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教师的备课、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自学和复习等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极大地促进教学。通过网络课程,可以为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架起一座数字化桥梁;通过网络课程提供的教学内容、在线讨论、在线答疑、作业布置、在线测试等功能,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开放教育。在这种趋势下,开发与应用网络课程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网络教学中的情感交互设计,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增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情感交流与发展。在开展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践片面强调学生认知能力的获得,缺乏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性化思考。这些问题造成了网络教学中情感交流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高校实用及基础体育理论教学网络平台建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平台实现了实用及基础体育理论网络辅助教学、自学和教学管理等功能。教学网络平台强大的交互功能为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的方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教师的重复性劳动。  相似文献   

4.
凌耀如 《考试周刊》2009,(6):135-136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利用网络教室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普遍趋势。在网络教室环境下学生自主权空间提升的同时,教师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此网络环境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权威性存在.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互动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宁可问同学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或者玩游戏,也不求助于教师.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是课改后各学科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网络支持下的学科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可以较好地实现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和学生学习的自主化,教学的空间极大地扩展,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余地得到无限延伸,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得到尽情地发挥。教学效果也数倍增加。  相似文献   

6.
网络教学过程强调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模式是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它是指导者、学习者、学习内容以及信息资源等构成的支撑环境的综合,并体现为稳定的教与学活动的程序。  相似文献   

7.
英语网络社区环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环境,网络技术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多种通讯机制与交流手段。网络环境有着传统的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网络环境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如何在网络社区环境下让学生借助网络通讯技术在交流互动中有效的进行学习已成为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教师要在网络教学设计中把握网络环境下互动活动的特征,设计恰当的方法,使学生在与媒体、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智能教师代理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学习因其学习方式的特殊性,极大地增加了网络指导教师的教学任务,减轻网络教师的负担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提出并设计的智能教师代理作为代理软件在服务器端运行,能够代替真正的教师,并能与学生进行动态的交流,使学习变成学生与教师代理之间的互动过程,在不改变教学效果的同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Moore的交互分类理论为依据,参照Hillman和陈丽观点,认为教学交互是一种发生在学生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它包括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各种物化的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本文以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为研究背景,主要分析和探讨学生与学习资料、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等教学要素间教学交互的主要形式,以期为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路,为全面支持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教学的产生.网络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将教学的资料发布到网上,教师和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就促使了网络教学平台被高等院校作为辅助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网络教学平台就是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进行管理及服务.本文就网络平台的应用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教、学生学以及师生互动都已跨越了时空界限。当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平台日益多样化。多样化的交流软件平台为师生和生生问的同步、异步互动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教师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支持平台。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将这些工具恰当地融合于教学之中,使之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中如何搞好合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传统模式,建立平等互助、互动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是交互关系。师生的交互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倾听”和“理解”,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沟通,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表现为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达到融合共生。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是一个人不断发展成熟、不断完善的过程,它要求学生自主地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图书馆、实验室、教学设施、博物馆、网络等),丰富知识,提高能…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黑板为载体、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教师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学生一味地听,很少会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同时,不光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上也往往缺乏互动,这种匮乏交流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已经落后于如今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其中蕴涵着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学生在教师的爱心鼓舞与耐心教育下健康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他们的学习劲头往往受到课堂氛围、教师品质、学习内容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好与学生的交流工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或者丰富的肢体动作,触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神经,让他们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分析了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辅助教学平台是对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补充,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有效地学习,通过网络测试系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测试、自我检验,通过论坛等形式方便快捷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冯桂兰 《成才之路》2014,(27):84-84
正在传统的教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要改变这种被动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一、组织课堂讨论,引领相互对话课堂之上让学生学习不仅仅靠的是我们教师在讲台之上喋喋不休地讲,我们需要的还有学生自主地去学习,也需要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去交流,与同学交换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因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是教会学生,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辅助教学平台是对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补充,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有效地学习,通过网络测试系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测试、自我检验,通过论坛等形式方便快捷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网络课程动态交互学习,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互动。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的策略,并对网络课程平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进行了分析,设计了《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完成了网络课程的整体架构与实现。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教学平台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跨越时空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地安排学习计划,有选择地、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学习。该文从需求分析、结构设计、要素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谈特教教师在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改变了盲、聋哑学生以及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交流方式。多媒体网络教学以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种崭新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协作、对话与交流、自主地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形成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体系。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编制不同的教学软件,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实现个别化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