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是关于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关系及其相互联系的一个纽带。这个实验,对于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发现该实验有两个方面有待改进,现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章教材紧接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一章之后 ,所以 ,它是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理论为指导 ,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第一个元素族。氧和硫是这个元素族中 ,最具备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部分有关氧元素的知识 ,因此 ,本章着重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并简单介绍臭氧、硒、碲和环保知识。本章共安排了九个演示实验和一个学生实验。一、实验分析1.二氧化硫的性质 ,共安排了两个演示实验 ,一个家庭小实验 ,许多内容与生活、环境有关 ,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感兴趣。在介绍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时 ,应巩固可逆反应的概…  相似文献   

3.
“有效教学”是指老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全面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微型化学实验,让学生人人有动手的机会,增加学生实验的“参与度”,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4.
液体和气体的流动是新编教学大纲中新增加的一个选学内容。初中是定性介绍 ,高中要推出伯努利方程。笔者认为 :选学内容不是不学 ,其中的实验也不能不做。选学内容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加知识面而设的 ,其中的实验也非常精采。大纲中规定 ,选学内容要讲授 2 0 % ,其实其他可在劳技、科技、课外活动、讲座等形式的课程中去讲解 ,这对学生将是受益非浅的。出于这种考虑 ,笔者设计制作了流体力学中的几个小实验 ,既可供教师演示 ,也可作为学生实验。现介绍如下 :图 11 “漏斗”吹球球不掉取 1个透明塑料饮料瓶 ,截取锥体 ,在其瓶盖上打孔…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物理中,有关光的衍射及干涉实验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最重要实验。目前大部分学校实验室只能做两个传统的学生实验:一个是“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另一个是在光具座上的遮光筒里“观察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现象”。这两个实验都只能作为学生实验,实验现象只能由学生本人观察到,不能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和教师解说介绍用。虽然在近年来出版的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也介绍了诸如“泊松亮斑”之类的一些自制教具,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大部分不能做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讲解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理想变压器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因此无法直接通过实验来验证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的规律,而这一规律却是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简单说教和从理论到习题的“空对空”式教学法,笔者利用J2423型可拆变压器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非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是随输出功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分析,学生就可以轻松地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功率关系了。实验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电磁感应的知识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受仪器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只能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无法直接进行实验操作。笔者改进了原有实验,补充了两个操作简便的学生实验,课堂教学效果明显。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物理课本中 ,无论是第三册的“选修本”、“读本” ,还是第二册“试验课本”的章节和习题里 ,都有关于“旋转磁场”的内容 ,因为它是“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它既是教材的重点 ,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基本原理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都要做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实践中发现 ,按照课本中图示的方法进行演示有两个弊病 ,其一 ,磁铁旋转时 ,看不清线圈也随着磁铁转动。其二 ,学生会误认为是磁铁转动时的风把线圈给吹动的。所以使实验效果不佳。为此我把此实验装置进行如下的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见图 1。1 改进方法与用…  相似文献   

9.
1纤维素水解 (1)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长期的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现行高中课本(必修加选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纤维素水解”演示和学生实验存在一些不足。如滤纸容易被炭化或没能掌握好纤维素水解的时间,结果实验很容易失败或者成功也很费时。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作了一些探究,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围绕《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这个学生实验,各种刊物上近几年已发表了多篇文章。从刊物上所载使用斜槽导轨所做的诸多实验及笔者自己、学生所做的无数次实验中,发现了一个共同性问题,即:碰撞后系统的总动量绝大多数都是增大!笔者曾仔细调整斜槽导轨水平段的水平度,仍无法改变动量增大的现象。但用气垫导轨作两滑块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实验,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从对比这两种实验方式及它们产生的不同效果中,终于找到了症结:不是碰后系统的动量增大了,  相似文献   

11.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两个学生分组实验中,都要用到J2108型斜面小车。实验室现在通用的J2108型斜面,由于缺少对小车起保护作用的装置,学生操作时一不注意,就会出现小车冲出斜面,撞坏滑轮,摔坏车轮等现象。原来我们在木板上钉两根长钉,钉子上套条橡皮管,以此挡住小车,效果不错。后来看到《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年第2期吕进勇、苟炳章两位老师的《对“J2108型斜面”的小改进》一文后,感觉想法很好,就当即动手做了一些挡板,安装在上面。经本学期高一新生分组实验的考验,出现一些挡板钉子松动,甚至被拔出的情况。研究发现问题不在挡板而在木板,材质不同,有硬有软。实验时每组学生完成实验约要碰撞10次,木材较软的木板衔钉不紧,挡板松动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2.
高考物理实验考查为何青睐电路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培养,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实验还有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世界观。鉴于此,实验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考《考试说明》把“实验能力”作为一项能力考查项目,所占学科比例约为13%。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相似文献   

13.
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学生实验是高中物理的必修内容,这个实验也在高考范围之内,其原理和操作过程并不复杂。但由于课本中介绍的实验配套器材对操作技巧的要求较高,使学生操作时的成功率很低,影响了教学效果。为帮助学生成功地完成实验,使他们能够真正体验到利用宏观手段分析微观物理量的过程,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了实验器材,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的实验是高二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同时也是学生电学实验中较难理解和复杂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或提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和灵魂。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实验题的“题源库”。从演示实验中发掘命题点,是体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思想的重要措施,也是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一大特色。本文试通过对《碱金属》章节中有关演示实验的变式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切的生物理论都建立在实验的框架上。新课标大幅度地增加了实验项目和实验类型。从实验项目看,原大纲在必修课部分只有5个实验,新课标在必修课部分则安排了25个实验,另外选修课部分也安排了6个实验。从实验类型看,原大纲多为验证性实验,新课标则设计为6种实验类型:①观察实验,如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②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如生物组织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几种果蔬维C含量的测定,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③模拟与探究性实验,如模拟通过分子杂交鉴定人猿之间亲缘关系的实验;④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如植物向性和感性现象的实验设计与观察、生态瓶的设计与制作实验;⑤基本技术实验,如学习自生固氮菌的分离、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技术实验;⑥课外实验,如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杂交试验、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调查。此外,新课标将实验的教学要求划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目标层次,这也是原大纲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二年级电学分组实验“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笔者认为实验过程中,碳膜导电纸的消耗量过大,购买不便,且价格昂贵,学生实验常因导电纸短缺而中止。笔者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导电纸,即用托裱法制作导电纸。具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对3套教材中“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内容的设置强调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注重实验和结论分析,其中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鲁教版教材对老师与学生的要求是3套教材中最高的,其内容最为丰富,难度和深度最大.针对上述结论给出的教学建议: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与需要选择实验教学内容,人教版与苏教教材“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适合各种层次的学生,而鲁教版对学生实验技术与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很高,适合想考入名牌大学或参加比赛的学生;在“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把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学校实验条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全一册)第八章第四节实验(8-26)“试验物质导电性”,以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实验(1-1)“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这两个演示实验都涉及溶液导电性。这两个实验对学生正确认识溶液导电性,正确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少教师不愿意演示这个实验,实验员不愿意准备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淀粉的水解”和“纤维素的水解”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存在一些不足。如滤纸容易炭化、水解时间不易掌握,实验很容易失败或者即使成功也很费时等等。笔者作了一些探究,把上述的两则实验设计成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微型化实验,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