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节奏支点是语言情感传达的关键。通过英汉诗歌节奏支点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句式的长与短所诠释的情感功能意义有差异。句子越短越显得厚重与苍劲,具有警示意义;句子越长越舒缓流畅、线条优美且具有更强的叙事功能;而长短错落,就更显浓郁的抒情色彩。  相似文献   

2.
诗与音乐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时间艺术,都以声音为媒介,都讲究节奏。诗的内在音乐性表现为语言的声音节奏和诗人的情感节奏的统一。一方面语言节奏可以追摹情感节奏,另一方面情感节奏可以超越语言节奏。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A2):24-25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画面构成的诸多因素普遍存在,其中画面的节奏包括黑白灰的节奏,点线面的节奏,色块面积分布的节奏,笔触之间的节奏,肌理厚与薄的节奏等。自然界中,山川起伏、动植物生活规律、生老病死、地球活动的规律都是有节奏的。绘画艺术从旧石器到现在的当代艺术,有了质的变化,从最初只是记录和象征意义到现在的精神意义有了根本性的转化。在强调画面所传达的精神指向的同时,对画面的组织与构成的画面因素更为注重,而现在我们对绘画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一点是认识了节奏对画面的作用,作者对节奏的重要性侧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1.一切有规律的运动都可称之为节奏,客观世界的事物、人的情感亦有它的律动内涵。2.音乐中的节奏,不仅指音的运动快、慢、长、短,还有它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流动、惯性、弹性、推力、拖力等力学意义和作用。3.音乐中节奏的表情、形象与客观生活有密切联系,可归纳为:1)客观世界自然存在的节奏摹拟;2)心理情感节奏的反映;3)性格化节奏的提炼等三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庞德《送元二使安西》译诗通过音韵、节奏、意象等手段成功的传达了蕴含在原诗中的离情别绪。在译诗中再现原诗的情感,正是庞德的孜孜以求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6.
艺术包含着很多门类,各个艺术门类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具有某种或某些相通的共同规律。其中,某些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而且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舞蹈与音乐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组合之一。音乐和舞蹈都源于情感节奏。舞蹈节奏的“有形无声”和音乐节奏的“有声无形”,在表达人类情感节奏中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本文分别从舞蹈与音乐的起源、舞蹈与音乐的表达和舞蹈与音乐的灵魂三个方面,逐一对舞蹈和音乐的情感节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节奏"在《电影艺术词典》中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表演的速度节奏"源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是表演技术诸元素之一。是帮助演员激起正确体验和情感的技术。速度是节奏的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之一;节奏则是贯穿在表演过程中的一种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一般指内外部动作的强弱、长短、张弛等。  相似文献   

8.
朱飞燕 《考试周刊》2011,(38):81-81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注意教学的节奏。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学过程中各种可比成分在时间上以一定的次序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形式。这些可比成份主要有教学的速度、密度、难度、强度、激情度,等等。通过这些有规律的交替和变化,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而且可以有效组织教学和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9.
叙事节奏对小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历来为小说家们所重视。历史小说《李自成》在叙事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论文从结构、情节、情感三个方面论述《李自成》的叙事节奏。  相似文献   

10.
关于《楚辞》与七言诗关系的观点甚多,但研究思路中都有将文体起源简化为句式异同及偏重文体外部关系的倾向,有明显的片面性。诗歌文体应是由多层次节奏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情感节奏与语义节奏、语体节奏的冲突和调整是诗体发展的内在动力。七言韵语在《楚辞》产生之时已经流行,但复杂的语法关系和语义节奏使其具有很强的表义倾向,并形成了与其语义节奏相统一的单调平直的每句韵式语体节奏,从文体内部阻碍了七言抒情诗体的发展。在《楚辞》体中,诗人借助以"兮"字和相关虚词构成的相对独立的情感节奏,较方便地实现了对每句韵式七言诗语义—语体节奏的整合与转化,形成了七言诗早期发展阶段的一种特殊的七言抒情诗体——骚体式七言诗。由此入手,有助于将二元对立式的七言诗起源之争转变为对七言诗发展历史的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节奏艺术中蕴涵着美的意蕴,具体包括教学语言节奏变化中的韵律美、教学过程起承转合节奏中的流动美、师生内在情感情绪节奏自然消涨的生命美和教学整体节奏融洽统一的和谐美.课堂教学节奏美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文学类文本是语文新课程教材的重要构成部分,深入把握文学类文本的节奏,搞好新教材的教学是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文学类文本节奏的教学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节奏是文本构成的内在律动,节奏之于文,如同脉博之于人,它是文本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文本的节奏主要表现为外在形式的语言声音节奏和内部形式的情绪消涨的情感节奏,通常称之为内部节奏。内部节奏的教学以情感把握的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钢琴教学中,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条简单的旋律,很多学生只知按照节拍一板一眼地弹奏,很容易陷入一种"形尽思穷"的困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忽略了节拍记号的核心是传达音乐以何种律动何种韵律进行,律动的节奏循环才是音乐根本生命力所在,而节奏律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节点。本文以《贝多芬32首变奏曲》为研究的具体对象,通过对音乐中的节奏、和声、旋律等要素的分析,揭示它们对节点安排的影响及节点在音乐中的呈现意义,从而掌握音乐的律动和提高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犹如一首美妙的乐曲离不开节奏,舒缓的节奏易于表现浪漫真挚的感情,轻快的节奏易于渲染轻松活泼的气氛,而课堂的节奏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调控学生的情感。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善于把握课堂节奏,由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谈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态律动的教学理念体态律动这个词源于希腊语Eurhythics ,它的意思是 ,感情的活动与身体动作合而为一的一种自然的、有节奏的动作或表现 ,即人们由于敏感地领会音乐节奏的内容 ,而迅速敏捷地、直觉地产生了一种与音乐相通的情感 ,同时把自己发生的情感即景生情地、自然地、有节奏地用动作或姿势表现出来。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刺激有正确的、丰富的感受力 ?怎样培养孩子使他们会把自己的意志和情感敏捷地、巧妙地配合着音乐节奏表现出来 ?瑞士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教学。达尔克罗兹认为 ,音乐教育首先就是要通过音乐与…  相似文献   

16.
文本节奏在中国长期以来被等同于格律,被视为语音领域的装饰性材料,这是对节奏的误解。文本节奏是动态言语的组织手段,表现在文本的音、形、义等各个领域。这些手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参与文本意义、价值的生成,其中视觉表现是文本价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在近现代诗体文学中尤其明显。译者必须系统解读文本方方面面的节奏表现,才有可能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重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节奏是文章美的重要构成因素,文学语言的节奏是文学作品审美效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学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符号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正确表达原文的意蕴,在风格上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将原文的审美价值尽可能的传达给译文读者。从音响节奏美、句式变换的画面节奏美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培根的《论读书》其三个中译本翻译中节奏美传达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8.
节奏的力度、长度、速度和密度的变化使音乐情感千姿百态,而以音乐为主体的音乐节目比起其他类型的节目,则更富于节奏的律动。因而,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必须对节奏美学作更多的探究,以使优美的音乐节奏和主持人的语言节奏互相融合,和谐构筑完美的音乐节目。  相似文献   

19.
三级跳远作为一个系统的运动技术,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加强对三级跳远有效训练方法的研究。节奏作为运动员完成各项运动技术的自身把握能力,在三级跳远中节奏有着重要的意义。以跳远节奏为研究对象,就节奏在三级跳远中的意义及训练方法做了深入的分析。通过本研究,为更好地提升三级跳的训练效果,做出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节奏本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隶属于艺术范畴。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园中的一支奇葩,她以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教学内容的疏密相间,教学方式的交替交换,教学节奏的和谐统一等手段营造出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既能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指导学习过程和方法,又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感意志、价值观。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相当深广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节奏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以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因此,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调控,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