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韦棣华、沈祖荣和裘开明有着一脉相承的师承关系、共同的宗教信仰 ,又都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划时代先驱者。作为一代图书馆人 ,他们发挥了崇高的图书馆精神 ,把一生献给了图书馆事业。他们为图书馆事业献身的精神力量是跨跃时空的。参考文献 17。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英雄、学者,他们大都得益于图书馆,他们在图书馆里发奋读书,广集资料,刻苦钻研,写出了多少传世名篇。他们之所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都是因为受到了图书的教益。例如:我国古代的大文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他们利用皇家图书馆搜集资料,精心研究,终于写出了《史记》和《汉书》这两部名留青史的文坛巨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是非常重视图书馆,他们经常到图书馆去学习。他们在德国进行艰苦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如何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在暑假期间为学生服务,引导他们从小学会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学会健康上网,弥补学校课业不足,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许多图书馆学人尽管不能亲自执干戈以卫社稷,但他们在文化战线上一直积极从事着救亡工作,为抗战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沈祖荣、杜定友、李小缘、刘国钧作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图书馆学人和图书馆事业家,他们的救亡思想在图书馆学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他们的言行对于抢救民族文化典籍,鼓舞抗战精神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的阅读目的性明确,素质较好,因而对图书馆的要求也就更高,更具体。他们要求图书馆能配置较为齐全的专业图书资料,希望在图书馆得到友好的接待和完善的服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往往不能如愿以偿。于是,他们通过多种途径,提出了对图书馆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社会力量是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事业进入近现代时期的一个标志是分化出了国家、公共、大学、专业以及私人图书馆系统.无论哪种类型的图书馆.社会力量都是其初创过程中的原动力或发动机.那些早期捐助图书馆事业的知识精英、社会贤达、公益慈善家们,皆对图书馆的伟大作用有着深刻认知.他们的善举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他们的公益意识也成为了珍贵的思想资源而被后人所珍视.  相似文献   

7.
暑期是少年儿童利用图书馆学习的好时机,也是图书馆引导他们阅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时机。文章介绍了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暑假期间开展少儿活动的实践情况,对图书馆暑期少儿活动的设计、宣传与组织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分析,构建了相关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的评估视角和评估方法进行了活动效果评估,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对象,他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的优势,根据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搞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又可解决图书馆现有条件下存在的难题,促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几家主要的研究图书馆已经拒绝Google和微软把他们的图书扫描进计算机数据库中,他们认为这些公司想增加新的数字资源的获取限制,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这些研究图书馆包括波士顿图书馆联盟,却与开放内容联盟(OCA)签署了协议。开放内容联盟是一个致力于使他们的资料能被广泛获取的非盈利性组织。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图书馆传记词典在仔细调查和研究原始传记资料的基础上,收录了302位杰出的巳故图书馆学家。他们被誊为美国图书馆史上卓有成就的重要人物。凡是那些对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及他们的生平事迹都被收进了选本传记词典,他们的工作曾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图书馆的服务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郑巧英、杨宗英两位的新著《图书馆自动化新论》(以下简称《新论》),近日摆上了中国图书馆工作者的案头,出自浸淫图书馆自动化研究。实践经年专家之手的这部著作,自然引起了图书馆界内外的广泛注意。 郑、杨两位均是中国图书馆界最早致力于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的专家,从80年代初期以来,他们的工作伴随着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发展的进步,始终代表着中国图书馆计算机应用研究的前沿水平。出自他们两位的新著,有着极其鲜明的特色:一是对图书馆事业宏观发展有着准确的把握,对不同地区、类型图书馆在不同经济、…  相似文献   

12.
从图书馆焦虑看图书馆服务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焦虑是指读者必须利用图书馆来满足自身在工作、学习方面的需求,他们在利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心理波动,以致于他们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产生焦虑情绪。从国内外图书馆焦虑的研究现状来看,图书馆可以从图书馆、读者、图书馆员3个层面转变服务以克服图书馆焦虑。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少年儿童的课堂,可是要把少年儿童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强健体魄的一代新人,单靠学校课堂上的教育是不够的,因为少年儿童求知欲强,喜欢阅读各种课外读物,图书馆就成为他们向往的地方。在假期、星期天或是课余时间,他们都爱到图书馆来阅览和惜书,把图书馆看做他们的第二课堂。图书馆开设少年儿童阅览室,增添各种儿童读物,为小读者们服务,指导他们阅读,让他们在这个丰富多彩的课堂里吸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这是  相似文献   

14.
展示了作家艾柯和博尔赫斯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对“图书馆”概念的解读和对图书馆发展的预言,并将他们的预言与现今图书馆的发展做了对照,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图书馆和“图书馆”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战斗的一生中,曾经访问过各国许多著名的图书馆。他们在图书馆中收集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工作,许多经典著作的问世,都是和图书馆所提供的条件分不开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不但善于利用图书馆,而且还对图书馆事业提出一系  相似文献   

16.
2016年的冬春之交,噩耗相继传来,1月30日、31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图书馆的苏小波博士、广州大学图书馆的游毅博士先后辞世,都不满32岁。3月14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沈芸芸老师也告别了她热爱的图书馆事业,享年44岁。这些老师都是家庭的支柱、所在单位的骨干,他们的英年早逝,是他们的家庭的伤痛,也是图书馆事业的损失,不仅让他们的同事,也让全国的同行们深感惋惜。兹编发张新兴老师悼念苏小波博士的一篇短文,以纪念这三位在高校图书馆事业史上奉献过的同行们,向他们表示深切的悼念。  相似文献   

17.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与图书馆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光辉的一生中,有许多日子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他们不但善于利用图书馆所提供的书刊资料来进行学习和研究,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且十分关心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建设提出过一系列的见解和理论。革命导师利用图书馆的活动是他  相似文献   

18.
贵州财经大学"大学生图书管理委员会"是图书馆的一支有力的新生力量,他们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开展一系列信息知识文化的宣传活动,有了他们的参与,图书馆更新了管理理念,改进了服务内容,密切了与读者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贴近学校师生的信息需求,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校园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图书馆馆长,胡适和郑振铎在图书馆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从比较的视角出发,论述了他们在图书馆管理、馆员素质与藏书建设、目录与索引方面的思想。它们对当今我国的图书馆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校研究生群体的情报需求与深化图书馆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是研究生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场所,在高校图书馆里,研究生读者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他们大量的情报活动证明他们是一群最活跃、最积极的情报用户.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及对我院研究生借阅文献和他们学位论文中引用文献量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他们情报需求的几大特点,从而为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与深化服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