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在中西古典史学中,人本主义的历史观从古典史学的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占据了主导地位。史学家们以“人事”代替了“神意”和“天命”,充满着朴素历史唯物史观。但在历史的发展问题上,中西古典史学家们,尤其是西方古典史学家们,大都有着浓厚的“尊古卑今”和“怀旧”情结。受其影响,必然会产生历史观上的“历史循环论”思想。  相似文献   

2.
波利比乌斯是希腊化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他的《历史》充分体现了西方古典史学从古希腊到古罗马转型的特征,带有鲜明的实用倾向。他认为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特别是对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可以用于类比他们所生活时代的相似事件。此外,波氏对命运的变化也大体持相同的态度,认为认清命运这种易变性同样对读者有益。波氏的这种实用思想,一方面有着一定的史学渊源,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何炳松(1890~1946)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史学理论、史学史和历史教育研究方面,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一生的学术活动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译介西方史学理论,特别是对鲁宾逊的“新史学”派倍加推崇;后期则兼收并蓄,综合了中西史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近代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傅斯年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史学思想的主要源流是:一、继承传统乾嘉考据学思想;二、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思想。他将两者加以融合,找到了中西史学的结合点:强调直接材料,从而使西方的史学理论、科学方法移植于中华传统史学的沃土中,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新史学的转型,反映了中国新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只有整体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早在古典史学诞生之初,中西古典史学家们就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史学视野十分开阔。司马迁、希罗多德等人的史著都不失为整体的历史。比较而言,西方古典史家们在整体的历史观以及社会文化史方面的探索与努力,比中国古典史学家们要多,史学视野也相对要开阔。这种状况的出现,是造成以后中西史学分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章试图对西方古典史学的兴起过程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将其分为史学的酝酿、史学的萌芽、史学的产生三个阶段。从神话与史诗、散文作家的著作直至历史的真正产生,论述了古典史学产生的源流。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古典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优越的爱奥尼亚地区在古典史学产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希腊哲学思想对史学的影响,以及历史学产生的标志——希罗多德的《历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史学理论与史学的产生几乎是同步的,在古典史学产生的同时诞生了古典史学理论。古典史学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史学目的论和史学方法论。史学目的论上,中国古典史学从惩恶扬善、鉴诫资治到经世,与西方古典史学的垂训目的相同;史学方法论上,中西古典史学理论都提倡求真与批判精神,为后世史学树立了优良传统。虽然中西史学发展的路子不一样,但在古典时期的史学理论却基本上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周密 《文教资料》2009,(4):60-61
在世界文明史中,古希腊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古罗马人则是西方古典文明的集大成者,西方古典文明中的人文主义理性思想.不仅对后世的史学,并对整个西方的文化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在其开设的“史学思想史”课程中,通过分析波丹、孟德斯鸠、维科、孔多塞、李凯尔特等人的历史思想,系统地介绍了近几百年来西方历史哲学的发展历程;不仅勾划出史学思想史的大致脉络,而且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史学尤见中华文明之底蕴。在与西方史学的比较中凸显出中西史学不同的思想,也传递出中西文明不同的精神。探讨其差异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以人为本、强调道德的特点滋润着中国史学浓郁的人文精神、鲜明的道德劝戒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中国长期的稳定与和平。而西方史学所表现出的理性、创新以及对历史规律的钟情则浸透着西方古代文明善于逻辑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论述中国史学传统中“春秋笔法”及“会通思想”的中断和继超,揭示其社会历史原因和史学自身发展的原因,从而对中国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创始人。在对传统史学的激烈批判和对西方史学的热情介绍基础上,他提出“史学革命”主张,倡导“新史学”;他将进化论引入史学并重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着传统史学结束和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在理论上的初步确立。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梁启超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多元性和唯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傅斯年是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史料学派”的创始人,其“史学只是史料学”的思想对近代史学的发展影响甚大。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研究一直是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体现为傅斯年史学思想来源研究日趋深入,史学思想内容研究日趋完善及史学思想评价的日趋客观。来源方面,学界摆脱了傅斯年的史学思想仅受到西方兰克史学的影响的单一认识,认为其史学思想的提出与西方其他史学思想的影响也密不可分;内容方面,纠正了以前对“史学只是史料学”的片面认识,从而更为全面地认识了傅斯年的史学思想;评价方面,更为客观地分析了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但是,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研究就整体而言仍显薄弱,主要表现为论著的相应缺失和论文质量的尚需提升等。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创始人。在对传统史学的激烈批判和对西方史学的热情介绍基础上,他提出“史学革命”主张,倡导“新史学”;他将进化论引入史学并重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着传统史学结束和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在理论上的初步确立。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梁启超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多元性和唯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众多的伟大人物,波里比阿就是其中的典范,他身上体现了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可以看成是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最初交流的缩影,他的史学理论及其特点深深地打上了西方古典文化交流的烙印。  相似文献   

16.
伏尔泰是理性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批判政治军事史 ,倡导文化史 ;批判神学史观 ,提倡理性主义史学 ;不过通读伏尔泰的史学著作 ,我们不难发现其欧洲中心论依然突出 ;英雄史观尤为明显。他的史学思想对于后世西方的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柯文早期的中国史观曾受“传统与现代性”两极对立理论的影响。后来,他所倡导的“中国中心观”试图超越这一理论的局限,进而从根本上否定以西方“现代性”为标准的衡量中国社会发展程度的研究模式。但柯文未能科学地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其史学思想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王丽娟 《文教资料》2006,(14):24-25
自十九世纪末期以来,中国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西方史学和社会思想,中国史家抱着愈益开放的态度,当下中西史学交流更加密切。本文从求真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四个方面,对中西史学精神进行了比较,对于中国史学扬长避短,以及促进中西史学的交流,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宜宾学院学报》2017,(10):21-27
李思纯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早年曾留学法、德,学贯中西。李思纯治史主要受西方实证史学和中国传统考据学的影响。李思纯翻译《史学原论》,进行中西史学比较,这是他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史料观方面,李思纯强调"穷尽一切史料",重视对史料的考证和第一手史料的价值。研究方法论方面,李思纯以"理想推度"之法试图弥补史料之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地的开拓者。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学术界影响很大的“史学大家”之一。他在我国最早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撰写出版的《史学要论》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概论。他探讨过西方史学发展史,编了《史学思想史》讲义,提出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新史观”的指导下,“把旧历史一一改作”的革命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