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五大以来,新闻媒体加强了舆论监督的力度。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讲到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时指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番讲话的精神实质,是我们搞好舆论监督的根本前提。舆论监督与良好的动机一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都必须首先过好新闻报道的动机关。这一点,不管是正面报道还是批评报道都是应  相似文献   

2.
要有“赤子之心” 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政府的喉舌,人民的喉舌”,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公开性、及时性等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所实施的监督,代表的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新闻媒体的职责和特点,决定了肩负着舆论监督任务的新闻记者,必须时刻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时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说话,监督什么,怎样监督,都必须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并把有利于党和政府的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作为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的一项神圣职责。如何搞好舆论监督,更好地为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服务呢?笔者认为,舆论监督要做到帮忙不添乱,要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工作者在开展舆论监督时要有“三心”,即公心、真心、细心。  相似文献   

4.
夏文冰 《新闻界》2003,(3):48-48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职能和优良传统,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尤为重要。党报开展舆论监督,是要揭露问题,发挥批判作用,但并不是只管揭露,不管改进,只管批判,不讲效果。我们的舆论监督是负责任的监督,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帮助党和政府缺点、错误,改进工作的监督,是夔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帮助改进社会风气的监督,既有批判揭露,又有建设性。搞好舆论监督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注重良好社会效果。这样,党报的舆论监督就能发挥权威性和指导性,就能得…  相似文献   

5.
影响舆论监督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舆论监督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执行舆论监督的新闻工作者能否与受众相协调。达到这种协调,需要新闻工作者付出努力。舆论监督是实现党的监督、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是舆论监督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真正的监督者是党和人民群众。新闻工作者要强化“代言人”意识,既是“把关人”,又是“代言人”。 舆论监督必须在内容上有所选择。解决舆论监督监督什么的问题,需要认真处理好上与下、一般与个别、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要使舆论监督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当处理好人与事、情与理、主观与客观、及时与时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要寻求社会性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不仅是党报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 目前,新闻从业人员感到,在党报的整个宣传工作中,舆论监督的稿件最难采、最难写、最难见报,同时也最容易惹麻烦、出问题乃至“引火烧身”,说它是新闻工作中的难中之难并不为过。那么,如何让党报的舆论监督沿着一条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前进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努力寻求社会性合作,把党委、政府、人民群众作为搞好党报舆论监督的坚强后盾和可靠“后方”。 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使党报的舆论监督更具权威性 舆论监督主要是在媒体上通…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新闻工作者应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旗帜鲜明地揭露社会丑恶,批评不良风气,弘扬正气,这不仅会增强新闻工作的权威性、战斗性,也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欢迎舆论监督,社会各项事业需要舆论监督。因此,搞好舆论监督,正确引导舆论,担负起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责任,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的一项历史使命,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并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田要职责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党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毫无疑问,新闻宣传应科学地把…  相似文献   

8.
开展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要加强热点问题引导和舆论监督,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热情。”这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舆论监督工作非但不能削弱,相反还应大力加强。那么,怎样加强舆论监督力度呢?我感到以下几点应切实注意。一、把握好舆论导向。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舆论监督的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搞好舆论监督,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必须注意的问题。1、舆论监督必须把握好“度问舆论监督把握好“度”,实际上就是树立大局意识,把握好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舆论监督犹如一把双刃剑,有很强的导向性,做得好,可以使问题得以较好地解决,反之将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那么,什么是舆论监督的“度”,其标准是什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热点问题引导和舆…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政治优势的主要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缺少。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搞好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为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我们的体会是,舆论监督必须在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注的结合点上选“对象”,在增进团结、维护稳定的大局下促进问题解决,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我们要认真研究引导方式与方法。舆论监督作为党报的主功能之一,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引导方式。它通过分析、解剖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良现象,从侧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并把群众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把群众的思想情绪引向正确方向。徐光春同志曾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热点引导,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目前,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这决定了新闻宣传工作必须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现象,需要加强舆论监督,正确开展批评。它与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搞好舆论监督有利于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同样能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有了这两个方面的很好结合,就能鲜明地表现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给人以正确导向。 舆论监督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  相似文献   

12.
最近,省委宣传部就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应当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这两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热情支持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我省新闻舆论监督取得了很大进步,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但是,广大干部群众对舆论监督存在的错位、越位、失位现象和监督失度、失当等突出问题,反映也比较强烈,提出了比较尖锐的批评。当前,舆论监督一要加强,二要改进,三要正确。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是舆论监督的具体实施者,开展舆论监督必须要解决好监督目的、监督选题、监督时机、监督艺术、监督效果等等基本问题。一是监督的目的要明确。舆论监督只是手段,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才是目的。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必须要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二是监督的对象要选准。首先要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而不能停留于抓那些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小问题。其次,要选择那些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和本质的问题,那些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克服个例报道容易出现的就事论事的不足,提高从全局上把握舆论导向的能...  相似文献   

13.
实施舆论监督,揭露欺诈、强权、腐败、违法乱纪等丑恶现象,是薪闻媒体发挥舆论导向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由于新闻媒体传递信息具有速度快、影响广、且不易失真的特点,因此它在发动舆论、实施舆论监督方面有其它任何渠道都无法比拟的神奇效果。在我国,社会性质决定了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所以,反映群众呼声,有效地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如何完成这一使命?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实施舆论监督时必须学会抓准问题,这是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闻工作者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根本宗旨就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上,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更好地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不...  相似文献   

15.
黄德华 《新闻三昧》2006,(10):39-3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新闻媒介不仅要传递信息,还要做好社会望,也可以说是舆论监督。然而这并非易事,它面对的是各种邪恶势力和陈俗习惯,往往存在各种困难和阻力,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惟有突破“五难”,方能增强舆论监督的“三贴近”。第一,克服懒惰思想。“群众利益无小事”,为读者服务在新闻媒体的白热化竞争中再一次被强调,也是舆论监督工作的宗旨。离开这一宗旨,就脱离了舆论监督的工作轨道。而为读者服务需要时间,这就是要看一个编辑或记者的政治和思想素质了。是不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几次,在双休日,有读者上门来…  相似文献   

16.
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高度评价“焦点访谈”节目的舆论监督作用,他称赞“焦点访谈”节目是“政府镜鉴,群众喉舌”。这一评价不仅对地方广大新闻工作者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也对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军事报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更好地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军队新闻工作者,对军事报道的舆论监督作用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甚至把它看成是一片“雷区”或禁地,很少去涉足它。那么,军事报道领域能否开展舆论监督?军队新闻工作者如何掌握舆论监督的武器?笔者就此谈谈…  相似文献   

17.
机关报应真诚地表达群众的心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关报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首先必须正确定位,真正把广大普通群众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从而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责任。机关报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真正表达他们的心声,即反映他们的要求和愿望、认识和评价。新闻工作者对人民群众心声的把握是靠体验获得的,具有一定的间接性特点。将间接体验转变为直接性表达的最佳途径是要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闻工作者表达人民群众心声的方式是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及时地、不断地报道各种事态、事态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从而使人民群众获得意愿、要求的满足。机关报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要把握好群众角度、群众内容和群众形式。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给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搞好舆论监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呼声,给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搞好舆论监督提出了要求。那么,作为一名县市台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又怎样去做好舆论监督这篇文章呢?1、精心策划,找准突破口。记者在获取信息、线索之后,应确定采访选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然后再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找准采访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把舆论导向主题定格在政府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从而达到帮助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目的。记者在作会埠乡一农民邹老汉种植冬瓜丰收了却因卖不…  相似文献   

19.
信息窗     
四川省新闻工作者自律公约出台信息窗据《中华新闻报》消息四川省记协近日制定了新闻工作者自律公约。《公约》规定:新闻报道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它格调低下、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新闻工作者要积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同时自身也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督。新闻报道一定要真实。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要主持正义,坚持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讲真话、报实情,不得弄虚作假。严禁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制造、“炒作”新闻。如有失实,应主动承担责任,及时更正。新闻工作者要保持清…  相似文献   

20.
媒体扫描     
舆论监督要把握建设性立场时统宇、张婧在《让舆论监督成为整治商业贿赂的利器》一文中指出,整治商业贿赂,舆论监督要把握建设性立场:正确把握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辩证统一关系,必须学会“两点论”,处理好宣传的分寸、力度、口径、时机等问题。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批评报道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