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中生》2007,(23)
随着高考扩招步伐的推进,大学文凭在一些人的心里开始贬值,但绝大多数的人仍然认为,拥有大学文凭的人在求职过程中比没有大学文凭的人要顺利得多,所以大学文凭在人们心中仍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确,求  相似文献   

2.
论点     
关于教育文凭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教育文凭证书一直被认为是最强的信号之一。总的看来,人们认为教育文凭高的人,在企业似乎总是比教育文凭低的人更容易成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2007,(23)
虚心的人用文凭来鞭策自己,心虚的人用文凭来炫耀自己。——陈茂强文凭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的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一爱因斯坦拥有大学文凭的真正含义是好找工作,而找工作的真正含义是给别  相似文献   

4.
杜鹃 《教师博览》2007,(5):62-62
一张大学文凭究竟价值几何?英国研究人员给出了答案。英国高校联合会2月7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大学文凭的人比没有大学文凭的人一辈子多挣16万英镑(约合32万美元)。  相似文献   

5.
《世界教育信息》2007,(4):37-37
一张大学文凭究竟价值几何,英国研究人员给出了答案。英国高校联合会2月7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大学文凭的人比没有大学文凭的人一生多挣16万英镑。  相似文献   

6.
世人都晓文凭好,惟有利禄忘不了;机关算尽好辛苦,被人识破都没了。世人都晓文凭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假亦真来真亦假,到手幸福全飞了。世人都晓文凭好,惟有欺诈忘不了;全国文凭打了假,没有真才难混了。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买卖文凭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买者坦坦荡荡,毫无羞耻之心,甚至因为买文凭而得到提拔重用升官发财的人为数不少;卖者更是沾沾自喜:文凭嘛,只不过一张纸,  相似文献   

8.
曾经一个时期,各高等、中等院校扩大、再扩大招生,各部门办起了职工大学,各种社会办学数量聚增,不少人获得了文凭。继而发展到了滥发文凭和变相买卖文凭的现象。文凭也因之贬值。好在国家及时制止了这种事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魏羲之 《教育》2012,(17):57
现如今,买卖文凭竟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买者坦坦荡荡,毫无羞耻之心,甚至因为买文凭而得到提拔重用升官发财的人为数不少;卖者更是沾沾自喜,文凭嘛,只不过一张纸,盖个章就可以得到一大笔的钞票,何乐而不为?其实,买卖文凭的现象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当时国  相似文献   

10.
爸爸妈妈培养我们,是想让我们将来有出息,整个家庭、家族都能够很光荣。很多年以前的爸爸妈妈,希望他们的孩子部有大学文凭,因为有了大学文凭就好找工作,但是后来发现,好多人有了大学文凭,也找不到工作。据说2007年没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有500万人。  相似文献   

11.
张光茫 《成才之路》2012,(16):99-I0016
正一张文凭,对现代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有些人,他们没有任何文凭,却靠着自学,成为一代大师。钱穆是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一生从未上过大学,最高的文凭仅为高中(尚未毕业),更未出国留学,通过十年乡教苦读,他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因此,钱穆是  相似文献   

12.
文凭与水平     
当有人问道:"文凭重要还是水平重要"时,人们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水平重要."因为水平是一个人政治、思想、文化以及专业技术等方面所达到一定的高度;文凭则是这个人学历达标的凭证.换言之,水平是这个人所获得知识的限量,而文凭只是衡量这个限量的度.有没有这个度,并不影响量的存在.它只告诉人们这个人的素质已达到怎样的程度而已.  相似文献   

13.
文凭与知识     
文凭,只是一种标志,标志着一个人的知识所达到的程度,但文凭本身并不等于水平,这个道理是很清楚的。然而,在有些人看来,有了文凭就能证明自己有了水平,学习中不是注重融会贯通,不是注重实际知识的掌握,而是背题用以应付考试,满足于考试成绩六十分。保证得六十分,虽然也可  相似文献   

14.
学历与能力     
杨:曾几何时,有一些人用“穷得像教授,傻得像博士”来形容咱们这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怪物”。我一直在想,这问题出在哪儿了?是读书、拿文凭有错吗?肯定不是。事实上,文凭热一直“高烧不退”,这现象本身就说明学历文凭在社会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与作用,假文凭屡屡出现,也同样可以说明学历文凭之于个人的重要。过去人们把学历文凭当作目标去追求,是因为有了文凭就意味着一生有了保障,工作、房子、公费医疗,甚至子女的未来。但进入市场经济后,这些与学历直接相关的利益因素已转向由货币共同“结兑”。因此,一些人一时间…  相似文献   

15.
自高考恢复之后,一直到实行市场经济,同时伴随着的高校扩招,中国经历了异常复杂的“文凭社会”。恢复高考之前的中国,是一个“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特殊年代,不是一个文凭社会。改革开放后恢复了高考,文凭的重要作用是经历的人难以忘却的。  相似文献   

16.
文凭,亦称毕业证书,它是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期满,完成规定学业,考试成绩及格,学校准予毕业所发给的证明文件。通常情况下,文凭反映持有者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水平,文凭与水平之间,应该是可以划等号的。 当然特殊情况也有,八十年代上半期在全国开展的那场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有志之士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取得了梦寐以求的文凭,正当有些人想“轻松”一下时,却又发现自己的文凭已不再是那样的举足轻重了,以至于有人发出了文凭“贬值”的感叹。那么,文凭是否真的贬值了?这种贬值又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要回答这一问题应从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来分析,说白了就是终身学习与一张文凭定终身的转换。首先从我国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现在的文凭贬值是一种正常现象。它  相似文献   

18.
“木桶理论”人所共知。说的是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由最长的那一块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有人将这一理论归结为“短处决定论”。 如今,“文凭风”吹遍神州。一些人无心考虑自己的工作。一门心思追求那一纸文凭。“千重要,万重要,文凭最重要”,成为一些人的心态,考文凭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宁可‘砸锅卖铁也要搞到一纸文凭添光彩。于是,在不少商品市场疲软、价格大跌的情况下,文凭却行情不俗,价格看涨。哪怕你现有文化程度再低,只要拿得起钱,只要应付一下那“机械式”的考试,不愁弄不到那一纸研究生学历…  相似文献   

19.
再就业培训的四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就业培训帮助众多的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然而,在选择培训专业问题上,不少人期望值过高搞得自己无所适从,走入误区。误区之一是热衷于求文凭而不学技能。许多失业下岗职工,一说参加培训就瞄准大专班本科班,老想拿文凭将来当管理者。而劳动力市场上可以找到工作岗位的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则很少有人问津。结果,有些人是文凭拿到手了,但理想中的工作却无着落。有文凭而无劳动技能,锁在深闺人不识,高嫁谁家?误区之二是热衷于赶时髦,图轻快,而不顾学为何用。如最近几年刮起的学财会、微机、公关等专业风,使许多已取得培训证书…  相似文献   

20.
儿童教育的七大谬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谬误1:文凭第一论心理学家研究世界各国出色的、有成就的人发现,成功与文凭的关系比率低于20%,反而专业与成就的关联远远高于其他,亦即愈是专业的人愈能自我实现。文凭第一论早已被教育学家推翻,但许多人仍信守不放。如果你是个好学生,名校毕业的,成绩呱呱叫,有没有拿着成绩单找过职业,要求当总经理,然后得逞的经验?这话听起来有点像远古的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