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将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公共科技金融资金规模、市场科技金融资金规模确定为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集合,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协同演化模型。基于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数据,运用协同学绝热消除法,识别出科技创新产出能力是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由此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维普、万方、中国知网为检索源,检索到1994-2011年期间发表的80篇关于科技查新系统的学术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就文献时间、文献类型、著者单位、文献主题等进行了分析,描述了近18年来我国科技查新系统研究的发展动态,并对进一步完善科技查新系统功能提出建议。有助于查新机构了解目前科技查新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
地方科技管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是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地方科技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的具有地方特征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根据区域经济理论和区域科技理论,地方科技系统融入地方经济和社会而存在,依托地方经济和社会而发展,为该地区之外其他区域所不能代替.  相似文献   

4.
以《科技导报》设立科技评论栏目“半月科技风云”为例,论述了科技期刊设置科技评论栏目的意义及其作用,探讨了科技评论栏目的定位原则和基本特点,强调要重视科技期刊科技评论栏目的设置,加强对科技期刊开设科技评论栏目课题的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技供给系统与科技需求系统相对独立的体系阻碍了技术扩散和升级。分析了我国两大系统的发展状况,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了科技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对接的困难,从科技供需系统的对接规划、对接路径、对接模式、对接基础四个方面提出了科技供需系统对接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建构生态系统性科技创新范式为目标反思国内科技立法历史与现状,为我国变革科技立法以促进科技创新范式的进化提供启示。回溯科技创新范式与科技立法的历史变迁可知,与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相适应的科技立法具备创造并维护创新主体多样共生性、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性和创新环境开放协同性3个新功能;进一步分析创新型国家,尤其是美国变革科技立法促进科技创新范式进化的历程,总结得出其以长期系统化的科技立法为根本保证、尽量创造并维护创新主体多样共生性、以市场为主导并以政府为补充提供科技创新动力和全方位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环境等经验。我国因促进科技创新范式进化的立法史短而法律量少且有空白,所建构的科技创新主体缺乏多元共生性、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动力不足、创新环境开放协调度不高,迫切需要尽快推动科技立法的变革,建构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并使其稳定良性地运行。为此,提出加大科技立法资源投入,通过法律促进创新主体多样共生化和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明确政府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具体职能并提升科技创新环境的开放协同度,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范式向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进化,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制度基础。此外,提出为解决“怎样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政府补...  相似文献   

7.
社会监督者的加入使得科技监督系统更加复杂,单纯从政策和管理视角进行分析研究不足以反映科技监督系统运行的内在逻辑,同时为反映整个系统的稳定均衡与外界动态反馈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当前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下科技监督系统的运行机理和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以政府、项目管理者、项目执行者、社会监督者为主体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影响监督系统运行的关键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反馈关系,并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分析各监督主体行为选择、交互影响,预判系统的未来发展。研究表明:科技监督系统稳定运行时,创新绩效呈现前期快、中期慢、后期稳定的变化趋势;社会监督者的监督成本低、监督效果优;黑天鹅事件对科技创新系统的影响和影响程度以及后续风险应对与事件处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引入信息生态的观念,利用信息生态中的五大理念:系统观、互动观、平衡观、循环观、人本观在科技发展中的运用,为解决我国科技发展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科技报告呈交审核服务系统的使用和分析,系统介绍了科技报告系统的使用,分析了科技报告系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省科技报告为例,从科技报告存储和科技报告浏览两个角度,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的存储数据和浏览日志进行分析,研究科技报告的存储量、地域分布、项目来源、浏览量、呈交机构性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的科技专家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龚金梅  黄鸿  张涌  刘消寒 《情报杂志》2004,23(2):16-17,20
为充分发挥科技专家的作用、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水平,需要建立科技专家信息系统,利用公共网络环境与专家们保持信息的实时互动,实现对信息的动态管理;同时,通过系统有序的信息组织方式,为全社会提供极为使捷的专家信息查询检索环境。介绍了科技专家系统的内容设计、结构设计、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基于Web的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服务业系统功能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科技服务业是科技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应用系统论、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结合我国现行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市场运行特征,依据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分析研究科技服务业的系统构成和功能作用,从而,为区域科技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把脆弱性研究范式引入科技评价领域,在分析科技脆弱性内涵基础上,从敏感性和恢复性两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法对2000—2014年山东省科技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如下结论:敏感性保持在较低水平且变化趋势不明显;恢复性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脆弱性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演变过程,以降低为主导趋势,科技系统遭受的不利影响和损害可能性较低。根据科技系统自身特点,从降低科技敏感性和提高科技恢复性两方面提出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及其共建共享服务平台(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国家及地方科技文献(平台、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河北省为例,系统地提出加速省域科技信息资源及其公益服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总体架构、重要原则、服务体系、组织保障、办法措施,为省域(地方)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科技奖励系统作为科技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科技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科技奖励系统的运行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四川省科技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敏  刘主军  贾春钢 《软科学》2010,24(7):71-74,88
以科技发展理论和系统论为基础,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使用VensimPLE软件建立科技系统的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并运用数值仿真来研究科技系统的原理和运行过程,剖析科技系统的动力机制,从而为未来科技发展战略的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跃 《内江科技》1998,19(2):9-10
一、我市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现状及效果 进入“九五”以来,内江科技贷款持续增加,1995年达到6035万元。1996年达到7995万元,1997年达到11774万元。其中通过科委系统落实科技贷款三年分别为2580万元、3127万元、3935万元。 我市科技与金融结合采取的主要形式,一是为各级各类科技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专项贷款,如新产品、星火、火炬、成果推广和少数科研开发等项目;二是属于科技贷款范畴但没列科技计划的项目,如经委、农办、财办等系统的新产品、成果推广等项目;三是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试行股份制。  相似文献   

18.
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开拓思路,拓宽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挖掘学生的科技创新潜力。笔者认为以教师的创新性教育为先导、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学习为平台、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助推器将会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东生 《情报科学》1998,16(3):195-199
县域科技信息工作,是我国科技信息事业发展大系统中的基础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大趋势,赋予了县域科技信息工作以全新的内涵和外延。县域科技信息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用户组成的社会性、需求内容的多元性、需求产品或服务的优质性、供需关系的矛盾性),应通过实施新的策略(系统发展策略、强基固本策略、价值增殖策略),使全部业务转入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信息需求为导向、开发利用为主体的新轨迹。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服务业与科技创新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2015—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科技服务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时序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QAP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均在稳步提升,但是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化趋势;各省份科技服务业发展系统与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关系已经达到高水平耦合层次,两大系统的关联性较强;目前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关系仍处于低耦合协调的状况,尚未达到高水平耦合协调的层次;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明显,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北中趋向均衡,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科技服务业系统的劳动力、资产和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上游环节。基于此,提出增强科技服务业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建立健全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机制,把人才和资金作为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资源,重视上游环节在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