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我们在班级中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选举学生干部,多数人举起了手,另外的人东张西望后也跟着举起了手:争论某个问题,多数人意见的一边倒,往往得到另一些观望者的赞同;见到一些人嘲笑某个同学的缺陷,另一些人也跟着嘲笑起来。总之,多数人怎么说、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怎么做。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从众”或“遵从”。所谓从众,指个人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问学生:“这个问题你们明白了吗?”学生们齐声回答:“明白了”.真的都明白了吗?不一定,可能有一部分学生顺了大流.这种顺大流的现象就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所谓“从众心理”就是一种顺从多数人意愿的心理活动,它广泛存在于社会各阶层之中,特别是在青少年学生中。此种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3.
试析从众心理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众心理是人类群体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从众”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消极的从众心理是盲目的、丧失个性的心理顽疾。本文试图浅析消极的从众心理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从而使人们正视这种心理现象,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尽力避免这种现象的再生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问答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如果接连有几个同学回答错了教师的提问,而答案又几乎是差不多时,以后站起来的学生就会重复这个错误的答案.这就是受一种从众心理的驱使,造成的思维定向.从众心理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心理活动,因此,从众行为也就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对学生来说,年级越低,从众行为越明显.学生产生这种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因为受别人的影响和群体心理的感染而造成的.他们听到多数人的倾向意见后不自觉地把多数人的认识作为自己的认识,把自己与多数人同一起来,以多数人的意见为意见.固然,从众心理也有两重性,在一个具有良好风气的集体里,从众心理将驱使集体的成员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在课堂问答中出现的诸如上面讲的那种现象却是有害无益的.它会使学生  相似文献   

5.
从众效应与班级管理陈孟流(福建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在班级的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群体中一些令人费解的一些行为现象,如一个学生踢了一脚教室的门,其他几个学生也跟着一人踢一脚;一个学生穿上一双新式的鞋,其他几个学生也相继穿上同样式样的鞋等。这种现...  相似文献   

6.
很多教师都遇到过这么一种现象:当老师提问时,要么教室里鸦雀无声,静得出奇;要么当一个学生说“对”时,众同学也不管正确与否,本人理解与否,一哄而起:“对——”;要么无一人举手回答,要么齐齐崭崭,立手如林。这种现象,姑名之为“从众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从众反应”是一种屈服于众人压力的心理表现。因为少年儿童爱表现自己,一旦别人有“反应”,自己便赶紧随众附和,因而有时并未感受到这种压力。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的行为总会受到多数人的影响,这种个人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或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在行为科学上称为从众行为。从众行为出现在各类人群中,但在初中学生中更为常见。因此,结合初中学生的从众行为,德育应突出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学生从众现象已然成为教育中的普遍现象,“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都是从众现象的真实写照。对学生从众现象进行深层的剖析.可以对从众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有深入了解,并进一步为教育中积极应对从众现象提供参考和思路。从而合理运用学生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巧妙回避学生从众行为的消极影响,最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 ,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 ,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在一个班集体中 ,如果“众”所反映的内容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则这个集体会是一个团结奋进的战斗集体。因而 ,“从众”心理对班集体的建设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众”心理的形成“从众”心理的形成主要是与人的经验有关。即在大多数情况下 ,多数人的意见一般比较正确。另一个原因是 ,个别不愿被人们称为“不合群”的人 ,不愿让人另眼相待 ,或惹人注目而丢面子。“从众”…  相似文献   

10.
从众心理是指在个体与群体意见发生分歧的情况下,个体所具有的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群体的压力,并让步于大多数人的意见的一种心理倾向;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从众现象有学习从众、参加公益活动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赌博从众等多种表现;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缺乏自信、感情脆弱、安全心理和害怕孤独是导致大学生从众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利用从众心理,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和宿舍建设、积极诱导学生社团、实行“导生制”等途径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一个“永远要坐前排”的典故,“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现实生活当中,呈现较多的确是“后排现象”:开会、讲座人们习惯于坐后排;教师习惯于将学习成绩差或表现差的学生安排在教室后排……在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后排现象”:在身体练习中,许多学生喜欢排在队伍后面,自觉或不自觉地“甘为”人后,默默充当看客。“前排”和“后排”虽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主动后排”背后会有着怎样的隐情呢?是让学生永远主动地往后排还是积极地站到前面来,是体育教师需要为之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青少年学生一些令人费解的划一行为现象。比如一些同龄人忽然都穿上一色的鞋,理一式的发型,追求一式的穿着等,以致形成一种似是而非的规范,无形中制约着许多学生的行为。有的学生明知一些事情不对,也要跟大家一样去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众心理和行为。所谓从众心理和行为,是指个体在团体中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其团体的影响,而在感知、判断及行为上,表现出与团体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社会从众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暗示心理现象,也就是说,他人的行为或行为结果,能够很迅速地引起某一个人不加分析与批判地接受与模仿。从众行为在团体中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正确运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其积极的从众心理,以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消除其消极的从众心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第一,要培养其积极的从众心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控制群体成员的数量。群体人数太多,个人得不到多少关注,参与的机会也少,没有从众的人数也会增加,每个没有从众的人就不会感到孤立和团体压力,即所谓“法不治众”,因而不从众的人带来越多。如果一个群体的规模太大,可以划分成若干个小群体,利用小群体来控制大群体。例如,系可以划分为教研室,班级可划分…  相似文献   

14.
从众行为,也称从众倾向、从众心理,是指在群体活动中,人们发表意见,采取行为时往往要随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也就是说在群体中,个人有企求与其它大多数人们相一致的现象.这种俗话说的“随大流儿”现象就是社会从众行为.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群体中大多数人们的行为往往就决定了个人的行为,而体育运动的组织和竞赛,都是以群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在一次次大的社会运动中,不少人总是表现出带有普遍性的从众心理现象.某些社会集团或个人往往利用这种现象来达到他们的私利,而受害者事后在追忆造成这种心理现象的根源时总是悔恨自己行动的失误.而在再一次的事变中,有些人则聪明起来,对事件采取分析的态度;也有些人则犹豫不定或出现新的从众心理现象.在当前,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教室里上课一定要有座位,而只要排座位,就会有人坐在后排,所以,后排座位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把成绩不好或其他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都安排到最后一排用这种方式孤立他们,冷落他们,这就不正常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后排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还有人建议把座位排成圆形、U字形、三角形或其他什么形。这些提议的初衷很好,但是问题的关键不是学生坐在哪一排,而是坐在后排的学生是不是还在教师关注的视线里。 2007年,很多人被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深深地感动,也记住了剧中的两个关键词语,一个是“不抛弃”,一个是“不放弃”。这两个词语,表明了中国军人对人和对事的态度。我想,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那么,就不会再有“后排现象”之忧了。  相似文献   

17.
从众心理是指在个体与群体意见发生分歧的情况下,个体所具有的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群体的压力,并让步于大多数人的意见的一种心理倾向;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从众现象有学习从众,参加公益活动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赌博从众等多种表现;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缺乏自信,感情脆弱,安全心理和害怕孤独是导致大学生从众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利用从众心理,通过加可校园化建设,班集体和宿舍建设,积极诱导学生社团,实行“导生制”等途径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颖 《课外阅读》2011,(3):133-133
在小学体育课中“从众”行为是低年级学生上体育课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何为“从众”一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低,明辨是非能力弱,在受到外部环境;个别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下,部分学生跟随少数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一起发生集体起哄,违纪等行为的一种现象。“从众”会给体育教师的组织教学造成困难,课堂教学秩序紊乱,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为了处理好低年级学生的“从众”现象,我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体会,谈谈自己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9.
谈谈中学生从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众”是个人由于无形中受到群体影响而在认识或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跟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即别人都这么做,于是自己也就这么做,别人都这么认为,于是自己也这么认为了。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是在群体中生活,因此,人必须而且能够接受群体影响,不仅现实的行为具有感染力,而且认识和观点也有感染力,这就产生了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他们的思想、情操、对社会的认识、兴趣爱好、服饰打扮,无一不体现着学生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比如我班某学生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其他同学受到感染,一时间钻研数学风气浓,一些平…  相似文献   

20.
从众,是指个体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或个人的舆论上的压力,从而在观点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相对而言)一致的现象。职高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限制,思想还不成熟,最易从众。因此,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从众”,克服和避免“从众”的负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