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些年来,电视法制节目异军突起,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节目样式,显示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法制节目要如何吸引受众,抢夺眼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做法制节目, 关键在于把握好故事、法理和情感三大要素。在这当中,讲好故事是法制节目成功的第一步。有人说,作为媒体,最具吸引力的往往是它具备故事性的部分。从观众的收视习惯看,故事具有与生俱来的魅力,因为人物情节的演变,事件冲突的发展,必然导致欣赏心理的变化——迫切地想知道变化的过程和结果,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  相似文献   

2.
一、有故事就大胆地讲出来 法制节目最吸引受众的莫过于一波三折、悬疑惊险的案件故事,用讲述的方式以案说法是现在法制节目运用最多的形式,大多由主持人讲述配合前期采访构成。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是否可以有所突破呢?事实证明,只要敢于创新.节目就能生动鲜活。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节目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法制节目的编导充分调动了种种电视手段,将一个个案例做成悬念迭出、紧张刺激的故事。随之带来的问题是电视法制节目的法制含量弱化了,作为电视法制节目的个性不再那么凸显,与其他节目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普及法律知识是电视法制节目的基本功能,弘扬法律精神是其根本宗旨,建立法治社会是其始终如一的追求。电视  相似文献   

4.
杨慧 《视听纵横》2002,(5):106-107
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法制栏目的恢复与发展,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的队伍也开始壮大起来,如今从中央到地方有法制栏目的电视台已超过150个,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也逾百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走势。在如今社会对法律有着迫切需求,法制节目备受关注的时刻,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理性地思考我们该如何说“法”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5.
笔者是一位从事电视法制报道的记者兼主持人,从法制报道的实践看,法制节目主持人除了要有一般主持人所具有的品质外,同时还要具有法制报道的个性特色。要成为一个法制节目主持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一、法制节目主持人要有独特的形象气质主持人所依托的大众传媒机构是一个系统,节目制作中的各个环节是一个个相互关联的要素,主持人是其中的一个要素。法制节目与其他电视社教节目一样,必须具有可视性,并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这就决定了法制节目主持人必须按栏目的整体风格和宗旨调整自己的形象,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不靠漂亮的外表…  相似文献   

6.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正义良知为宗旨,运用电视的多种手段,对某一法律事件或某类社会现象进行多侧面、立体式报道的一种信息传播形式。这就要求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要具备更高的素质。笔者就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从三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见解。主持人应  相似文献   

7.
电视法制节目因其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借鉴性而深受观众喜爱,也因而在电视屏幕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如今随着更多相亲、选秀等众多娱乐节目的出现,各电视台的电视法制节目出现了弱化的趋势,那么在激烈的竞争中,法制节目如何才能逆势而上、夺人眼球呢?本文结合自己平日收看法制节目以及采编播法制节目的体验谈一点想法。一、善于讲故事并拍摄好故事对于法制节目来说,最大的  相似文献   

8.
法制节目的根本目的在于普及法律知识,因为其实用性、可看性,一直深受观众喜爱。可随着法律意识的提升,受众对现有的法制节目样态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面对瓶颈,法制节目必须求新求变,转换思路,把新闻当成故事讲,让法制节目故事化,尝试新的报道方式。法制节目的故事化具体体现在人物的个性化、语体的风格化、故事的情节化以及故事的细节化。通过深入浅出的故事来讲道理,让法制节目能够深入人心,从而达到更良好的传播效果和普法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法制节目颠覆了最初的冷峻形象,重新定位,朝故事化方向发展,一时间各地的法制节目“故事化”趋势日渐形成,为什么电视法制节目会出现这种变化和趋势,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法制节目的这种华丽转身,笔者进行了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电视法制节目重在‘普’,根在‘法’,淡于‘奇’,贵在‘引’”(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李东生)。这句话,很好地为我们的电视法制节目定了位。近十年来,电视法制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和各个地方台相继问世,并很快成为收视率较高的节目,电视在法制宣传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面对着亿万观众的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就成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引导观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发言人”。那  相似文献   

11.
电视法制节目已经成为大众收视的一大热点。然而法制节目重在说法,则严肃有余,趣味不足,重在案情,又偏离了法制节目普法的根本宗旨。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电视人做了有效的探索,在选题和表现上的几个特征:选题的故事化、叙事的情感化、人物的个性化。为此,笔者试结合自己在辽宁电视台《情与法》栏目的创作经历对电视法制节目故事化进行简要的分析,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电视法制节目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繁荣于世纪之交,现已成为中国观众最为熟悉与欢迎的节目类型之一。电视法制节目为什么在近几年成为广大观众持续关注的热点?电视法制节目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哪里?电视法制节目创作与制作中应当注意和处理好哪些关系?这是亟需我们探讨的命题。 一、电视法制节目持续走红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欣蕾 《声屏世界》2016,(11):22-24
为了解电视法制节目受众的收视行为,以及受众对电视法制节目的真实评价,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电视受众的基本情况、收看电视法制节目的行为及其态度。该问卷调查借助网络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将设计好的问卷录入后,生成网络电子问卷,在“问卷星”网络平台发布,为电视法制节目的改进与发展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电视法制节目近些年来日益壮大成熟。作为内容宣传者,节目代言人,同时也是与观众交流沟通者的主持人,无疑对法制节目的优劣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持人的言谈举止不仅代表其个人,同时更代表节目乃至电视台的整体素质。一、政治素质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政治素质无疑是主持人基本素质的首要一环。要说明的是,“政治”在这里并不是一个大而空泛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具体的内容上。首先,法制节目主持人应树立明确的导向意识,既要坚持正确的大方向,又要把相关思想融入到具体节目中去,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力求在点…  相似文献   

15.
电视法制节目作为国家普法和民众懂法的重要平台,一直在电视节目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来,随着各地市电视法制节目的大规模创办以及娱乐化的冲击,法制节目出现了同质化、非专业化等现象。电视法制节目市场需要新形态的节目来突破目前的不景气局面。2013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撒贝宁时间》,自开播以来,节目的收视率一直稳居在全国同一时段播出节目的前五名,为亿万观众展开了电视法制节目的全新模式,2013年第三季度首次参评的《撒贝宁时间》就进入了央视所有节目的前30名,获得了台品牌栏目的称号。本文将从媒介优势、节目定位、主持人、传播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其解析,以求为其他电视法制节目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电视法制节目的概述和电视法制节目主持的现状 电视法制节目的含义及由来.电视法制节目,是以"电视为载体,借助电视的制作和表现手段,以宣传法制为主题,以法制与社会生活方面的密切联系为切人点的各种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电视法制节目竞争激烈的时代,公信力对于电视法制节目来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它是电视法制节目吸引受众眼球和耳朵并取信于受众的法宝,是电视法制节目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更是电视法制节目发挥其社会影响力的前提条件。电视法制节目的公信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体现了电视法制节目的权威性、美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力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电视法制节目是中国电视节目体系中最重要的节目类型之一.据统计,目前经广电总局批准开办的电视法制频道共有9套,广播电视法制栏目超过200个.特别是已经形成了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名牌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等.近年来的各种收视率调查数据都表明,电视法制节目在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优秀法制节目的收视率更是经常雄踞同一时段节目收视率榜首.  相似文献   

19.
不断创新是任何电视节目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电视节目日益繁荣的局面,也就没有电视法制节目的今天。电视法制节目在经历了初创时期的探索到现在的繁荣阶段,面临着如何走出困境,实现这一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的转型与提升。这一转变如果实现得好、把握得好,就能促进电视法制节目良性发展,顺利步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20.
许行明 《视听界》2006,(3):74-75
法制类节目目前在各个电视台的节目中已经成为主流,从过去单一的栏目到现在的频道,法制节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与其他节目类型相比,法制类节目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种转换,是目前电视节目中成长比较快的一个节目类型。是什么原因使得法制类节目有如此快的成长速度呢?我认为这个原因就是法制类节目本身的叙事载体——案例与电视叙事元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鲜活的故事法制节目或栏目中的叙事载体——案例,对电视栏目来说是相对具有故事感的,因为在一个案例里,其先天就具备了叙事所需有的基本元素,对于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