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文才 《科教文汇》2010,(33):94-94
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运动规律以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的奥秘就是物理这门学科的研究任务,所以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物理教师的主要任务。本文结合苏科版物理教材的实际教学经验,浅谈教师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内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必要性、作用和特点作了详细阐述。依据企业的建设规模,提出了该智能变电站设计的总体原则和技术方案。实践表明该智能变电站建设方案科学、合理,运行可靠、经济。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之配套的中考试题开始有步骤、有序地、目标明确地从科学探究的角度针对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和考查,并注重学生科学品质、科学精神、科学自然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黎虎发表于《文史哲》2020年第1期的《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论纲》),以本土化语汇概念,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史学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阐释,为探索和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下简称“三个中国”)古史话语体系、掌握古史研究话语权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论纲》主张厘清“舶来”话语的是非正误,乃是建立“三个中国”的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古史话语权的前提;《论纲》主张准确揭示中国古史的矛盾特殊性——“权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者”及其主要矛盾关系,乃是建构“三个中国”的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古史话语权的根本;《论纲》主张运用本土固有词语概念进行表述,乃是建构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史学话语权的重要载体和必要组成部分,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论纲》及其学术贡献表明:运用本土固有词汇概念,不仅能够建构“三个中国”的古史体系,而且能够真正有助于掌握史学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董卓为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人物,其势力兴起于凉州,并一度控制了东汉政权,然而却在短短三年内就身死政败.这不仅由于他的统治过于残暴而丧失民心,更在于他作为凉州武人代表入主中原,遭到了中原世族名士的反对,无法在中原立足.另外,其军队内部并、凉之间矛盾的激化,则加速了他的灭亡.地域因素贯穿董卓兴起和失败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在详细分析了局域网出现故障的主要因素后,通过设计某些实例,提出了改善局域网络结构与性能的方法和途径,对局域网络的建设、投资、稳定和快速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隋文帝即位初年,国内外形势严峻,隋朝的统治在建国之初即面临极大隐患,其中尤以北部边境问题为突出,因此北境问题解决如何,直接关系到新生政权的生死存亡,也是隋文帝要解决的当务之急。隋文帝在即位初年,对北边主要采取防守为主的策略,但随着江南陈朝的政权覆灭,以防为主的策略开始转变为主动进攻,其标志则是开皇十八年的辽东之役。  相似文献   
8.
从北魏孝明帝正光(520—524)年间领兵征讨开始,到530年被杀身亡,在短短十年时间中,尔朱荣先后经历了策动河阴之变、压平葛荣、平息六镇、拥立孝庄帝、平定元颢叛乱等重大政治事件,并且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军事集团。尔朱荣军事集团对北魏末期政坛,以及其后的北齐、北周政治格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差异化战略的内涵和专业差异化发展的本质,对供用电技术专业2009级学生三年差异化人才培养的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和统计分析。实践效果理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敬儿、王敬则为南朝宋齐时期两个较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他们在政治上既有相通之处,也有显著的差别。所谓“相通”,在于他们同属“伧寒”阶层,具有相近的社会气质和政治经历,他们争取政治地位的奋斗经历,也正是南朝伧寒武人奋斗历程的缩影。张、王二人在政治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入仕途径及参与政治方式的不同等方面。当然,作为政治人物,他们之间也存在矛盾和争斗,这种争斗又是京口和荆襄两大武力集团此消彼长关系的曲折反映。张、王政治生涯的异同,并不仅仅是他们个体的经历和体验,而是具有普遍的时代性意义,即他们在政治上的沉浮荣辱,乃是南朝伧寒武夫跋涉在政治旅途上所必然要遇到的风雨坎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