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2007年7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是近年来关于通识教育讨论的理论深化和推广实践。这次讲习班的课程设置将学术思想探讨中对"古今中西之争"的关注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强调将教育当作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来思考和发展。讲习班以经典阅读和小班讨论为重点,以核心课程推动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引导学员进入对文化实质问题的理解和讨论,从而在更根本上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宏 《教师》2012,(25):22-24
2010年.我非常幸运地与几位语文教师一起,成为了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吴春花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几年来,我参与吴春花老师主持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和工作室的成员共同阅读了《名作细读》《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等书籍,和工作室成员的共同阅读,形成了我们这个团队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精神密码。我们研究文本,研究课堂,开展了以不同文体的课文为案例的实践研究.在研究中我对文本解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些领悟让我的教学实践变得更加有效和策略,也使我的课堂走向一个又一个高度。在这过程中,我虽然感觉到忙碌、艰辛.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自己成长的欣喜,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池莉老师,您好。今天我代表《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对您作一次专访。作为一名作家,您的作品无论小说还是散都深受读的喜爱。在作品《绿水长流》代跋——《小小一说》中您曾经写到:“我写小说的兴趣起源于儿时的阅读。”由此看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您从事学写作与学生时代的阅读有着相当紧密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通过借鉴西方的成人通识教育的思想,认为在终身教育的体系构建中,成人高等院校理应重新确定自己的坐标,加大改革的力度,以寻求新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我国成人教育应当实施通识教育,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6月中旬,《湖南教育》编辑部走进永州市冷水滩区舜德小学,在感受校园浓郁的“书香”氛围的同时,还和老师们围绕“教育梦·成长梦”作了一次座谈。以下是这次座谈中部分老师的论点摘编。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借班上课所在学校“乐学文化”的氛围,先后以“跟苏老师学批判性思维”“像苏老师那样具有批判性思维”为学习情境,以“苏老师,您的这一点值得我学习……”“苏老师,学了《石钟山记》,我有疑问……”为学习活动,与苏轼进行有意义的对话,用“语文的方式”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从而完成理解作家特有的语言形式、领会文本的细节之美、探究传统的文化精神等一系列重要的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7.
《小学青年教师》2006年第4期刊登了国家级骨干教师、河南省语文学科带头人武凤霞老师《检阅》一课的课堂实录和教后感,分别题为《每个人都是高贵的存在》和《艰难的突围(》以下简称《每》文、《艰》文)。在佩服武老师解读文本之深和引导艺术之高之余,一个强烈的疑惑油然而生,久久不能释怀,道来与武老师商榷:面对作为阅读教学第一资源和主要凭借的文本,我们到底应该选择怎样的解读姿态?“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跪在文本面前去学习。”武老师在教后感《艰》文中感叹。言下之意除“跪读”外,我们应有另一种姿态:跳出文本“俯读”。《艰》文还告…  相似文献   

8.
孙 :鲁老师 ,您好 !您以前致力于文艺心理学的研究 ,现在又率先创建生态文艺学这一前沿学科 ,在国内文艺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读了您的一些文章 ,我发现您提出的一些新理论见解对我们中学语文的情感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性。今天我代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对您作的这个专访 ,正是想请您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鲁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 ,借《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谈谈生态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孙 :您长期从事“文艺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曾先后开设“文学概论”、“文学心理学”、“西方心理学史”、“文学言语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之际。才有条件提出“通识教育”。 解放周末:说到通识教育,让人想起美国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在1945年发表了《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报告。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引发了普遍的“西方文明危机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讨论。现在,60多年过去了,在中国大陆为什么也要提出通识教育?动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白蛇传》与《拉米亚》是东西方文学中以“蛇女”为原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两个文本所呈现出的“共相性”,透示出中西方作家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原型意象的深层结构里汲取灵源,重新显示人类深邃的心灵世界。迄至今日,这种原型意象与相关文本,仍能触动现代人的心理深层,仍能作为一种原型主题重新激活人们某种生命意绪———这正是《拉米亚》与《白蛇传》这两个文本具有恒久的文化魅力的深层缘因。就创作主体而言,这种原型意象以及它的吸附泛化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框范了创作主体各自的审美旨趣、思维定势和心理结构。至于这两个文本的“互异性”,则呈示出中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的深刻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这两个文本看似相似的故事母体发生变异,从而为我们对这两个文本进行跨国性的文学、文化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西方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自然主义的萌芽式教育,而发端于中世纪末。并且受到来自西方中世纪启蒙主义运动的影响。受到来自科学革命、经济发展以及西方社会三大运动的影响。文章旨在发掘启蒙主义运动对西方通识教育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影响,分析出通识教育的意义,并探索出通识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问题涉及到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转型问题,亦即从以往那种只注重专业教育而缺乏通识教育的本科培养模式,转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发展”的本科教育模式。文章首先提出中国大学人文教育所面临的七个主要问题,然后比较详细地讨论和分析了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近百年的历程及其不同阶段,并指出美国通识教育的核心特点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采取深度阅读经典阅读的方式以及小班制的讨论课。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了所谓哈佛模式的误导,认为我国通识教育的道路应该是在有限的学分时间限制下、精心设计少而精的几门“共同核心课程”作为第一步。文章最后强调: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中心任务是要把从民国以来断裂的文化传统重新作现代整理,走“中西并举”的道路,以此逐渐形成我们大学的“核心课程”传统,使中国大学成为中国文明的担纲者。  相似文献   

13.
自从 2 0 0 1年 7月《中小学课程标准》出版发行以来 ,已有三个年头了。在这三年里 ,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老师对新课标逐字逐句的研读 ,经历了 2 0 0 2年 7月的通识培训 ,同时我们关注中央台的《聚焦新课标》 ,聆听专家权威的指导。另外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 ,手上的培训资料有 :《解读“语文新课标”》( 2 0 0 1年 11月 2 1日《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教育学与语文教学改革》(王伟鹏主编 ,东北师大出版 )、《中学优秀语文老师教学评介》(阎萍、张正君主编 ,北师大出版 )、《试教通讯》(人教版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秦训刚主编 ,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务实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投入、师源多元化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中国新闻“教改”的出路之一在于对西方新闻教育中营养的汲取。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个新概念,让我们一线语文老师一度深感困惑。为什么呢?第一,这是个全新的教学概念,接受起来感觉抽象生涩。第二,我们对它的内涵和外延缺乏具体的理解,对开展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一片迷茫。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做到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贵刊2006年第5期刊载了於德甫先生的《我对自主学习的自主解读》一文,就“自主学习”从文本内容选择、学习方式选择、答案选择、作业选择四个方面做了很有创见的分析,读后颇受启发。我们觉得文章对自主学习的解读还可以扩展开来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文中所提到的自主学习操作措施还有可推敲之处。这里说说不成熟的意见,供同仁参考。第一,教师对文本阅读的指导:方向性的指导与学生自主选择相得益彰。文本阅读是学生提高各种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包括学生的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堂阅读的内容主要指课文,课文有的趣味性强,学生爱读;有的颇为枯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4期刊载了傅世娟、王屹宇二位老师合作的《经典阅读:想象另一种可能》.傅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读景”“读情”“读人”三个教学环节,追求阅读文本的高度和深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王屹宇老师在“对话”和“观察者语”中说:“读鲁迅作品不是在字里行间去核对鲁迅的思想,而是怀着一颗审美的心去品读鲁迅语言的温度、色彩、节奏乃至画面感,感受他的温暖、脆弱、伤感乃至顽皮和幽默”,“与其追求深刻,不如去学会品鉴和模仿经典文本语言的温度、色彩、节奏、韵律……总之,语文课要多点语文”.王老师提出了鲁迅经典作品教学的普遍性问题,这也引发了我们对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如何拉近学生与古典名著的心灵距离,切实提升名著阅读的教学质量,是教师在名著教学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联结”的阅读策略,从“文本—文本”“文本—读者”“文本—世界”三条路径入手,丰富阅读形式,将《水浒传》阅读教学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沿着西方通识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影响通识教育改革的经典文献为依据,将西方通识教育分为"博雅教育"的缘起,"耶鲁报告"的问世,"哈佛红皮书"的诞生几个大的阶段,分别对各个时期影响通识教育的历史背景以及重要核心思想资源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西方通识教育已经走过的路进行批判性总结,以便为以后高校通识教育实践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