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开题会于2002年5月21日在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举行.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数学教学研究》主编王仲春先生,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方健文教授,省级重点学科(基础数学)负责人何伯镛教授,课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蔡铁权教授,数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系相关教师,以及在读教育硕士(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和课题组成员,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开题会由课题负责人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张维忠博士…  相似文献   

2.
“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它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并保持合理的内核,形成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数学新双基”.为准确地把握数学教育中的“双基”,对数学“双基”中的形式化与非形式化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浙江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的几位同仁在导师张维忠教授的指导下,围绕“数学‘双基’中的形式化与非形式化”主题展开了一次深入讨论,以下是大家发言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一)《数学教育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第二届副董事长、副主编(扩大)会议于2011年11月25—27日在韶关学院召开,五十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出席开幕式的主要有:韶关学院党委书记曾峥教授,韶关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简国明教授,《学报》常务副主编:天津师范大学庹克  相似文献   

4.
由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张维忠博士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于2005年6月通过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鉴定.鉴定形式为通讯评议,课题鉴定组专家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土生导师顾泠沅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宋乃庆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戴汝潜研究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梁威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由教育部人事司批准资助、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承办的“2 0 0 3年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于 2 0 0 3年 1 0月 1 6日~ 1 9日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 .研讨班由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李士钅奇教授主持 ,参加本次研讨班的 64名代表来自全国高师院校、杂志社、出版社、教研室、研究院和重点中学 ,研讨班还邀请了三位外国专家 ,他们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范良火教授、新西兰杜丁教育学院JuileAnderson教授、新西兰奥克兰教育学院MurrayBritt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吕九如教授参加了开幕式并…  相似文献   

6.
数学史研究已具有很长的历史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史的知识 ,充分发挥数学史的作用和价值则是当前数学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998年 4月 2 0日至 2 6日 ,由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发起 ,在法国马赛附近的Luminy镇举行了题为“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张奠宙教授在《重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 :在数学教育中 ,特别是中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运用数学史知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目前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进入系统的研究阶段 ,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实践性的操作…  相似文献   

7.
由北京师范大学齐建国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新的因素与机制的研究”(课题批准号:DL~010379),已于近日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会议鉴定。鉴定组组长由浙江大学于可红教授担任,鉴定组成员有浙江师范大学徐金尧教授、浙江大学蒋建华教授、宁波大学李建设教授、浙江警察学校赵军教授。现将成果公告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陈独秀是提倡“新教育”的先驱之一。他认为:旧教育问题的核心是它不适应今天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更不适应教育科学的世界大势。主张教育应“趋重社会”、“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提出新教育的“四条方针”(现实主义、唯民主义、职业主义、兽性主义)和“三大改革”(“自动的而非被动的,启发的而非灌输的”、“世俗的而非神圣的,直观的而非幻想的”、“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这显然是切中时弊、亟需实行、而且是行之有效的。陈独秀关于旧教育“主观主义”(抹杀个性)与“形式主义”(应试教育)的批评也是很值得我们留意的。——陈独秀有关“新教育”的改革设计在北京大学“科学长”任上的实践也是本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孙祯祥教授1953年2月生于山东莱州,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广播电视艺术学学位点负责人,电视传播技术研究所所长,全国教育规划课题成果评审专家库成员,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数据库专家。高校任教20多年来,发表论文百余篇、专著教材8部,成果获各级学术奖励多项。研究方向:教育信息传播理论与技术,教育电视理论与技术,教育技术管理学理论等。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信息平等意义上的无障碍网络构建研究”(06BTQ012)、全国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理论的研究”(DCA050060)。  相似文献   

10.
从“数学教学”到“数学教育”,虽然仅一字之差,但“数学教育”以其丰富的内涵充分反映着数学课程的根本变革,而这根本变革的基础,又是来源于对数学概念客观而科学的界定。一、从数学概念的新的界定认识数学教育的作用众所周知,数学曾一度被界定为“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这说明上述概念是一个重在突出“纯数学”相对静态的概念。这一概念在以前数学课程重“双基”的前提下是适应的,那么,当数学发展到今天,当人们认识到“纯粹数学几乎所有的分支都获得了应用的渗透”时,当人们认识到“数学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范围而…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朱永新的一本专著《我的教育理想》在全国掀起了“理想教育”旋风:2002年,他又推出了《新教育之梦》,主持开发了“新教育实验”,再次激起了“新教育”热潮。近日,受《教师博览》编辑部的委托,笔者就“新教育实验”的话题对朱永新教授进行了采访(△为采访者○为朱教授)。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阐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中“三会”是什么;通过案例说明小学生或初中生的“三会”;简要说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实现“三会”的“三关”(事理关、文理关、数理关)训练,落实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继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人民教育编辑部将与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教育行政部门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鉴于中国教育的发展进程,本次峰会的主题定为“数学教育质量提升”,并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数学文化、数学教育评价、研究儿童等四个分主题展开深度研究,以“研究课+学术报告”的方式进行,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大会专家报告主要有:1.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新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2.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新课标修订组成员顾沛,《从“双基”到“四基”如何落实》;3.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毅英,《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4.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郜舒竹,《学生学习错误研究》;5.浙江省功勋教师张天孝,《小学数学能力评价》。大会研究课均由专业素养深厚的特级教师、优秀老师执教,如江苏省特级教师贲友林、新生代名师唐彩斌、张德强等。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文化”以单独板块2003年首次出现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至今已有3年.不可否认,作为课程的最终执行者,大多中学数学教师对它仍心存疑惑;中学数学课程与数学文化之间能产生确切的联系吗?这些联系能否进入数学课堂?它与数学教学任务的达成会不会出现矛盾?……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妥善解决,“数学文化”便难以走进中学数学课堂,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也将只是一种形式.因而,对于“数学文化”的教育,中学数学教师迫切希望得到事实的明证,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断言,由浙江师范大学张维忠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博士等著的《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实证研究,与该课题前期研究成果——张维忠教授著的《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相比,前者更直接地涉及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诸多要素,为数学文化走进中学数学误堂展开了切实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由湖南省人大常委、国家督学张作功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FAB011452)于2006年5月8日通过了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的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会议鉴定。鉴定专家有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导莫志斌教授,  相似文献   

16.
过敏慧  林晓 《考试周刊》2012,(68):69-70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开展了小学数学“导学案”研究,采用“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以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垫。本文结合学校开展的“导学案”研究,例谈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若干转变。  相似文献   

17.
冯卫东 《江苏教育》2013,(11):30-33
“积极教育”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后蔓延于西方,如今影响到我国并逐渐成为一种热潮的教育理念、教育范式和教育运动,它关注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体验,旨在促成其幸福感受、幸福人生。“消极教育”则是卢梭首先提出的,是其倡导的自然教育的一个专门名词。这两者不是相互悖反,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本文辨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主张用“消极教育”来为“积极教育”的实施和实现扩大空间,创造空间,从而给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近年来在我国各行各业频频出现的词语之一,而把它与教育联系起来的当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基础,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求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自身要现代化.随后,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率先主持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等系列研究,强调教育现代化与文化传统的整合.在数学教育界,从文化传统角度把“现代化”与数学教育联系起来的第一本专著,当是新近由浙江师范大学张维忠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博士等著的《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实际上,今天的数学教育、尤其是数学课程改革,正面临着三种纠结在一起的挑战:来自数学方面与教育方面的不同理念,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历史传统与现代精神的冲突.数学界与教育界在分析视角上的彼此分歧,又加上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缺失,数学教育现代化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忧思之路.《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重新定义了数学教育现代化,把数学、教育、文化视为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三大主要支柱,不能不说是针砭时弊、切中要害.深受该书观点启发,本文选择更为具体的“数学教学的现代化”谈起.  相似文献   

19.
“进步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亦称“进步教育运动”。它试图改革旧的传统教育,使其更好地适应美国社会的需要。在整个进步教育运动历史上,影响最为广泛、持久的事件之一就是学校与学院关系委员会负责的“八年研究”(Eight-yearStudy)实验。  相似文献   

20.
由重庆工学院徐刚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西部高校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批准号:DYA010410),日前在重庆工学院通过了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通讯鉴定。重庆大学梁平教授任鉴定组组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汪琼教授、四川大学李芩教授、重庆市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王纬虹研究员、重庆工商大学徐世伟副教授任鉴定组成员。现将课题主要成果公告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