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愉快、幸福的能力,教育既追求未来的幸福,也关注现在的幸福。学生的幸福要以幸福校园、幸福教师、幸福课堂为前提。为此学校提出了"幸福教育",通过对幸福理念的认同,践行了"幸福环境、幸福团队、幸福教师、幸福学生",打响了幸福教育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张丽娟 《考试周刊》2013,(25):20-20
<正>教育以人的生活为目的,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所以教育最终以人的幸福为目的。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幸福的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幸福的学习,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所以,实施幸福教育,教师必须做幸福的教师。成为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幸福这个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1000个人有  相似文献   

3.
幸福在身旁     
<正>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幸福却有相似的模样,幸福绽放出多姿多彩,幸福伴随着简约平常,幸福就在你我的身旁。幸福是热爱生活的心,幸福是感动感恩的情,幸福是家庭和美的甜,幸福是梦乡迷人的笑,幸福是乐于奉献的行。幸福要有智慧的眼光,幸福要靠执著的开创,幸福要于顺利时清醒,幸福要在逆境中图强,幸福就在你我的身旁。  相似文献   

4.
通过教育奠基幸福人生,即为幸福教育。幸福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实质是师生互动。幸福的教师教出幸福的学生,幸福课堂带出幸福的学生,幸福的思想品德课堂培育出幸福的未来。因此,构建幸福的思想品德课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幸福和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幸福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好的教育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幸福知识、幸福技能的传授是必要的;幸福品质、幸福人格的养成是必须的;幸福教育的实践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2011,(8):73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确立了"幸福的老师培养幸福的学生,让芳草地成为阳光殿堂"的理念,把"为幸福加油"作为集团德育主题,力求在"幸福教育"的实践中培养师生创造幸福、感知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为师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把"为幸福加油"这一主题分解为认识幸福、感知幸福、创造幸福、共享幸福四个部分,使学校德育主题  相似文献   

7.
幸福     
幸福无处不在。读书是幸福,思考是幸福;牵挂是幸福,欢聚是幸福;收获是幸福,付出是幸福……幸福是一把无形的尺.丈量着我们生命的丰富和尊严。  相似文献   

8.
“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首先需要教师自身幸福。很难想象,一个不幸福的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幸福。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幸福的?我们认为“成长着的教师是幸福的”,只有幸福成长的教师才能带给学生幸福,教师的幸福成长是实现学生幸福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教师幸福关涉"人"的幸福和教育发展。但对教师幸福的误解,既影响教师幸福的获取又使教师职业道德处于不义之地。教师幸福应是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和精神幸福的有机统一,是教师德性幸福与非德性幸福的统一。规则意义上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实现教师幸福的社会条件和工具;美德意义上的教师职业道德既是获得教师幸福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又是教师幸福的重要内容之一。故教师职业道德既不是教师幸福的绊脚石也不是教师幸福的代名词,而是教师幸福的促成者。现实中二者往往相悖,关键原因是不正确的教师幸福观、不完善的社会制度和师德对教师幸福构成的非唯一性,等等。这正好为实现二者一致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分层次的,而对幸福的追求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生理的幸福是最低层的幸福,依次经历稳定的幸福、社会身份的幸福,最后是最高层次的幸福真善美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人们都渴望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我认为,幸福就是一种乐观的心态,幸福就是一种心境,幸福就是一种视野,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待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人生只要活的真实,用宽容之心待人,心中有爱,幸福就会永远存在,就会为我们的人生续上一个完美的结局。看云卷云舒,我幸福;闻鸟语花香,我幸福;感青葱岁月,我幸福;做平凡工作,我幸福。在"小班化"教学中,身为教师和学生的我们更加感到幸福,且时时品味幸福的滋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相互脱节、心理幸福与道德幸福混为一谈、幸福的内容与形式相脱节、幸福追求过程与结果出现偏差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完善,实现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幸福理想,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社会幸福与个体幸福有机统一,注重心理幸福与道德幸福有机结合,注重追求幸福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注重幸福过程的体验与结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何海江 《学子》2014,(2):40-41
<正>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幸福是一种追求,幸福是一种意识,幸福是一种存在,幸福是一种渴望,幸福更是一种信念。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教育是一项职业,也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生命历程;我要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并把它传递给我的每一名学生。"这是我的座右铭,"让每一位师生都享受教育的幸福"是  相似文献   

14.
"德福一致"回答了德育何以关注人的幸福问题。但德育怎么样才能关注人的幸福?站在德育的角度看幸福,德育就在于引导人去建构一种幸福的生活;站在幸福的角度看德育,德育本身必须体现幸福。德育关涉幸福必须是德育结果幸福与过程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找幸福     
看到这个标题你一定会想,幸福无形,怎会丢掉,又如何去找?是的,幸福的确不会丢掉,因为幸福无处不在。不过如果你不能用你那双美丽的眼睛去细细地寻找幸福,发现幸福,那么幸福便会慢慢地消失。"幸福到底在哪里?""我幸福吗?""唉,为什么别人都比我幸福?""怎样才能算幸福呢?"……谈起幸福,许多人就会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是的,幸福是没有标准,没有固定模式,无法与别人比较的。它就像一杯水,只有喝到  相似文献   

16.
张明 《基础教育参考》2014,(9):53-56,59
正幸福课堂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课堂。幸福课堂的实践操作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于教、有待于学的情感内容,就是"教幸福,学幸福";二是把幸福当作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与学的过程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来做,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幸福课堂实施  相似文献   

17.
幸福课堂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课堂.幸福课堂的实践操作应包含“教幸福,学幸福”;“幸福地教、幸福地学”.幸福课堂实施有效路径是抓住当前课改机遇,探究幸福课堂操作范式;强化团队意识,构建以幸福教研促幸福课堂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白玉荣 《教书育人》2012,(25):34-35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幸福"字眼频频亮相,"共建幸福中国"、"提高幸福指数"、"创造幸福生活"等跃然纸上。学校是编织师生幸福的摇篮,是催生幸福因子、播撒幸福种子、传承幸福文化的高地,承载着为民族的未来培育人才的神圣使命。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幸福教育积极应答了构建幸福社会、创造幸福生活、提高幸福水平的人民意愿和国家意志。学校的发展是伴随着学校文化精神的引领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幸福之二重维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界定教育中的幸福则要从教育的本质入手。教育是一种交往.教育的幸福要从人际关系中去寻求。成就感是教育中幸福的关键所在。教育过程幸福和教育结果幸福一起构成了教育幸福的二重维度,教育过程幸福是结果幸福的必要条件。教育结果的幸福是一种应然的追求,而非一定能够达到的实然状态,教育过程幸福则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人生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幸福、幸福何以可能,是人们一直探讨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推崇德性幸福论,认为幸福是至善、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最大的幸福是思辩;要想获得幸福就要勤于实践,要正确处理幸福与德性、货币及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