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定西笔记》是贾平凹最新散文作品,巨制之闲,偶有散笔,老成之书,神采自在.2010年冬,贾平凹《古炉》卒篇,行走中国最为贫困偏僻的地区之一定西,敷采见闻与感触,乃成此文.最是闲在见心性,散文因主体表达的直接与创作心态的放松,叙述人与作者的高度重叠,篇幅虽短,却最能探发作家的心境、意识与精神.在《定西笔记》中,作者与叙述人是一致的,但细析文本纹理,体现在叙事修辞上,叙述人却是变化着的.  相似文献   

2.
散文需要文采,散文需要情感。文采与情感,好比绿叶与红花,相互衬托才有优美的意境。情感借助于文采而传达给读者,文采借助于情感而显示语言艺术的魅力。文采与情感并俱的散文,叫做情文并茂,二者缺一的,必然是情寡淡,文无味。所谓一篇散文的可读性,无非是文与情吧! 石英的许多散文在文与情方面都展示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从文采看,朴素,平易,自然,从情感看,浓重,缠绵,细腻。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实现了作者“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目的,使其感人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那么,作者是如何“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呢?《桃花扇凡例》中指出:“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观者当用巨眼。”这无疑是说,“桃花扇”在剧中是  相似文献   

4.
文学创作不同于一般的应用文写作。文学创作“情遨八极,心游万仞”,笔随意转,水到渠成。散文是文学的轻骑兵,在写法上更忌雷同。情真、自然是散文的生命,从内容到形式皆然。然而读不少散文却往往使人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令我们的阅读变得索然无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一点是摹仿已有的思维模式和结构方式。当代著名散文家杨朔善于运用比兴的基本手法,或由客观事物引发出某种情感,或在自然现象中体悟出某种人生哲理,写出了一些名篇,  相似文献   

5.
文学书简     
六十四年轻人易于激动,写诗作文,总是抒不完的情,恨不得每写一句都感叹一声“啊”。有人说,每个18岁的青年都是诗人,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抒情也要有个“度”,不能过多,过滥。孙犁在给一个业余作者的信中说:“即使是散文,抒情也要有所控制;抒情而又有含蓄,方是文章精美之路。一味抒情,则等于没有抒情。”(《远道集·芸斋书简》)你这篇散文中,抒情的句子太多了,反而把本来很浓的情感冲淡了,稀释了。所谓“直抒胸臆”,并不是要把自己想到的直陈感情的话统统说出,而是在情不能自已时点到即可。也就是说,要使自己一腔真情蕴含在、浸润在作品的叙述和描写中,让读者去感受、去体味,而不可由作者时时站出来大发感慨。少男少女谈恋爱时,含情脉脉的一  相似文献   

6.
我在《情趣》一文中重点谈的是情趣与感受,我觉得还需要谈谈情趣与艺术的想象力的关系。构思一篇抒情散文时,艺术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所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是要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活跃起来,使之如扇动双翅的鹏鸟,翱翔于四面八方,漫游于古今中外。想象力越丰富,写出的散文越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韵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导语中的情,就是渗于新闻立意、贯穿新闻中的爱憎、褒贬、扬抑等情感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前移。这样,读者与作者实现心理情感上的换位,即作者之喜变为读者由衷的愉悦,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作者之怒变为读者强烈的正义感,使其产生拍案而起的冲动;作者之哀变为读者善良恻隐的心绪;作者之乐变为读者会心的微笑。我们在阅读《吃一江水,出两样人》这篇新闻(1994年9月12日《中国青年报》)导语时,不是也同样生发出对救人者(献身)的崇敬、对被救者(悄遁)的谴责之情吗! 那么,如何写出传情的新闻导语呢?笔者以为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开拓。  相似文献   

8.
王新民 《今传媒》2009,(11):40-40
这是一篇迟写的文章. 已丑牛年正月里的一天,去莲湖巷访陈长吟先生,获赠2009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美文>,一看封而就觉得面目一新,只见封面上几行栏日黑体字:长篇散文,中篇散文,短篇散文.自古至今只知道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分,还未听说过长中短篇散文之分.一本不到百页的散文杂志如何刊登长篇散文或中篇散文呢?  相似文献   

9.
抒情散文中的一幅幅小景,就是一幅幅生活小画,有风光的,有高楼之下的,有马路边上的.有工地上的,有菜田里的,有小河旁的,有家庭的,有人物的,还有动物的……。这些生活小景,一旦与散文作者的情感相融合,它就富有了艺术趣味。可见生活小景在散文中是举足轻重的,有了这些小景,才有了抒情散文之情,作者才能有情可抒。读罢刘北汜《雪霁集》(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掩卷回味,有一个想法久久萦绕我心头:散  相似文献   

10.
蒙读者和诸评委谬爱,拙作《阴阳之道》在河南日报“碧云天”纪实散文征文中获奖。《新闻爱好者》热情的编辑来信,要我结合这篇作品,谈谈散文特别是纪实散文的写作。沉思良久,踌躇再三,不知从何说起。散文是笔糊涂帐。研究散文的论著,都要在开头费很大篇幅谈什么是散文,并按自  相似文献   

11.
2017年3月25日,杰出女性、台湾散文名家张晓风女士《孤意与深情—张晓风散文精选》新书发布会既创作分享会在上海建投书局举行. 《孤意与深情—张晓风散文精选》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华文文学"系列的一本,收录了张晓风创作生涯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如《地毯的那一端》《母亲的羽衣》《只因为年轻啊》《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愁乡石》等.这些散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张晓风对乡愁、对人生、对爱情等的思考.她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集纳"型笔路与构架,以及词美句美、充满爱意、节奏感强等特色,内容深刻、语言优美、结构紧凑、意境优雅,犹如元人笔下一首精致的小令,体现了作者对人、对生命、对大自然及对生态环境的关切之情.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23,(11):122-123
<正>本书精选作者的经典散文近40篇,分五卷展现生活的五个侧面,从孩子们的日常到猫猫狗狗的闲趣,从到山中去的雅情到在人海中静观的领悟,看似描绘生活闲情雅趣,却抒写了作者清心自在的人生哲学。送阿宝出黄金时代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五千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  相似文献   

13.
茅盾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说过:“我们的武器是一支笔”,他用这支笔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决心,勇气和事迹,也揭露与打击了侵略者。他在这个时期写的散文闪射出了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芒。 《记孩子剧团》是记述作者到这个剧团参观的那一天的见闻,如今读来依然亲切感人,是一篇有着珍  相似文献   

14.
丁法章新著《灯下走笔》最近已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发行。《灯下走笔》汇集了作者多年来撰写的评论、散文、序与跋等计200余篇。书中的评论卷,从1978年4月的第一篇评论《要“知任善教”》,到1998年12月发表的《认真总结经验再创新的业绩———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其跨度正好为20年。在散文卷里,记录了作者这些年与著名人物、报坛前辈交往,出访亚非拉欧多国及祖国宝岛台湾的难忘经历。忆故乡,思亲人,颂恩师,叙友情;游记、日记、散记、随记,真情实感,跃然纸上。《终生难忘的接见》一文,形象地…  相似文献   

15.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是一种讽刺。古人,今人,写文章都要迴避它的,谁愿意自己的文章让人家读起来厌烦呢! 有人以为,写散文倒也适用。因为散文嘛,就要散,可以散出千言,散到万里。事实上,我们也常常读到这类散文,读罢几千字,还弄不清作者意在何方,散则散,一盘散沙,收它不拢,怎不让读者摇头叹息! 其实,散文之散,并非要作者的思想象洪水一样无边际泛滥开去,而是要形散神不散,鲜明的立意,仿佛是一条线,大球小珠落玉盘,这条线的作用就是把它们串起来。一篇散文,也许写的是天南  相似文献   

16.
翻开报纸或杂志,我们随时都能见到各类散文作品,如写景散文、抒情散文、文化散文、议论散文、记事散文、生活散文等等。这些作品中确有不少是上乘之作,其主要特点就是凸现了散文写作的两个要义,即真情实感的抒发和优雅文字的抒写。虽有一些浅显和琐屑之作,也当属提高之问题。提高的快慢,则与作者的底蕴、积累、才智和风格的不同而大相径庭。问题在于,面对可读性特强的纪实性新闻、有影有声的现场电视直击和色彩斑斓令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散文是越来越多了,但读到一本好的性情之作则是比较少见的。能渎到自然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眼前的一本《春天的意思》就是难得的一本充满了性情之乐的散文集。我们读这本母亲写给两个可爱的女儿的书,会感到一种同书中的作者一样的关爱之情油然而生,你的已经在世俗的社会里极近干涸的内心真的  相似文献   

18.
四季的情趣     
近来出版界对随笔散文似乎情有独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上海文化出版社“五角丛书”中的《世界文学随笔精品大展》,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八册的“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尤其是后者,无论是从装璜上还是从书的名目上,都是极其吸引人的。但是对我来说,与心性较为亲近与读起来较为亲切的,当属日本作家的散文与随笔——其书名就叫《四季的情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极得个中三昧。 钟嵘谈到文艺之产生,乃植根于人的情感之变化;而人的情感产生的时候,则是因为四时之感动:“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四  相似文献   

19.
在《搪瓷茶缸》这篇情趣小品中,有记叙有描写也有议论,作者万全是在50年代回顾30、40年代的生活经历,不是许多方面的经历,只限于写有关搪瓷茶缸的三段经历。 三段经历分别是在1939年、1946年和1949年,时间拉得长,但笔墨精炼,篇幅很短,读起来没有因时间长而文字冗长之感。 作者通过搪瓷菜缸集中写了自己的感觉和心情,所谓情动于中,发而为文。这篇散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在不同时期里不同的经历、感觉和心情。  相似文献   

20.
文章本是有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因此,古今中外的名家都特别强调感情对写作的重要性。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鲁迅说得更干脆:“能爱能憎才能文。”遍观中外新闻佳作,之所以引起读者广泛共鸣,无不是情置其中,以情动人。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让每一个读者都为之动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情溢于笔,让人热血翻滚,心潮沸腾;《公朴本色——郑培民》也将作者的情感表达渲染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