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预习前的认知准备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从时间和内容上说,预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这种预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做好细致的预习,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明白,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些问题上,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2.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一、课前预习好,适应讲课方式课前预习是学好各科的一大法宝,养成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学习内容之前,利用课下时间提前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首先,预习不是先学一篇,而是要从总体上把握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粗略地进行了解;如果时间充裕,基础不错,又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自学更好。其次,一是要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紧跟老师的教学思绪,把握并适应老师的讲课节奏;二是要理清老师的讲课思路,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情只有做好了准备,才能做得好.学习自然更离不开预习.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老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情只有做好了准备,才能做得好。学习自然更离不开预习。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老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波 《考试周刊》2011,(29):69-69
预习,就是学生课前的自学活动,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它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已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在预习时常常走马观花或是胡乱摸索,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其主动、自信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预习,就是学生课前的自学活动,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它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已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在预习时常常走马观花或是胡乱摸索,造成课堂的效率低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其主动、自信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姬超 《成才之路》2011,(3):85-85
好多学生上高中成绩大幅下降,感到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了。其实,对比初中,高中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权,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安排学习。我认为:学生学习中注意以下几个步骤:预习、听讲、复习和作业、总结即可。一、预习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将认为是重点的内容画出来,将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产生的问题记下来,使下一步听讲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7,(12)
同学们要想有效地学好语文,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大家一旦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就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语文。一、坚持课前预习预习是课前自学的简称。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独立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  相似文献   

10.
养成预习习惯十分重要。预习是指在老师讲授新的课程内容之前,学生根据需要自主展开学习的过程,实际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预习的目的是在老师授课前,学生对将要讲授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下一阶段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有疑难和问题,从而在听课时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掌握该阶段的学习内容。预习是课堂学习的“起跳板”,有了它,学生在课堂上将会跳得更高、跳得更远。  相似文献   

11.
郑兆亮 《新疆教育》2012,(10):51-51
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学生成功地进行了课前预习,就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就有了较强的选择性,明确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学习行为进入良性循环,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学习,是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新知的学习过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都要重视预习这个学习环节。科学的预习方法是要有老师进行指导的,老师布置预习时要将内容细化,完善,将课内外知识衔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联系、自己感受体会等阶段。久而久之,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相似文献   

13.
有关调查统计表明,经过预习的知识当堂消化率可提高40%。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所谓预习,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先自习新课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直接影响听课效果。从时间与内容上分,预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课前预习——上课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阶段预习——预习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学期预习——在开学前的假期里,预习下学期的学习内容。通常情况下,预习的作用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自学能力。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自己独立接受新知识,需要学生独立阅读、…  相似文献   

14.
预习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其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弄懂新课的内容和概念,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为老师上课做好听说准备。科学地组织起有效地预习,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预习,英文:preview,其基本解释是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自学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的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通俗一点讲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先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做到初步了解,为接下来的课堂对话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一个起始环节。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预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由于认识的偏差及操作的不当,预习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重点对预习时间的安排、预习方法的指导、自主预习习惯的形成进行探讨,并提出以学定教,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课前预习不可少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预习,为听讲奠定基础,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加深印象。同时.和老师的讲解做一下对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预习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  相似文献   

19.
周融 《考试周刊》2010,(18):220-220
“凡事预则成,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和学习,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具体地说,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工作,这个环节对学习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刘红平 《考试周刊》2012,(37):75-76
1.细预习,勤阅读,多思考,培养自学能力。 要抓好预习环节,即课前自学。这是上课前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做到上课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在听课时,能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点上,提高听课效率,丰富感性认识,从而验证自己预习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为自己在课外少留疑难问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显得呆板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