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桂中的柳州、来宾和河池三市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也是刘三姐歌谣文化最为浓郁的地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给桂中民俗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平台,以柳州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三江、融水、金秀、宜州四个旅游目的地,整合各地壮侗苗瑶民俗资源,深化刘三姐文化开发,有利于推进柳来河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宜州地处桂西和桂中结合部,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和我国"彩调之乡"。宜州人民自古以来能歌善舞,电影《刘三姐》就是以宜州彩调歌舞剧《刘三姐》为雏形而创作完成的。在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宜州彩调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迅速发展和民族团结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三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从历史走向今天,从民间走向大众,走向当代的文化市场,引起了区内外,甚至国内外的极大关注。作为刘三姐文化发源地的宜州,打出了刘三姐文化品牌,为当地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2007年10月11日至13日,河池学院与宜州市人民政府,利用地缘和文化资源优势作为这一文化研究的前沿阵地,共同举办了"全国刘三姐文化研讨会"。与会专家不仅从民间文学出发,而且还从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生态美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旅游等多角度来研究刘三姐文化的社会历史北景,考察和探索刘三姐的文化意义,探讨刘三姐文化的社会影响和当今刘三姐现象的重构与当代诠释,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本刊从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中择选刊发一些论文,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4.
刘三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从历史走向今天,从民间走向大众,走向当代的文化市场,引起了区内外,甚至国内外的极大关注。作为刘三姐文化发源地的宜州,打出了刘三姐文化品牌,为当地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2007年10月11日至13日,河池学院与宜州市人民政府,利用地缘和文化资源优势作为这一文化研究的前沿阵地,共同举办了“全国刘三姐文化研讨会”。与会专家不仅从民间文学出发,而且还从历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生态美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旅游等多角度来研究刘三姐文化的社会历史北景,考察和探索刘三姐的文化意义,探讨刘三姐文化的社会影响和当今刘三姐现象的重构与当代诠释,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本刊从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中择选刊发一些论文,以飨广大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河池学院     
《广西教育》2011,(14):66-F0004
河池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与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是自治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院坐落在山青水秀、交通便捷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刘三姐故乡——广西宜州市。宜州交通便利,黔桂铁路通过宜州,至南宁、桂林、柳州等地均为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3,(A3):22-23
在科技与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旅游愈发注重自然,凸显地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方向发展。作者考察了广西宜州刘三姐乡的多年发展,并在近几年中考察过丽江束河古镇、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马鞍寨、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平安村等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景区、村寨,发现旅游产业给这些地方带来了巨大变化,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文章阐述了当前时期对于壮族民居建筑的研究及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宜州市拥有打造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的多项有利条件.该市为打造这一旅游品牌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做大做强宜州市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营造刘三姐文化氛围、加快景点景区建设、精心开发旅游商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加强旅游宣传促销.  相似文献   

8.
古谣有云:“铁链锁孤舟,千年永不休。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半收。”说的就是广西宜州--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市位于广西西北部,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历史,这里山川秀丽,洞穴幽深,民风民俗奇异多彩。是通往西南诸省的咽喉要道,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交通十分便利。宜州文化积淀厚重,向来人文荟萃。北宋三元及第状元官至参知政事的冯京就出生于宜州;另一北宋参知政事赵抃曾在宜州任通判,赵抃还是禅宗云门宗重要传人,终日在宜州香山寺给诸生讲身心性命之学,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被贬谪宜州时,就在此地传播中原文化。最后殁于府…  相似文献   

9.
广西宜州一带刘三姐歌谣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已经形成独有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演唱魅力,它是一代代优秀歌手智慧的结晶,是壮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歌谣含义、艺术特色、曲式特点、演唱魅力等不同视角,归纳宜州当地歌谣的音乐特点,为收集、整理、研究当地民间音乐工作提供帮助,对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三姐文化表现形态主要是传说、歌谣和民间信仰,与之相关的戏剧、影视、商品和旅游等则是其衍生物。刘三姐是壮族中古时代壮汉文化融合产生的文化英雄,刘三姐文化是在壮族民歌文化基础上,融合中国南方各族群娱乐浪漫文化因子共同打造的狂欢文化偶像。刘三姐不仅是壮族,而且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狂欢文化的一种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11.
在对宜州旅游进行SWOT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IFE和EFE因素评价矩阵,对宜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威胁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宜州的区位和市场优势明显、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在进行旅游宣传和规避外部威胁方面还有所欠缺。最后,从加强宣传、整合资源和引进人才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古树名木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作者通过对宜州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当地群众对古树名木所持的态度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指出宜州古树名木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并提出保护古树名木 ,促进宜州旅游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明代游圣霞客在他的粤西游中 ,在宜山境内停留了近一个月 ,写了二万多字的游记。本文试图探讨这部分部对开发宜州旅游业的作用 ,并提出开发宜州旅游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荆州和益州,在汉末三国时代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于刘备集团而言有着立国之基的特殊意义;而孙吴集团也想全据长江,保境安民;曹操想统一南方,也必须占领这两个军事要地。围绕荆益的争夺,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薛国中先生认为对于刘备集团而言"重益轻荆"是错误的,应当把荆州作为根本;失荆州应该问责诸葛亮。笔者则以为对于刘备集团而言荆州、益州是鸟之双翼,荆州之失应由关羽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5.
宜州具有优异的自然条件 ,在农业方面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进行生态建设是开发的重点和主要方向 ,宜州应该采取适合本地发展的生态农业类型 ,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汉末至晋,两个外来势力统治着益州地区。在这期间,他们既采取了相同的措施,也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同时。益州土士人对待这两个外来势力的态度,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宜州市阳山话分布在北山等乡镇,20年前共约6千人会说。说阳山话的来自广东阳山县,定居宜州200多年。宜州阳山话保持了粤北粤语的基本特征,在周边方言和民族语言影响下也有不小的变异。同音字汇收3400多字  相似文献   

18.
汉末纷争打破了秦汉以来中国的大一统局面,政治出现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新给局。刘备集团以益州经济区为立国基础建立了蜀汉政权。蜀汉前期诸葛亮执掌国政,实施“以攻为守“的立国方略,使益州经济区的发展因战争而受到严重阻碍。蜀汉后期,姜维继续执行“以攻为守”的错误决策,导致益州经济区严重倒退,蜀汉国力日益衰弱。公元263年,曹魏一举灭蜀。  相似文献   

19.
庞统考论     
庞统为荆州名士,曾先后在刘表、周瑜手下任职,投奔刘备集团较晚。后来他成为刘备主要谋士之一,并在取益州问题上打消了刘备的一些顾虑。其后他随刘备入益州,并为刘备夺取该州献计献策。庞统还表现出为刘备尽忠甚至不惜牺牲的一面,他在率众攻城时遇害。庞统有知人之才,善于品评人物,并曾向刘备举荐彭羕等。庞统与法正可说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谋士,他是有谋略且有德可称者。  相似文献   

20.
南朝宋文帝元嘉九到十年 (432~ 433年 ) ,益州发生了一次以蜀人赵广等为领导的反宋变乱。变乱以恢复晋室为旗号 ,纠聚了商人、流民、土著居民等诸阶层势力在内 ,同时又带有民族冲突、南北相争等色彩。变乱起始 ,尚有一些进步意义。但随局势发展 ,变乱最终演变成为企图建立割据政权的的反政府变乱 ,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只徒然加剧了益、梁地区的动乱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