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是这样介绍《海国图志》的:“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海国图志》1842年出版时为50卷,后来内容不断增加。1852年出版时已有100卷。”然而,相关研究表明,《海国图志》出版之后,在清政府几乎是“无人问津”,而在日本却备受青睐,有人用贵重的黄金购买这本书,赞誉其为“海防宝鉴”。  相似文献   

2.
魏源《海国图志》是继林则徐《四洲志》后,在东亚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地理类著作。魏源分别于1842年撰成《海国图志》50卷,1847年增扩为60卷,1852年又增补为100卷。该书首次于1845年由权大肯经陆路带回朝鲜,1851年由中国商船亥二号传入日本。之后日本翻刻本因简明易读又回流至朝鲜,同时日本再版的热潮又影响了中国对此书价值的重新认知。文章通过阅读史的研究方法,分析《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中国士大夫阶层的有限传播、日本上层知识分子和下层武士的阅读接受、朝鲜实学派两班官员及中人的辗转传阅,并论述阅读活动对所在国进步思潮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基于与西方人打交道的经历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将林则徐的思想主张概括为"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是对林则徐积极购置西式枪炮以抗击西方侵略思想主张的提炼和升华。其后,魏源又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成为近代知识分子自觉的思想观念和行动旗帜。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魏源的《海国图志》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详尽分析了此书.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把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目光投向西方。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魏源的《海国图志》应运而生。魏源也因此书的编著而成为当时域外史志研究的集大成者。本文从完整的世界、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商业文明、民主体制四个方面剖析《海国图志》中所反映出来的魏源的对外观念,从而揭示魏源能首先得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的缘由,并对其对外观念的局限性作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海国图志》是一本关于域外的史地著作,在该书中作者魏源对西方的政治文明也进行了介绍。下面这段文字是对"西土之桃源"瑞士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尹颖尧 《大学生》2013,(13):65-65
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当出现问题时、为了解决问题.有一个常见方法——Trial and error(尝试错误法).即通过不断地尝试、错误、再尝试、再错误……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l840年的鸦片战争.给中国出了一道难题:如何避免亡国灭种?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被发配伊犁.请老朋友魏源撰写《海国图志》.让中国人知道和了解中国之外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海国图志》与西学东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强大让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魏源编辑了《海国图志》一书,为新一轮的西学东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当时以及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林则徐发其端,魏源竟其绪,由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完整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在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从这一思想影响下的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将获得什么启示?这些是颇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史学进入近代的范围.无论是著史的宗旨或是史书的内容都跟以往有着显著不同.魏源这一时期奋力完成的《海国图志》,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强烈地表现出御侮图强的著述旨趣;魏源处在亘古未变的时代变局中,意识到历史编撰应当因时变革与创新.他的《海国图志》在吸收了传统典志体优点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形成志、表、论、图相结合的著述新体系,成为近代第一部用典志体系统记载外国史地的名著  相似文献   

11.
张善存 《语文天地》2011,(18):61-62
【原文】近代中国错过了《海国图志》苗晓雨《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这一年对中国意义深远: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门洞开。进士出身的魏源很早就产生了改革内政的经世思想,鸦片战争的溃败,更使他深刻认识到了解西方的紧迫性,于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经世目标,转而走上了"师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魏源对西方图书馆的译介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在<四洲志>、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于<海国图志>中译介、宣传了西方图书馆,使中国学人以浓厚兴趣考察、宣传西方图书馆,同时,<海国图志>传入日本,使日本舍"文库"(图书馆)而用"书馆",再用"书籍馆",最后用"图书馆"一词.于清末流入中国,形成创建省图书馆的浪潮.  相似文献   

13.
讲授中国近代史后,将近代学习外国的各种派别加以概括和总结,这对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是有益的.下面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组织人力编译成《四州志》、《华事夷言》等书,这是近代中国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史地知识的最初书籍.他是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的先驱,是中国近代史上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观点.他所说的“长技”是坚船利炮和科学技术,学习的目的是驾驭外国人,以维护  相似文献   

14.
《海国图志》的重要思想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国图志》系魏源愤于鸦片战争失败,为了寻求抵抗西方侵略方策而编辑的一部名著,倾注在这部著作中的"师夷"、"制夷"的反侵略思想,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部书传播到日本后,引起日本社会的广泛共鸣,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关于国际法和立宪政治的知识"以及影响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彦 《华章》2012,(21)
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中国开始涌现一股近代化思潮.这些对我国早期现代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魏源通过其著作《海国图志》较全面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贸易等情况,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开拓了国人的眼界.  相似文献   

16.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成绩卓著的爱国思想家,所著《海国图志》是当时东方各国人民了解西方的第一流的宝  相似文献   

17.
《思想和文学》一章是初中课本第二册中国近代文化和科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他们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全貌。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严复和他们的代表作或译著,以及近代文学发展的概况;认识魏源、严复的思想在近代的影响和作用;理解“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的含义;了解近代“诗界革命”成绩最大的诗人是黄遵宪。本章教材讲授1课时,“魏源与《海国图志》”、“严复与《天演论》”是本章的重点。一、魏源和《海国图志》。  相似文献   

18.
魏源不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有重大影响的编辑家。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提出“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博参群议以发挥之”等编辑思想,表现了魏源在编辑活动中的创新风格和思想家气质。这不仅反映了魏源作为文化探索者深邃的文化智慧,也为当代编辑活动提供重要的启示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大型世界政治历史地理著作。这部著作不仅开辟了中国近代认识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时代新风,同时也通过交流传播,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海国图志》于1851年初传入日本,其后在日本知识界广为传播,其翻刻版本多达二十多种,其中有《海国图志夷情备采》、《海国图志国地总论》、《海国图志筹海篇译解》、《翻刻海国图志英吉利国》、《翻刻海国图志普鲁士国》、《海国图志佛兰西总记》、《海国图志俄罗斯总记》、《美利哥总记和解》等。日本属于东亚岛国,在交通极不发达的条件下,日本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渠道十分狭窄。中英鸦片战争以后,日本幕府自身已感受到唇亡齿寒的冲击,美、苏、俄、波等西方列强的炮舰强行打开  相似文献   

20.
魏源在征引《瀛环志略》一书的内容时,为何要将徐继畲多处记述和颂扬华盛顿的文字删而不录,是史学界颇为费解而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海国图志.后序》入手,发现魏源是以高理文的《合省国志》作为最可靠的资料来介绍美国情况的。进而通过比较发现,徐氏在“志略”一书中对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美国民主政制创建过程中的活动和作用的介绍评价与《合省国志》有很大程度的出入,读者从中获得的认识也就大不相同。文章认为,魏源为了保证所辑资料叙事和观点的基本一致,不得不将徐书中颂扬华盛顿的文字舍去。此外,魏源以《合省国志》为本极力推崇美利坚民族而较少推崇华盛顿个人,更有其深刻的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