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厄普代克在其"《红字》三部曲"中对霍桑《红字》的戏仿的解读,是《红字》的续作。本文作者从厄普代克"《红字》三部曲"中叙事视角转变的解读及此种转变是为了迎合变化了的意识形态的视角去探讨续作与原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学悲喜剧艺术风格角度解读霍桑的小说《红字》,通过对不同文论家对悲喜剧理解的分析,来印证《红字》中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红字》缓和了悲剧本应该有的破坏性结局,体现出了人间正义的终极胜利,这是"春天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海斯特是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的女主人,因为犯通奸罪,她胸前佩戴着标志耻辱的红字"A"。无论到哪儿,人们都对她指指点点,耻辱不分昼夜地追随她,折磨她。人们的鄙视和环境的险恶使海斯特窒息,但她没有绝望、沉沦,而是凭借自己的睿智和理性,将代表罪过的"红字"看作"修炼获生"的涅槃。海斯特用自己的善言善行、聪明智慧和才干向世人证明:对她而言代表沦落、卑贱的"红字"早已赋予了新的含义。她一步步实现本我、自我和超我——由一个邪恶的通奸者变成了人间天使!  相似文献   

4.
海斯特是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的女主人,因为犯通奸罪,她胸前佩戴着标志耻辱的红字"A"。无论到哪儿,人们都对她指指点点,耻辱不分昼夜地追随她,折磨她。人们的鄙视和环境的险恶使海斯特窒息,但她没有绝望、沉沦,而是凭借自己的睿智和理性,将代表罪过的"红字"看作"修炼获生"的涅槃。海斯特用自己的善言善行、聪明智慧和才干向世人证明:对她而言代表沦落、卑贱的"红字"早已赋予了新的含义。她一步步实现本我、自我和超我——由一个邪恶的通奸者变成了人间天使!  相似文献   

5.
《红字》作为霍桑的代表作,有关的评论文章和专著浩如烟海。但"海关"这一章却很少引起评者重视,有些版本在翻译中甚至直接省略了这一章。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对《红字》中"海关"一章进行分析。主要是用图形和背景理论来解读"海关"在《红字》中的作用以及文中图形与背景的形成和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经典小说《红字》中,作者霍桑的象征主义创作方法与符号"A"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任意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方面,红字"A"的所指为三个主要人物:海丝特,丁梅斯代尔和珠儿。另一方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红字"A"的所指为"A"的词汇扩展:红字"A"由Adultery到Able再到Angle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用一系列的象征意象来表现主题,是霍桑的代表作《红字》的鲜明特征。该小说中红字"A"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也是最典型的象征。本文就《红字》中字母"A"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霍桑的《红字》虽然具有小说的共性,但却是一部极具魅力的浪漫传奇。霍桑从读者反应的角度出发,运用想象力,借助"浪漫传奇"这一独特的写作形式探索着人性的真理、揭示人物内心的真实世界。本论文研究霍桑在《红字》中采用独特的艺术形式——"浪漫传奇"的原因,探析霍桑的"浪漫传奇"的艺术表征。"浪漫传奇"在《红字》中的创造性运用成为美国"浪漫传奇"经典。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方法,它借助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意义。霍桑在其小说《红字》中对象征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使得该作品在今天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并使他在文学史上处于永久不衰的地位。该小说中红字"A"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也是最典型的象征。本文就《红字》中字母"A"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霍桑的名著《红字》出版后曾引起轰动,这与作者为该书精心创作的前言——《海关》的宣传效果是不可分割。试从《红字》创作的政治历史背景,《红字》出版时的商业背景以及《红字》主题可能引发的道德责任三方面入手分析该前言,以揭示出霍桑创作前言的真实目的,是想以政治爆料为噱头,吸引大批读者,提升《红字》销量的同时,通过塑造一个"编辑者"的叙述者形象,巧妙地规避了《红字》主题可能引发的道德责任,从而达到商业文学和艺术文学的完美平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红字》中的一些色彩、具体事物和字母"A"的象征意义来探讨霍桑在这部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通过对象征意义的分析,总结霍桑的象征成就,探寻《红字》成为世界文学杰作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2.
在《红字》这部作品中,霍桑把象征主义表现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其中,最典型的当属红字"A"本身,霍桑赋予其多变的象征意义。"A"字不断变化的象征意义不仅展示了女主人公海斯特丰富的人生经历并给现代的我们带来重大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3.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充满了神秘清教思想的作品。他一方面将清教的道德观念作为认识社会的基准,渗透了清教的"原罪"与"自我救赎"的意识;另一方面他又抨击清教苛刻的教条对人性的摧残和迫害。本文主要通过对三位主人公的分析研究,探讨《红字》中原罪与自我救赎的思想以及霍桑对社会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红字》出发,分析了霍桑在《红字》中所使用的象征手法,指出实际上是包含了某些隐秘的意义,展示的是霍桑对所处时代认识的困惑;他对宗教的虚伪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但却走不出他思想上的困惑.他认为人生都有"恶",人的一切罪行皆来源于内心的"恶","恶"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唯有死,才是真正摆脱"恶"的唯一办法.  相似文献   

15.
日历     
在幼儿园度过了难熬的一天后,我回到了家里。翻着日历,我自言自语道:"难道日历上只有黑色的字吗?我不喜欢黑色,喜欢红色。"突然,我眼前一亮,发现了两张有红字的纸。再往后翻,我发现了规律:五张有黑字的纸后面总有两张有红字的。不仅如此,我还发现,只要是有红字的,都是我不用上幼儿园的日子。我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不已。第二天早晨,趁妈妈为我做早餐的时候,我悄悄拖来小板凳,  相似文献   

16.
美国小说家霍桑的自身经历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促使其写下脍炙人口的小说《红字》。《红字》自发表后,就引起学界的广泛研究,研究都主要包括从象征主义、女性主义、叙事角度等视角下的研究,但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角度研究《红字》的并不多。文章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角度,分析红字中主人公的内心挣扎以及霍桑在创作《红字》时的心路历程,即研究主人公及作者的超我、自我、和本我,以此揭示只有在超我和本我和谐相处的状态下,人才能健康生存下去,并昭示严苛的清教教规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54):25-26
同样的原文在不同的译者笔下呈现出不同的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这种差异性值得赞颂。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初期韩侍桁《红字》译本和改革开放以后苏福忠《红字》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操控学说主流"三因素"意识形态、诗学观、赞助人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力图从宏观文化翻译角度对其差异性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红字》是主要描绘17世纪波士顿人精神面貌的文学作品,《红字》中的宗教隐喻表现出来的以上帝的名义来对人性进行压抑,对人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产生了禁锢与阻碍。本文以《红字》中宗教隐喻的表象为研究对象,就《红字》宗教隐喻的内涵与表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为更好的了解作品《红字》的创作意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文学史上,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位对人类灵魂具有卓越洞察力的大师。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一部经典著作。自其出版以来对《红字》中霍桑女性主义意识的探析一直吸引着众多批评家的兴趣。在其生活经历和十九世纪女权运动的影响下,霍桑孕育了女性主义意识。正是他的女性主义意识促使他在书中塑造了海斯特这样一位反叛女性。海斯特转换了字母"A"的含义并塑造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构造和男女主人公的描写,霍桑谴责了男权社会里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从而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在《红字》中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乞丐的风骨     
王美玲 《初中生》2011,(Z5):67-69
亲爱的读者,你想知道编辑是如何修改作文的吗?你想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学习更多的写作方法吗?你想详细地了解其他同学作文中的不足并予以避免吗……"编辑批改"为你服务。正文右侧"注释"是编辑对红字内容的修改意见或点评。正文括号内的红字为编辑在原文之上添加。每一段落下括号内的文字为编辑对该段的总体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