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传统礼仪文化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我们需要看到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对于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切实发挥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作用,进而提高我国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的作用,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学者带来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大学礼仪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中国有着丰厚的礼仪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礼仪教育经验,吸收和借鉴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是改进和发展大学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弘扬传统礼权文化、重建礼仪之邦、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英语学习重要性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教育在不断被人忽视。文章分析了传统文化礼仪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例如正确对待英语教育及传统文化,加大英语教材改革的力度,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内容的介绍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髓,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有被替代与淹没的危险,基于此,笔者试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挖掘传统礼仪文化因素,让大学生了解传统的待客之礼与见面之礼,对推广传统礼仪文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其传承侧重点是传统文化的行为系统。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子女对传统文化行为系统的内化不足、家长传统教化意识的淡薄、亲子行为中传统家庭教化影响的缺失三个方面。为加强家庭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我们应当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时空内容观;将家庭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锁定在传统礼仪礼节及自立能力的养成上;突出家长的言传身教和传统节庆日的熏陶功用;加大国家对家庭教育文化传承的扶助力度。  相似文献   

6.
审美需要是人特有的一种高级的精神需要,礼仪文化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具有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求的功能。当代社会,挖掘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的审美特征,使之发挥出更大的审美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从美学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云南彝族传统文化具有的雄壮之美、率性之美、神秘之美、质朴之美。  相似文献   

7.
基于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下的传统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常被视作人生之本、立业之基,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加强传统礼仪教育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文章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传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试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瑛 《教育与职业》2006,(26):65-6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现象。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关系,明确了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因,并阐述了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晋商大院是晋商曾经辉煌的标志,具有多重文化价值。晋商大院的建造者们在选址筑屋时,遵循着传统文化的礼仪制度;大院内的砖雕石刻,都是按照传统文化思想来选景取物;楹联匾额中的文字,更是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思想对人们言行举止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礼仪与道德的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既是礼仪之邦又是道德国度;从世界的角度看,礼仪道德是中西方伦理的融合之点。同时,礼仪作为道德,还具有规范性和操作性相统一的优势。可见,礼仪与道德的融合,既可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中西文化的融合,又利于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内容丰富,关注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对推进彝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了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的社会凝聚功能、道德教育功能、言行规范功能、族群认同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审美娱乐功能,为发挥云南彝族传统礼仪文化的作用及实现其价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基础。感恩文化有三个思想来源:孝道、和合、礼仪;传统感恩特征是直报、管理实践和祭祀活动;感恩研究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进行感恩的有关机制研究和量性分析或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一、小学礼仪校本课程的研制 1.研制的动机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主要精髓之一就是“礼”。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中的礼的元素剔糟粕、取精华,结合时代要求,积极实施“礼”的教育。目前小学礼仪教育处在“三缺”状态:缺专用的礼仪教材,缺专业的礼仪指导教师,缺相对独立的礼仪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礼仪文化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丰富多彩的意蕴。现阶段,旅游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旅游中的礼仪问题。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如何运用到现代旅游礼仪中,是许多旅游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内涵,深刻探讨现代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两者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礼仪教育已经进入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实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加强传统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传统礼仪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对高职学生进行传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礼仪是以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为依托的文化载体,其传播方式应具有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美德的指向。在高校礼仪课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探索,探讨礼的本质与内涵,寻求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现代礼仪的契合,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礼仪课程育人功能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礼仪课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应以明德修身为基石,将礼仪课程深化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过程。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礼仪课程相结合的主要策略包括以传统美德为主题导引课程,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内在修养的提升。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将传统文化的德育要素转化为适应现代大学教育的礼仪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7.
跆拳道礼仪成为项目的首要任务进行文化传播,一直以"以礼始,以礼终"作为行为规范,跆拳道训练的各方各面、各个角落,"礼"贯彻自始至终,在推广跆拳道项目和高丽文化方面获得巨大成功。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借鉴其成果。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跆拳道礼仪文化的价值分析出发,进而探讨目前我们传统文化礼仪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借鉴跆拳道礼仪文化的发展方向及社会化推广的基本模式,试图为我国传统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可行性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毕诚 《中国德育》2008,(2):83-86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世界称为“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把礼仪、礼义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纲常伦理、习俗民情的本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注重礼仪和礼义教育,主张“克己复礼”“居仁由义”,是中国传统学校教育和社会风俗教化的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将礼仪、礼义作为一种基本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内容,主要是儒家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9.
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为此,本刊特请清华大学彭林教授从广博的传统礼仪中精选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清廷的外交礼仪冲突就不断发生。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源却是中外国情、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不同。毋庸讳言,中外交往之初,清朝统治者严重存在着唯我独尊的高傲心态,自以为天朝上国,决无国家平等的理念,更不可能采用平等的外交礼仪。这些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清廷所坚持的,往往是与本国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外交礼仪与规矩;而外国方面则不同,它们的外交礼仪要求,虽然有些符合近现代国家关系平等原则和外交惯例,但也有一些则完全违背了其本国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礼仪惯例,暴露出资本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炮舰政策的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