

19.
杨敏 《记者摇篮》2012,(4):43-44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人们常把新闻舆论监督比喻成"苦口良药",针砭时弊,惩恶扬善。但是作为地方媒体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时常陷入尴尬的境地。既要充当党政喉舌,又要面临着一些部门和个人存在怕"揭短"和"亮丑"的心理,阻碍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地方媒体进行舆论监督难在哪里首先表现在采访取材难新闻媒体宣传先进经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采访单位是笑逐颜开。提供一切便利。如果记者进行舆论监  相似文献   

20.
散文,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体裁,可以说是最自由的文体;时政新闻,作为主流媒体不可或缺的一类报道手法,几乎是最刻板的存在。在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中.笔者作为地市级党报记者,长期跟随地方党委主要领导采访.在不断思考、改进时政新闻写作的同时,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时机,汲取散文之“浪漫”,融入时政新闻之写作,有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的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