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引“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为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疑”,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引“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由抵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为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疑”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建和谐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引“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为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疑”,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在创设的情境中引疑激趣课始的精彩引言,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其导入的关键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惊奇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之感。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求平均数…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 ,问题是教学的基本要素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把既定的观点转化为问题 ,以形成学生学习的动因 ,促进思考 ,强化主体性思维 ,培养批判性思维 ,激发创造性思维 ,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那么如何巧妙地设置问题呢 ?1 创设良好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知识引入时 ,能否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巧妙地设置问题 ,使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 ,急于想知道其…  相似文献   

5.
马东海 《考试周刊》2012,(70):160-161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导人,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会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自我需要,激发起求知的欲望.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在上课之前,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创设不同的导人情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巧妙的引入,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并且,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学习,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识最容易,记忆东西最牢固,思维最活跃、最敏捷。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一、创设情境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上课可从玩、趣、疑入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玩”能唤起学生热烈的情绪“;趣”能使学生心情愉悦,唤起学习动机“;疑”能激起思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就会体验到学中有乐、其乐无穷的滋味。二、精心设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恰当的质疑问…  相似文献   

7.
《华章》2007,(9)
一、创设激疑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巧妙地导入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就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从而学习积极性高涨,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一、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引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用数学本身固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其积极思维。如教学“年、月、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是一年过一次生日,可是有一个小朋友今年 12岁了,却只过了三次生日,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这一奇异的问题,必然把学生带入探求知识的学习中…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规律,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了使学生的兴趣得到理想的发挥,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三趣”教学,即为:“以疑引趣”、“以智求趣”、“以趣迁趣”,收到良好效果。一、以疑引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是,各种兴趣的价值又莫过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的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创建或模拟一个探索数学知识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  相似文献   

11.
蒋琼 《当代教育论坛》2003,(12):119-120
引探教学法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思考题为思维主线,激发学生学习中的内部潜力,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使学生扎扎实实学好新知识的新教学法。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无疑使这种新教学方法如虎添翼。一、利用网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他们对所学的课程“热爱”了,或者认为“需要”了,他们学起来就有劲,就能克服种种障碍,取得优秀的成绩。因此,教学中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设疑激趣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大进。”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对某一知识或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怀疑,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精心设计问题,造成…  相似文献   

13.
赵斌 《教育艺术》2002,(7):23-24
一、激发兴趣 ,培养“想问、想做、想说”的创新意识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求知的动力、成功的源泉。创新意识的培养就要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入手 ,采用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 ,抓住学生的好奇、好思、喜新的特点 ,以“奇、疑、变”引趣 ,不断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创新。如教学“平年和闰年”时 ,老师说“请同学们任意报出一个年份 ,老师能马上判断它是平年还是闰年。”学生一试 ,果真如此 ,立即对老师料事如神的本领折服 ,头脑中便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地判断出来”的疑问 ,使学生萌发…  相似文献   

14.
1创设兴趣情境,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意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开始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的知识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尝试参与探索知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各种器官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兴趣的激发大致有如下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力措施。低年  相似文献   

16.
吴琪 《陕西教育》2008,(12):56-56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为学生创设生动、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与积极性。为此,教师要成为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使学生在情境中接受知识、内化情感、提升能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一、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策略1.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实践表明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发展的原动力。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 ,从而主动学习。设疑布难 ,激发学生好奇心理 ;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 ;创设情境 ,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教学“圆的周长”时 ,我创设了两只小动物各自沿着正方形和圆形的操场跑一圈 ,猜一猜 ,谁先到达终点的情境 ,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之中开始了对怎样求圆的周长的探索。教学“正比例”时 ,教师可把学生领到操场 ,给学生提出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一、巧妙引入新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其自觉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鼓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驱力,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驱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主动参与的欲望主要来自于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因此,新知识的引入,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要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热情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变“要我学”为“我…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儿童都具有好奇的天性,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使学生把学习知识当作一种自我需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以激发学生追根问底的学习欲望。一位教师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