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回顾了2005年到2015年概念隐喻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根据统计数据发现,概念隐喻在我国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研究趋势也渐趋多元化且大都集中于三大主题:1.英汉概念隐喻对比研究;2.概念隐喻与外语教学;3.概念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因此,试从这三个方面对概念隐喻在我国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概括,以期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未来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的系统性原则为理论依据,分析《哈姆雷特》概念隐喻翻译的系统性,即概念隐喻的突出与隐藏、概念隐喻与隐喻表达以及概念隐喻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影响。根据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把握概念隐喻翻译系统性特征有助于正确理解文学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3.
在篇章语言学的信息分析中,主题分析具有与主位分析不同的意义。并且,主题分析对于隐喻语篇存在特殊意义,因为主题和概念隐喻是隐喻语篇建构和识解的重要手段。主题分析帮助人们认知隐喻语篇:从创作角度,概念隐喻建构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从识解角度,文学作品的基本主题的关系是隐喻。  相似文献   

4.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三卷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研究内容,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通过详细地分析概念隐喻,进而探讨其在政治话语中的作用。研究得出:隐喻模式表现出了“复杂多样、主线明晰”的特点,不同主题的隐喻模式存在差异;“建筑隐喻—道路隐喻”是高频词汇,而“集体隐喻—拟人隐喻”作为辅助词汇共同构成了文本隐喻框架;保留源语意象是隐喻英译的核心和重点,源语与目标语隐喻框架模式保持一致,充分发挥了隐喻的政治功能和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观”为基础,研究美国总统GeorgeW.Bush2003年3月17日至5月1日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前后发表的五篇重要演讲中的隐喻的翻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说”对隐喻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政治演讲中结构隐喻的可译性高于本体隐喻(容器隐喻)等。  相似文献   

6.
隐喻研究的发展经由修辞学、哲学至语言学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丰富人们对隐喻的认识,隐喻被认为是“人类组织其概念系统的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被纳入了认知科学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领域中的隐喻研究主要涵盖七个主题,涉及到隐喻理论探讨、空间隐喻研究、具体的语言及语言教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英汉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璐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128-129,173
传统的隐喻理论把隐喻看作是语言的问题,然而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思维和推理的方式.利用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研究扩展至经济语篇.对英汉经济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从而发现英汉语两种认知方式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8.
李慧艳 《文教资料》2008,(12):37-40
莱科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它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已从传统的辞格和语义研究进入到认知研究.而Fauconnier和Turner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为隐喻理解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空间.本文试图指出两理论对隐喻理解的作用,具体分析两理论,探讨前者理论存在缺陷以说明隐喻推理过程中应应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相辅相成,并融入语境和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词汇搭配是外语教学的瓶颈,然而它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大学生们在词汇搭配能力方面普遍比较欠缺.基于搭配认知研究成果,提出大学英语搭配认知教学的三个建议,以期促进学生词汇搭配习得、提高搭配生成能力.建议教学时由基本层次范畴词的搭配延伸至上位词和下位词;多分析词汇搭配的隐喻机制,尤其注意分析英汉“对等词”因概念隐喻差异造成的搭配差异;另外,以课文主题为核心范畴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语块联想,建立词汇语义范畴网络.  相似文献   

10.
以《红楼梦》语料库为基础对汉英隐喻翻译从认知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语料的分析,从概念隐喻视角出发阐释汉英隐喻构建的理据和运作机制,进一步对汉语隐喻进行分析及翻译方法研究。将文化语境与文学语境结合起来,阐明语言表层转换与作品的隐喻和主题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概念化的基本方式,隐喻和转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广泛存在于廉政宣传领域的新宠——廉政漫画中。以反腐倡廉主题漫画大赛的一幅参赛作品为例,同时将隐喻和转喻置于同等地位,以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互动基础上的概念整合角度,分析廉政漫画语篇中的意义构建过程。廉政漫画的语篇意义构建是以多模态隐喻转喻互动为出发点;漫画涉及三种隐喻转喻互动模式:转喻对隐喻意义的延伸作用、隐喻的转喻理据以及转喻对隐喻映射特征的制约作用;与概念隐喻的双域映射相比,概念整合理论对多模态隐喻的阐述力更佳。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语言及其文化之间的差异,隐喻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其翻译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在借鉴前人隐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中的文化因素,并摘取《红楼梦》中几个典型隐喻的翻译为例,重点剖析了概念隐喻翻译的三种策略:直译即保留原语中的喻体;意译即以目标语文化为导向进行喻体转换;文化喻体直译并增加内涵解译.  相似文献   

13.
居妍  王晓芬 《福建教育》2023,(38):18-22
情绪主题绘本通过隐喻的方式降低情绪概念的抽象程度,使其契合儿童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让情绪概念更为具象化。从隐喻视角对情绪主题绘本中的隐喻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情绪主题绘本对于儿童有较好的情绪教育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角色塑造、颜色渲染为儿童营造直观生动的情绪隐喻情境;单线故事转折、多项场景归纳为儿童梳理生活化的情绪隐喻经验;冲突情节创设、图文有机结合为儿童提供第三方视角。  相似文献   

14.
语篇连贯一直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环节。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拓展了语篇连贯的研究。文章以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作为理论框架,以奥巴马总统2010年国情咨文作为研究语料,试从由单个概念隐喻构成的连贯系统和由多个概念隐喻构成的连贯系统两个层面探究概念隐喻如何起到语篇连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研究中,隐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但在认知语言学中认为隐喻是认知的,并提出了概念隐喻的概念.而语言作为思维的容器则更是一种能体现人的隐喻性思维方式的表达方式之一.本文将以网络流行语作为切入点,研究在网络流行语中的概念隐喻的体现,以及概念隐喻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望对认知语言学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认知隐喻研究的逐步发展,隐喻研究逐渐从词句层面跨越到语篇层面。概念隐喻具有概念性、认知性、互动性和系统性。通过类比转移机制、始源域和目标域的互动结果,使语篇在语义和结构上实现衔接和连贯。本文旨在结合概念隐喻研究和语篇分析研究,分析《阿拉比》中概念隐喻是如何组织和构建语篇,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主题内涵,提高语篇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Fauconnier & 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以心理空间为基础,对动态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做出解释,对新奇隐喻的解释很有说服力。小说中包含着许多新奇隐喻,它们常常是解读小说主题的关键。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主要隐喻,以说明概念整合理论如何阐释小说独特语境下的新奇隐喻,为解读整部作品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素敏 《英语辅导》2011,(1):135-136,19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概念隐喻是隐喻系统的中心概念,是隐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从传统的修辞学进入了认知范畴。本文试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和阐述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构成的基本方式是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映射,以达到对未知领域的认知和判断;概念隐喻的最主要特点是系统性、概括性和派生性;概念隐喻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可以通过阐释隐喻和构建隐喻两种方式来辅助人们的思维,帮助人们运用具体简单的概念来认知和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复杂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概念隐喻对于词汇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敏 《培训与研究》2009,26(3):18-20,30
Fauconnier & 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以心理空间为基础,对动态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做出解释,对新奇隐喻的解释很有说服力。小说中包含着许多新奇隐喻,它们常常是解读小说主题的关键。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主要隐喻,以说明概念整合理论如何阐释小说独特语境下的新奇隐喻,为解读整部作品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认知隐喻理论宣称语言中无数的隐喻表达可以追溯至有限数目的概念隐喻,这就意味着概念隐喻有可能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旨在探讨隐喻对中国大学生英文阅读理解的影响。本文用量的研究方法对广州某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54位学生隐喻知识培训前后所得阅读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隐喻知识有助于他们的英语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