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静 《中华武术》2020,(2):62-63
很多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认真钻研积极探索,研发出来很多创新的"新"器材。这些"新"器材有力缓解了器材短缺,让学生有"物"可练,大大提高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研发体育器材室只是片面求"新"求"奇",却忽视了自制体育器材为教学、训练服务这一根本目的,偏离了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这样的体育器材研发还有意义吗?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追求研发器材的更高层面,把缤纷繁杂的自制器材回归本真,回归至以生为本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正>评价一堂优质课,评价维度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层面。教师的教,包括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场地器材的准备和规划是课前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科学地使用场地器材,发挥它最大的功效,需要教师根据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组织形式的不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周密的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的要求是不同的,对它的布局和使用也各有差异。场地器材的规划和使用不仅体现出一位体育教师的智慧和灵光,巧妙的布局也将为课堂加分。  相似文献   

3.
于素梅 《体育教学》2012,(11):52-53
体育课上大家会经常看到体育老师自制的器材,一方面弥补了学校器材的不足,为保障正常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老师的责任心和敬业、开拓、进取精神。当我们鼓励、赞美体育老师自制器材的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同时,不可忽视自制和使用器材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因为,教师自制的器材属于非标准器材,因此,在安全性能上尤为需要强调,在使用的时候也要力争其合理性,从而真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有助于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  相似文献   

4.
<正>对株洲市城区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株洲市城区小学器材配备与《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规定的数量标准差距较大;器材质量较差,损坏严重且维修不及时;器材数量少,上课班级多,器材成人化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专职器材管理教师等问题。建议株洲市各小学要重视对体育器材的管理;结合实际情况配备器材,保证器材质量;教师正确指导使用器材,提高体育器材的利用率;错  相似文献   

5.
李江华 《体育教学》2011,(10):27-28
本届《十城市》体育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所展示的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每一节课都凝聚着授课教师及团队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一个省市区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蕴含着地域的文化与特色,展示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个人风采,凸显重视教材教法的研究,呈现出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器材的深度研发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一、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爱护体育器材的好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针对体育器材的管理和维护,教师应该逐渐培养学生爱护学校体育器材的意识和习惯,特别是室外器材;要培养学生的安全使用意识,以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对各种违规使用器材或有意破坏器材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组织学生有序的"收发"器材,保障课堂教学的安全和有效性,本人认为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一、课前体育器材的准备包括器材的检查、发放和场地布置三个方面。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所需要使用的器材,教师在课前(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 投掷项目的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项目本身枯燥无味,危险性大,难组织。另外,器材笨重与学生身体(上肢力量和协调性差)也不相适。因此,学生怕学,教师难教。为了克服这个难题,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根据运动技能迁移的原理,大胆地采用了代用器材进行教学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使用代用器材进行投掷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下面对投掷项目教学中代用器材的使用等问题谈谈看法。所谓代用器材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投掷项目教学时,为了有利于学生学习或克服器材不足  相似文献   

9.
备课应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或者"三分析",即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校场地器材,两者实质是一致的。因此,作为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有效设计和布置场地,合理和精简使用器材,使体育教学中课堂组织有序有效,使师生双边活动畅通顺利,使体育课  相似文献   

10.
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场地器材不足的现象,同时高校体育场地和器械的配置方式不尽合理,已经不能够满足高校体育教学。在高校现有场地器材的情况下提高场地器材利用率,是当今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体育课场地器材不足以及利用率低下的现象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手段,部分改变现有体育场地、器械的使用方式和利用率,创新体育器材等建议,为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一、观察工具为了便于准确地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团队特别设计了体育课堂教学"场地器材与利用"观察记录表。二、观察结果与分析本组教师通过合理分工,对此次活动中三节课的场地和器材使用情况进行了记录和统计(见表1)。  相似文献   

12.
一、体育课教学“内耗”的表现 1.表现在语言上。有的教师不能很好把握复习与传授新知识的关系,讲授动作要领语言繁琐;有的教师所举事例(比喻)牵强附会,说服力不大、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廷误了时间。 2.表现在场地器材使用、分配上。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不注意所教教材特点、对象,没有认真考虑合理、充分使用场地器材,做到一物多用,一场多用。 3.表现在组织形式上。  相似文献   

13.
<正>一、器材开发有隐患,莫被隐患吓破胆开发新的体育器材尤其是非正规器材,教师们最大的担忧是安全问题。其实,只要充分预见、反复试验、精心备课,安全问题完全可以扼杀于萌芽之中。提前预见,是在充分考虑所要制作的器材的合理性、必要性、实效性及安全性的基础上,尤其要对今后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有所预见。器材本身够不够牢固,多次使用会不会改变原有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受力的增加和受力的不均匀,会不会容易出现损坏。比如用塑料瓶装沙子自制手榴弹时,要预见塑料瓶由高处下落撞击地面后,是否会导致瓶体  相似文献   

14.
唐刚  龚文平  彭英 《体育教学》2013,(11):74-75
场地器材的使用是体育教学特点之一,体育教学中由场地器材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轻则扰乱课堂秩序,中断教学;重则发生伤害事故,带来严重后果。场地器材使用安全是与场地器材规范管理、定期维护分不开的,体育教师如何在场地器材使用、管理与维护中确保安全,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培养起场地器材使用、管理与维护的技能,是体育教学所面临的特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体育器材室是衡量学校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是确保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如能合理地摆放体育器材,科学地管理与使用体育器材,让体育骨干参与体育器材的管理与回收,巧用辅助手段并定期维护体育器材,不仅能最大化地减少体育器材损耗,还能减轻教师负担,从而提高体育器材使用率,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借鉴超市摆放规律,使体育器材摆放条理化 大型超市由于商品种类众多,客流量大,商品的摆放、货架的陈列都有规律.体育器材室如同小型超市.当前,多数中小学没有设置体育器材管理员,班级数众多,所需器材多.体育器材如能借鉴超市摆放原理,教师就能有目标地选择所需器材.因此,体育器材摆放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器材摆放布局要分门别类,做到系统化、条理化,有利于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经常性使用的器材要置于易取易放处,可用货架进行摆放,并在货架上贴上器材名称,便能一目了然地拿取与回收(图l、图2);对于较容易在货架上混乱的器材,如板羽球、乒乓球、羽毛球、小沙包、小垒球等器材可将其放置于储物桶内,并贴上标签,再放置于货架上(图3),以便管理;对不常使用的大器材,如跳箱、山羊、摸高架等应尽量立于场地的边角和面积较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关注学生差异,调整学习菜单现象:通过了解,本次授课班不是借班,而是执教教师自己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统一的场地和器材进行练习,在课例展示中未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不同的场地和器材,而是采用统一的练习要求、器材进行学习。思考:《课标》中指出: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教师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选项教学的开展,羽毛球得到更频繁的使用、消耗,空羽毛球筒的再利用可以变废为宝,为教学和管理提供一些便利,让教师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笔者通过实践,用羽毛球筒制作了一些简单、方便、实用的器材,运  相似文献   

18.
张建 《体育教学》2013,(12):21-21
本文针对新教师的《前滚翻》汇报课,教学中存在学生没学会的现象,就这节课的教学,指出从网上下载的图解对学生误导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一些建议和指导,如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的指导、场地布置、器材使用、体操帮助等,以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确保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流程顺利进行的基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往往进行场地划分和器材摆放工作后,便认为做好了课前准备。其实不然,许多教师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尝试",即教师上课前对上课场地的大小和即将使用器材的轻重、多少等可行性的尝试性练习,以便判断其能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能否确保活动的安全,通过多次的试做与调整,最终达到  相似文献   

20.
范德举 《体育教学》2013,(10):74-7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研究法分析当前体育课对体育场地器材布置和开发使用的状况,探索场地器材布置和使用存在的误区,并以实际案例分析,找出问题,寻求对策,避免在场地器材的开发使用中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