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字气诀疗法是一种由6种特殊的呼气法组成的自我保健疗法。每一种呼吸方法均有特定的吐字口型,可相应的调整某一脏腑的机能,从而有针对性的发挥驱邪安脏的作用。流传于世的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有2种:其中一种是明朝《休龄要旨》“六字气诀”法1.嘘字诀:坐或立势,怒目瞪睛,作念“嘘”字口型(不出声,以下各诀同)吐气;以鼻吸气时眼睛微开,口轻闭。可对治肝脏热邪、目赤多泪等。2.咝字诀:立式,双手擎起,作念“咝”字口型吐气;吸气时手放下。可对治肺病、胸膈烦闷、痰阻上焦。3.呵字诀:两脚开立,两手十指交叉,举过头顶,作念“呵”字口型吐气;吸气时…  相似文献   

2.
周潜川  朱修林 《武当》2000,(9):28-30
峨嵋天字庄第三式架子,其重点在“左右”和“分”字上,“左右”的含义是左为血分所居,右为气分所居。血属阴,气属阳,阴分(血分)走得慢,阳分(气分)走得快。所以先左后右,先运动阴分(血分)的气脉,使其在时间和速度上与阳分(气分)配合起来以调整阴阳气血的平衡。据旧说是“时空”的控制方法。“分”字的含义是:“分”有分之道。其操作的方法,把右腿微微的一屈,同时把左腿向前方缓缓地踢出去。一腿出去有八法,这八法统摄了气脉上和武功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张道锦 《中华武术》2000,(11):34-35
螳螂拳的承传有所谓“字诀”,这些字诀是螳螂拳防御手法应用的总纲,也是螳螂拳拳法理论的骨干,对于螳螂拳学习者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虽然各个支派的字诀不尽相同,但是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卢理湘 《武当》2008,(8):39-40
养炁忘言守燕,为道门专有字,“炁”字中含“一、无、氵、灬”。“一”,为真一,为元精。要使元精逆流,须得明师真诀。学士如能得命功真法诀,则能得此真一。《悟真》云:“得一万事皆毕。  相似文献   

5.
“十八在诀”,又称“十八句诀”,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次子杨班侯(1837~1892)所传,首见于杨班侯再传弟子吴孟侠所著《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之中。这短短十八句话、七十二字,精辟、准确地阐明了太极拳的劲力、劲点、劲法等动作要领,对于准确把握太极拳的技术内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吴孟侠  刘元生 《武当》2004,(4):19-21
在这个诀内,说明太极拳十三法中的后六法半。前六法半已在十三字行功法诀内说明,即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后六法半是本诀的正隅、收放、吞吐、刚柔、虚实、单双、重(定、重合为一法)。前六法半加上后六法半,共为十三法。  相似文献   

7.
杜子宇 《武当》2005,(5):13-15
"太极功修法三重,得其真一万法通"。李派太极法分三重,称谓"三太极",即"外太极"、"内太极"和"真太极"。动盘拳法显法象于外,谓"外太极"。其诀是:"半个圈似月牙,三字诀上下插,颠与倒不离家,反复此乱如麻"。静盘功法造化内功于秘,谓"内太极",其诀是:"呼吸气一太极, 子午窟先天地,玄中玄秘中秘,升与降开与闭,河车灵三宝聚,炼神功呈妙技,莫妄传多仔细"。太极心法统领内外于心,谓"真太极"。其诀是:  相似文献   

8.
围棋十诀     
1、不得贪胜2、人界官缓3、攻彼顾我4、弃子争先5、舍小就大6、逢危须弃7、慎勿轻速8、动须相应9、彼强自保10、势孤取和 “围棋十诀”相传为唐代棋手王积薪、宋刘仲甫等所作,最早见载于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标题为“象棋十诀”。从内容来看,确实是象棋理论的总结,此十诀后来被围棋界借用,一字不改,由此产生了种种问题。 以下分析“转棋十诀”先是总结象棋的理论,之后顺便说说对围棋适用和不适用的地方。 1、不得贪胜:此诀论象棋争胜战略。象棋和棋概率高,求和比求胜容易,与其过分求胜而致败,还不如先求立于不败…  相似文献   

9.
孙国梁 《精武》2009,(1):30-30
“诀”字,有两层含意,一是指就某一事物的内容,编成的舍辙押韵,朗朗上口的词句,使之容易记忆。二是指出某一事物的关键性的方法,即诀窍。  相似文献   

10.
气功是我国最早的医库体育形式,起源于古代养生术.是一种用意念和吐纳相结合的功夫。儒、道、佛三家为我国气功三大流派,虽各有所长,然都要求“神气相注”。以此精髓简化气功为三字诀──塑、锁、梳,消除对气功的神秘感和普及气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瑞 《武当》2008,(8):13-14
习练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应注意以下要领: 一 防“四病”。“四病”即扁抗顶丢,虽然说是四个字,大家千万不可轻视。当年主席就是用这四个字,撰写了一套游击战术,让敌人进退两难,为打垮蒋家王朝,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盘架子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内劲,劲由法生,如何理解这个“法”字呢?人们在盘架子时,对“法”字的操作大体上有四种情况:一是对每个动作的攻防想象;二是细分每一势的力点,如某式是“意在掌根,力点在掌根”,某式是“意在前臂,力点在前臂”;三是演练出某式的劲别,如突出拥劲或按劲;  相似文献   

13.
诀曰:“打手不见手,见手不算手”“进步如鸡窜,出捶如放箭”,第一周有“小旋风”红方李冠廷战来自陕西扶风、技法全面的“关中少侠”侯少伟。双方上擂,抱拳施礼,十字开势,各亮门户,跑拳打手。红方李冠廷一套“四门捶”拳法,招招式式,别具风格,腾挪闪绽俱在其中,并用腿法“美女照镜”“后扫腿”,黑方侯少伟一套“大链枷”虎虎生风,力打四门,一对少年英雄对决擂台。  相似文献   

14.
清《寿世青编》“六字气诀”法于静室中,置暖帐厚褥,盘坐于床,初练者可稍活动一下身手(练习7日后即不必再动),闭固耳目、口齿,存想自身如冰壶,心如秋月,良久,待呼吸平和、血脉泰定,口中微微吐出浊气一二口。无病者可按春嘘、夏呵、四季末呼、秋咝、冬吹之法练习。吐气时只作念字口型,不得出声。吐气尽,以鼻吸清气,归入丹田。一呼一吸为1次,作24次或36次。有病者,则不按季节,视所患疾病属何脏腑,选用相应字诀治之。【临床应用】本疗法原则上以一种字诀对治疗一脏或一腑所属病症。一、属实证者,可按五行生克原理,在泻本脏时,并泻“生我之脏”…  相似文献   

15.
第六节 逢危须弃 “逢危须弃”从字面上理解,遇到危险时,必须用“弃”的方法来转危为安。本诀的关键在于“弃”字上。《棋经》上讲“善败者不乱”。孙子兵法上也有类似的意思。从棋理上讲,本诀专指形势不利时,自己的棋已经危险,一味的逃跑可能损失更多,或者越逃跑,对方借攻击获得利益越多的情况下,就须放弃,  相似文献   

16.
一、功法这十六字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中辑为本诀。后世的练功家称作“十六锭金”或“一秤金诀”。具体功法是: (一)咽吸:口中先要嗽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等到满口生津后,连津咽下,咽时应汨然有声。随即由鼻中吸入清气一口,以意念领下咽的津,直接送到丹田(肚脐下四公分处)稍微存一存。这就是咽吸。 (二)提呼:接着上面的动作,随即将会阴轻轻  相似文献   

17.
“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乃前辈技击法要之结晶,下面笔者据体悟简析之。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分为心法诀和技法诀。心法诀“气沉于渊”,即气沉丹田。然丹田非脐下一寸之处,而是小腹之底部,即耻骨处,气沉到此深渊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气”并非呼吸之气,呼吸之气只能在胸部,气沉丹田只是意想。通过这种意想使胸腔开阔、横隔膜下降、肺活量增大,从而使呼吸顺畅、气血通畅、呼吸与气血的通畅是内家拳技击的必要保证,否则气喘吁吁,气闷气浮又怎能进行激烈的打斗?另外“气沉于渊,巧运气血”,也是内家养生的首要法则。所以说,内家拳是技击与养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梁基英 《武当》2003,(5):53-53
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之树常青,谁不希望幸福和快乐在自己身边围绕,那么,寻找“乐”字养生便是秘诀之一。“乐”是情志调摄法的核心。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人在精神愉快时,体内能分泌出多量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从而使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调节到最佳状态,机体对外界病原体侵袭的抵抗力加强,因而能防止多种疾病的发生。在此仅就“乐”字养生诀略述之。  相似文献   

19.
我在这里借用“运动战”这一军事术语的目的,是看中了“运动”二字,想借此说明在自然水域垂钓,一般不宜固守一点,固用一法,要见机行事。  相似文献   

20.
阁皂山人 《收藏》2007,(8):73-73
在我的藏品中有一件别具一格的清代进士墨迹。该墨迹为纸本,纵85.5厘米,横27.8厘米。楷书“降福辟邪”四字,四个字上盖有四个满汉文大印,印文为:“安徽省提法使司印”。上款为“宣统三年六月十二日开用新印”,下款为“吴品珩书”,钤“品珩之印”白文印一方。此幅作品用笔劲健典雅,端庄稳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