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投掷运动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初学者的原地投和利用助跑投,成绩相差很小,有时甚至助跑投还不如原地投的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投掷者没有很好的掌握助跑的技术。对于一般掌握助跑技术的运动员来说,原地投和助跑投的成绩相差如下:铅球1.5——2.5米,铁并6——12米,标枪15——25米,手榴弹20米左右,链球25米左右。助跑(包括滑步,旋转)是投掷者带着器械一同运动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器械在投掷以前具有一个速度 V_1,并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条件,以保证投掷者由助跑不停顿地进行投掷  相似文献   

2.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十运会田径比赛女子掷标枪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投掷步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快,但速度利用率却不高;投掷步时短,步频快,不能为最后的用力做好充分的准备;投掷各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小,对标枪施力不够;左脚落地时膝角缓冲过大,制动效果差。同时,投掷成绩与最后交叉步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方法,对6名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腿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并与国外优秀标枪运动员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腿前摆技术较差,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不够连贯,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多等,而在投掷步最后一步左腿支撑能力和标枪出手瞬间左腿蹬伸能力方面我国运动员却不劣于国外运动员。希望我国教练员从中得到启发,促进我国男子标枪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李兴锋 《精武》2012,(14):25-26
现代标枪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及专项投掷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专项技术训练中,抓好快速力量训练是取得成绩的关健。投掷运动受的力量训练与举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目的不同。举重比赛是将重物举起来站稳就算成功,而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通过力量训练促进专项投掷成绩的提高为最终目的。尤其是标枪运动,是器械较轻,助跑距离较长项目,需要快速协调力量。本人通过多年的标枪训练,理论实践,根据运动力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的原理,采用和制定快速力量练习的训练方法,取代了传统的以大力量为主的力量练习,使少年标枪运动员成绩和技术,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宋亮 《中华武术》2006,(1):47-48
“超越器械”技术是投掷技术中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其技术比较复杂,在买际的学习中往往不易掌握,常出现助跑投掷器械与原地投掷器械成绩相差无几,甚至比原地投掷器械成绩还差的反常现象因此,为了使广大投掷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超越器械”技术有更深刻的认识,使运动员尽快掌握“超越器械”技术,提高投掷成绩,本人对“超越器械”的作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使用运动测速雷达仪,结合高速电影摄影,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进行了比赛现场测试,获得了大量有用的曲线与数据。整理分析后,揭示出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变化及其与投掷成绩的关系。为今后掷标枪枝术的理论和教学训练实践,提供了较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力学解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与世界优秀选手投掷步躯干后倾角等运动生物力学参数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标枪运动员在投掷步和最后用力技术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是影响运动员成绩提高与稳定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我国标枪运动成绩,完善我国运动员投掷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男子标枪运动员张连标投掷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张连标掷标枪技术的分析,从助跑距离、助跑速度的变化以及最后用力过程中身体重心速度、标枪速度和运动员身体姿势角等变量,揭示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根据投掷技术原理推算:合理运用助跑的作用投掷标枪比原地投枪所增加的远度,男子是25—30米,女子是15—20米。这里且不去谈如果助跑技术掌握的特别好,能否突破这个数字的问题,仅就这个数字来看,助跑对标枪成绩的影响也是相当可观的。然而,在平时投掷标枪技术的教学训练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在上步掷枪或慢跑短程助跑掷枪时,最后用力完成的比较好,投的也比较远,但快速全程掷枪时情况就不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与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标枪技术的生物力学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步技术存在一定差距。表现为投掷步前两步躯干的后倾角度过大;交叉步躯干的后倾角度相对过小;最后一步丢失超越动作(躯干后倾角丢失);左腿膝关节弯曲角度较小等。当前完善标枪技术尤其是投掷步技术,是提高我国标枪运动成绩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许多国家研制的训练大纲或训练模式中,都用助跑贡献率作为检验运动员标枪技术实效性的标准与方法。为了提高我院掷标枪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标枪技术,笔者对我院学生掷标枪技术的教学中进行了助跑贡献率的实验研究。结果为以助跑贡献率的大小作为体院标枪技术教学实效性和技评考核的衡量标准是客观准确的。教学的重点应以提高学生技术为主,而提高助跑贡献率,则是改进技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投掷运动的速度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径中的投掷运动有铅球、铁饼、标枪和链球等项目。当前世界上优秀的投掷者都力图加快助跑来提高运动成绩,我国的标枪运动员申毛毛就是一例。但是初学投掷者(大学、中学的学生)和一部分教练员,也想利用加快助跑的方法来提高成绩,经过多次实践,不但没收到良好效果,反而使学生发展成仓促的投掷动作。原因就在于优秀的投掷者能将快速的助跑速度顺利地转换成器械的飞行速度,而初学者则没有这一能力。为了帮助理解助跑的水平速度怎样转换成器械飞行的线速度,下面根据自己看到的国内外有关资料,试述投掷运动的速度转换。  相似文献   

13.
助跑是投掷标枪技术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任务是为人体和标枪获得速度,形成有利的最后用力的身体姿势和为提高标枪出手速度创造条件。助跑分为预跑阶段和投掷步两个阶段。其中,预跑阶段是使运动员从起动到第二标志达到适宜的速度,为投掷作好充分准备。投掷步是从第二标志到最后用力时左脚落地止,是在保持预跑速度或在进  相似文献   

14.
在投掷标枪的最后用力过程中,右腿动作是很重要的,有人称其为动力腿。所以,人们在谈论标枪技术时,往往把右腿动作作为主要内容之一。我想,在谈论这个问题时,应该首先明确一点:就是要把它同助跑速度联系起来,特别要把原地投掷同助跑投掷严格区别开来。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身体各部位(包括标枪)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标枪运动员投掷标枪的最佳出手点控制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着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投掷运动的成绩。通过对部分标枪运动员投掷标枪的最佳出手点的三维运动监测,确立了标枪运动员投掷标枪的正确出手点,为标枪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掷标枪技术是助跑引枪交叉步接最后用力来完成的运动项目,也属于速度与爆发力相结合的瞬间动作。因此,标枪项目的专项能力训练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效果。一、单臂投轻器械主要用来发展手臂鞭打动作速率,同时对掌握和改进鞭打技术及完整的投掷步有很大作用。方法同投掷标枪技术一样,可原地投、上步投、短距离的助跑投,对投掷墙或投掷网,投远都可。器械:垒球、胶球、鞭子、柳条、轻标枪等。二、单臂投重器械主要发展专门投掷力量,并有利于掌握大肌肉群先发动用力的技术,训练方法同上。器械:小铅球、重标枪等。  相似文献   

17.
丛林  朱静华 《中华武术》2008,(11):15-16
掷标枪是一项技术复杂、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投掷项目。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就必须具备全面、出众的身体素质,同时,从助跑到最后用力,应该快速连贯,使力量全部作用于标枪的纵轴。下面就结合实践经验,从五个方面谈谈提高标枪成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常把标枪完整技术按任务和动作形式分为握法、持枪助跑、最后用力、缓冲和标枪飞行五个部分。在这里主要对持枪助跑中的交叉步和“软步”进行分析、研究,以其为标枪运动员的“软步”训练提供指导。投掷步的倒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以俄勒冈世锦赛女子标枪前八名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为研究对象,在观察2022年俄勒冈世锦赛标枪女子前八名运动员技术特征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结果表明:(1)2022年俄勒冈世锦赛标枪比赛前八名女子运动员持枪阶段持枪方式动作均是肩上持枪;(2)前三名女子运动员的助跑距离与第四名到第八名运动员的助跑距离相比呈缩短趋势;(3)前八名女子运动员在投掷步的第三步步时运用相对较长,而投掷步第四步的用时比较短;(4)第一名至第八名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标枪出手速度依次减小,整体出手速度与世界平均值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弧形正面引枪”强化身体链状鞭打的“顺进式”教学方法,符合投掷标枪技术本身的内在规律,使标枪在助跑过程中容易控制,肌肉被预先拉长,避免了运动员在助跑(特别是在投掷步)阶段身体重心上下起伏过大和左右晃动的缺点,保持了较高的助跑速度,使助跑和最后用力衔接紧密,有利于学生掌握掷标枪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