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是一个乖乖女。别人都这么说。每到星期天,我总是8点半起床,洗漱完毕,跳上自行车,随着一阵清脆的车铃声,直奔奶奶家。大老远看到奶奶,便甜甜地喊:“奶奶、奶奶……”这时村里人便会对奶奶说:“瞧你这孙女多干净,嘴巴又甜,学习更是顶呱呱,你好福气哟。”我拉着奶奶的手一蹦一跳回家后,一刻也不闲着,又拉着爷爷一起去散步。一阵微风吹来,吹乱了我额上的几丝秀发。我眨巴着眼睛,认真地问爷爷:“以后我长大了,你还会领我来散步吗?”爷爷呵呵地笑了笑:“乖孙女啥时候想散步,爷爷都陪你。”“爷爷真好。”我娇声地说。“爷…  相似文献   

2.
接纳痛苦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只猴子跟随主人多年,整天被耍来耍去,便生出想当人的念头。一日,照例被耍了一通,向众人要过小钱后,猴子便向主人提出喝口酒的要求。喝罢酒,仗着酒劲儿,猴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猴子道:“我跟你这么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吧?”主人说:“那当然,可以说是劳苦功高。”猴子道:“那我就斗胆提一个要求,我不想当猴子.我想做人。”主人踌躇了一会儿,终于说道:“那好吧,你这么多年也的确不易。不过,做人就得拔毛,拔毛是要承受痛苦的。拔一根,忍受一番痛苦,人性就提升了一分。你得拔掉全身的毛,怎么样?”猴子爽快地回答:“没问题。要做人嘛。哪能怕承受做人过程中的痛苦?”于是主人拿出一把小镊子给猴子拔毛,刚拔了一根,猴子便疼得嗷嗷叫。主人叹口气说:“你一毛都不肯拔。如何能做人?”猴子羞愧满面地说:“没想到做人真不易呀,我还是不要做人了吧!”  相似文献   

3.
掏宝记     
上午,刚刚上班不久的州档案馆老馆长范振国正在聚精会神地审查开放档案目录。突然,响起两声轻轻的叩门声,随即进来了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人。老范抬头一看,原来是组织部副部长老陈。见来了客人,老范连忙放下手中的放大镜,张罗着沏茶待客。“不忙”,老陈说,“我这里拣到一些东西,不知道有用没用?”说着话,就从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中取出一个旧纸包。“昨天我搬家时从房檐上掉下来两个纸包,我随便看了一下,发现上面还有官印,好像是旧文书,你看看!”一听这话,老范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纸包。顿时,一股呛人的灰尘味直冲脑门。展开一…  相似文献   

4.
书评选摘     
《中国图书评论》2011,(2):125-125
豆瓣网:陈丹青聪明在哪里?我的老师是张爱玲迷,不喜“望之俨然”,讲究“举重若轻”。他40岁后终于认真看鲁迅,我捉掇着问:“鲁迅如何?”老师顿一顿道:“他说话很好笑。”陈丹青第一讲“笑谈大先生”便谈鲁迅的幽默,好生眼利。  相似文献   

5.
初次认识仇成梁,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那天下午,操课的号声刚刚响过,报道组走进来一个样子憨厚的小伙子,只见他手里拿着一叠稿纸,开门见山地说:“我叫仇成梁,写了些小稿,麻烦您给改一下好吗?”他那腼腆而认真的样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1991年12月,仇成梁从苏北的一个偏僻小村来到驻沂蒙山区某团当了兵。一向对写作情有独钟的他,便尝试着把身边的一些感人的事迹写成文字,然后急不可待地往外投稿,渴望着自己写的东西早一点变成铅字。但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他发出的稿子都泥牛入海。是投的报刊太少的缘故吧?于是,他便每写一…  相似文献   

6.
刊中报     
爱我所爱刘文桥一天,几位同乡在一起“侃”起了几年来的军旅生活。小李突然问我:“小记者,你若不是搞新闻报道,现在肯定过着军校生活。你后悔吗?”我坚决地回答:“不!”似乎心底深处有一种强有力的声音在呐喊:爱我所爱,何悔之有!一本日渐丰厚的见报稿件剪贴本是我辛勤耕耘的收获。一年前,在连队当文书的我,无意中在图书室翻到一本《新闻写作入门》,闲暇一读,深被吸引,进面便爱上了她,而且爱得发痴。从此,工作之余,我开始学习新闻写作.并将稿件一篇篇地往邮筒里塞,希望也随之飞门远方的报对。然加,一天天过去了,寄出去…  相似文献   

7.
儿童教育是个大问题。小到家庭、大到社会都把这列为基础性的重要工程来抓。鼓励孩子读书便成为家长教育子女一种重要的途径。所以,六一儿童节带女儿去书店,花了240元钱买了套“新世纪少儿知识百科”(全套十册,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作为节日札物。女儿自然非常高兴,回家后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晚上。女儿忽然捧着其中一本《世界奥秘奇闻大全》来问我:“爸爸,这些事怎么可能是真的呢?”我接过书一看,心中吃了一惊,只见书上赫然列着一条条刺眼的标题:“没有脑袋的婴儿”、“能用手心煎鱼的人”、“会走路的板凳”…  相似文献   

8.
喂,汽车!     
一天清晨,我正做着大梦,迷糊之中接到一个电话,我最讨厌有人在我睡觉时给我打电话。电话里有人问:“桑塔纳小汽车卖多少钱一辆?”我就没好气地说:“我没有桑塔纳,只有一辆自行车,飞鸽牌的。而且也没有打算卖.你如果不是和我开玩笑,那么你肯定是打错电话了。”那人报出电话号码。没错,正是我家的电话号码,我这一次平静地说:“这里是私人住宅,你肯定是弄错了。”  相似文献   

9.
向贤彪 《军事记者》2002,(11):59-60
读《刘墉文集》,看到“三个筛子”的故事,原文照录———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第一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还应该是善意的”。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并…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目前,我除了认真完成岗位工作外,便将绝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新闻学教材以及新闻期刊的研读上。因为,我有一个珍藏心中已十年的理想———考取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然而,在自学过程中,我时不时地遇到一些难题,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新闻写作。以前,我总认为那些“豆腐块”、“火柴盒”乃“小儿科”,不过雕虫小技而已。可是,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我发现,这想法太幼稚可笑了。怎么办?我于是在征订今年期刊的目录中,翻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本《新闻爱好者》。嘿,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学习伙伴吗?于是,我毫不犹豫…  相似文献   

11.
送报记     
“嘀嘀……嘀嘀……”急促的闹铃声把我从梦中唤醒,真想再睡一会儿。但想到要确保十六大河南代表团成员及时看到当天的《河南日报》,便睡意全无。来到办公室,看到司机姜师傅已在等候,心中油然升起一丝敬意。“昨晚睡得咋样?”我问。“唉,别提了,心里老想着送报这事重要,不敢耽误,一晚上醒了好几次。”“你咋不定闹铃呢?”“定了,我想定5点钟起床,谁知道闹铃4点钟就响了,定错了。这一折腾,想睡再也睡不着了,干脆起床。”一路说笑,不多时来到报社印刷厂楼下。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前一天办公室几位同志共同商量制订了三套送报…  相似文献   

12.
并非“拉”来的书稿邢良俊上海著名女作家戴厚英的著作系列已于今年5月与读者见面。一位极熟的朋友看到勒口上印的责任编辑名字,便问我:戴厚英的稿子是你拉来的吧?一个“拉”字,令我语塞,愣了半天,茫然反信;怎么“拉”呢?其实,这位熟友百分之百出于善意,语调里...  相似文献   

13.
中等个子,国字脸,未开口先带三分笑,这便是梁志刚给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触梁志刚,是我刚调师机关不久。那天,我们组织全师报道会战到团里采访,采访结束刚回到招待所,便响起了敲门声,我拉开房门,是一位佩戴上等兵军衔的战士。他口未开关先露:“请问你是谷干事吗?”我点了点头,说:“对呀。”他的脸立马笑成了一朵大菊花,说:“嘿嘿,我找了你几次,现在总算见到你了。”我把他让进屋,他自我介绍说,他叫梁志刚,很热爱写报道,希望我给予指点,说完像弥勒佛似的笑眯眯地望着我。我说好啊,你以前在家搞过报道吗?他说没有,…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8,(5):47
现在很多的职场人士都面临着工作的审美疲劳,一有时机便蠢蠢欲动寻找“跳槽”的机会。跳槽者的理由不外乎就是原有单位混得不如意,或者是薪水太低,或者是没有发展前途。但“跳槽”真的可以越跳越好吗?跳糟有什么利和弊呢?  相似文献   

15.
“周末版热”,是近几年来报纸上出现的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不用说综合性报纸,就是一些专业、行业、企业报纸也对办周末版趋之若鹜。如同那句流行的广告用语“有路就有丰田车”、“有报就有周末版”一样。问题是大潮涌起,难免泥沙俱下。名相同实则相悖的例子比比皆是。怎样才能把周末版办出特色,办出品位?我认为当前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可读性、思想性、新闻性这三者的关系。(一)周末版的特色是什么?直观地说,就是周末。这是同义反复吗?不是。周末的概念,在西方,是从有“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那一天开始便有了。在中国。“西学东渐…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不太爱哭的人,但是有时候也会挤出几颗“金豆子”,不过这些“金豆子”也分酸、酣两种。 有一天,我正在无聊地看着嬉戏玩耍的同学。突然从我的身后传出一声“打开了”的叫声,我向后一看,原来是林星超把韩康的秘码文具盒打开了,看他那神情,简直比哥仑布发现新大陆还要兴奋。我便问他:“你是怎么把它打开的?”于是,他详细地告诉我打开文具盒的窍门。正当他说的眉飞色舞、沫星四溅的时候,韩康从外边跑了回来。林星超顿时站在那一动也不动,好像是一截木桩。韩康走到桌子旁边,看了看半开的文具盒,仿佛明白了几分,立刻冲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家斜对面的土墙上,也不知什么时候长了一棵小柿树。它太小了,以至于我从来不曾注意它。但正是这棵柿子树,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天,我没事到张老嫂子家去玩,她正忙着做鞋垫儿。看她忙成那样,我不禁戏问:“老嫂子,你做这么多鞋垫儿干什么呀?”她很认真地说:“做鞋垫儿卖呢,一双都卖六角呢。”“才六角?”我不屑地说,“你这么大的年纪了,又不缺吃穿,何必瞎折腾。”她笑而不语。吃午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却滔滔不绝地谈论张老嫂子做鞋垫儿的事,还笑她有劲没地方使,并且特意强调了做鞋垫儿如何…  相似文献   

18.
干练、白净的高文苏,尽管已是“腕级”记者,却依然保持着多少年的谦逊,见了哪怕是一个初次相识的战士,也会露出和霭的微笑。但你若是以为这个“看上去没有什么”的人实际上“也不会有什么”,那就大错特错了。常常的,当别人豪言壮语地描绘将来如何如何的时候,他已经在不动声色地制造着一声又一声“惊雷”! 智慧而又勇敢,这便是高艾苏留给我的印象。 没有称号的勇士 如果高艾苏的那些经历和成绩发生在部队中某个人的身上,他会得到什么样的荣誉呢?也许会被授予称号?我常常这样想。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对自己立过7次功的荣誉感到不…  相似文献   

19.
    
我和《新闻与成才》杂志有缘。去年,它伴我走完4年军旅之路。在军营,我们分手了,而今年的春天却又和它不期而遇。新年后第一个工作日,同室的颖像往日一样抱着一叠报纸推门而进,然而,惹眼的是她肩后包内五彩绚丽的刊物。先睹为快,我便情不自禁地迎上去掏出“宝贝”,开始本本册册地浏览,突然间,“新闻与成才”五个鲜红的字样闪电般映入眼帘,“哎?这儿也能看到……?!”心顿时怦然,不由得双手捧着它紧贴胸前,那一刻,不知道心底涌现出多少感动和亲切,只知道颖送我三个字“有恁好?”“当然”我自豪地点点头又加上两个字。唉,…  相似文献   

20.
也不可“有偿不闻”高峡一位朋友谈到:“有偿新闻”臭了,“有偿不闻”还香着呢!何谓“有偿不闻”?朋友见我一脸疑惑,便讲出一大串事例:电台一位记者,采录了一组用户反映产品质量低劣的报道。台长审听时发现,生产劣质产品的厂家,正是电台广告大户,便以“正面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