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在详细介绍“意想焦点法”、建立框架联想依据事实信息证据进行语用推理三种语用照应推断方法的基础上,对于听力理解中的语用照应进行了实例分析,从而指出了解上下文中的语用照应关系,对于领会听力材料的内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交际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阐述了其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邓雪玲 《考试周刊》2009,(13):37-38
语用翻译中的等效前提是正确认知和理解源语,而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是要找关联,靠推理。而在关联理论解释下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之所以能配合默契,主要在于一个最佳关联模式——关联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关联理论来指导语用翻译。本文从语境关联、文化关联和翻译过程阐释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兴莉  秦德娟  袁菁 《现代语文》2013,(4):80-81,161
本文以顺应论和关联论的明示推理原则为理论基础,阐释了语用预设是表达者与理解者调节性建构的统一体。语用预设是表达者通过明示、理解者通过推理,双方顺应交际需要,不断扩大、发展的调节性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表达呈现出主观性,理解呈现出主动性。表达与理解相互制约,为了使交际经济、高效,语言中多使用语用预设,从而实现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4.
从顺应理论视角分析跨文化语用照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运用的过程就是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跨文化语用照应也是一个语言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用照应的运用要顺应交际语境,对交际语境的顺应是综合考虑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各因素的变化动态地做出的。在跨文化交际中说话人要顺应交际双方的交际语境进行语言选择,促使听话人通过语用推理照应理解其试图表达的意义,从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话者用以理解话语的唯一标准就是关联性。本文试图阐述关联理论关于语言交际中的明示——推理模式,探讨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模式的哲学基础,并指出该模式对以往语用推理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及其本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论关联模式下的语用推理和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突破了传统的语境观,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和基于关联原则的推理模式;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做了全新的阐释。本文分别总结了关联理论模式下的语用推理和隐喻观,并结合当代隐喻学者以及语用学家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推理在隐喻理解过程中的角色和隐喻本身在语用推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用模糊是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表达和理解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总称。语用模糊的产生和消除是人们依赖语境因素的认知推理过程。拟运用关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分析,语用模糊,根据交际意图最终是否顺利实现,分为消极语用模糊和积极语用模糊,前者主要源于认知及意义映射的模糊性;后者则主要是出于交际策略和语境效果的需要,交际者有意使用模糊策略、方式或手段来隐含传递交际意图,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积极语用模糊强化了交际的认知性和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是一种交际双方在具体的语境中以关联性和关联原则为取向进行的语用推理,该理论是语用推理模式中较为成熟而完善的推理模式。在分析关联语用推理的演绎推理和溯因推理特征的基础上得出,关联语用推理的本质是溯因推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解释阅读理解过程,通过对认知语境、语境效果和最佳关联等方面的分析,揭示阅读理解是一种明示-推理、寻求最佳关联的动态交际过程。同时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培养语用推理能力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世琴 《文教资料》2006,(26):172-173
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起来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必须依靠推理思维规律来进行的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理解起作用的是一系列假设构成的认知语境。本文根据关联理论有关观点,以语音、语义、修辞等方面的语用推理为例以说明该理论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搭桥参照是话语中照应语与前述话语中的指称对象没有直接联系的一种特殊参照形式。搭桥参照受到多门学科的关注,如语用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现已引起许多学的兴趣。如何在照应语与前述话语中建立起一种桥梁,并确定照应语的所指就得需要进行假设和推理。为此,许多学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确定搭桥参照的指称对象。Sidner的意想焦点法理论在一些搭桥现象中缺乏足够的解释力,我们应当提出关联理论能够对搭桥参照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幽默作为人们日常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是悖谬与和谐的对立统一。根据关联理论,言语交际是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幽默产生于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反差。要想理解英语幽默话语,需结合语境推理,为符合最佳关联的期待找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过程是一种为了获取成功交际而需要做出不断推理的过程。小说对话翻译过程可以看做是译者为了获取与读者的成功交际而不断做出推理的过程。在进行小说对话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原语语境和译入语语境的双重影响,在进行小说对话翻译时,需要译者根据关联理论的要求不断的做出双重语境中的推理活动,从而获得很好的翻译效果。从语用学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以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对话的两个译文文本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关联理论在对话翻译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话语推理经历了从语用学到认知语用学的发展进程。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及其合作原则首开了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话语推理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原则探讨了作为主体的人对话语推理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Thornburg和Panther提出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则从语用学和认知的角度对转喻在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功能做了较好的阐释,为话语推理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论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中的关联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认知推理的角度,借助关联理论框架探讨了关联理论和翻译的关系,关联理论将语境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即它是用以解释话语的一系列前提,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语境应分析到何种程度为止,主要是由关联性决定的;一旦寻求到最佳关联时,一个特定的语境才算确定。因此我们认为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译者的任务就是:在翻译中,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认知推理,找到最佳关联,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示意——推理的认知过程,认知的实现在于它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关联性。因此,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言语交际活动是一个有目的、由说话人示意、听话人推理的动态过程。论文着重分析关联理论对语用推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一种修辞,也是一种语用现象。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共有的认知语境寻找最佳关联的明示、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此外,关联理论虽给隐喻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借鉴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作为当前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首要目的也无可厚非,但随着全球后殖民时代的到来,以及西方后殖民主义在全球范围的蔓延,后殖民主义的浪潮对第三世界国家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反思中国当前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关系到中国教育发展的前景,因此通过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探讨来反思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9.
在意义与所指这个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上,摹状词理论坚持简单明了的指谓理论,解决了指谓理论所面临的疑难,成为哲学典范.本文通过阐述限定摹状词和专名的区别揭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如何解决指谓理论的一些疑难.同时也谈到了其理论的影响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对“主体间性”理论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哲学、美学发展史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主体间性”对哲学和美学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杨春时教授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并建构起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架构。但作为一种仍在发展中的理论,“主体间性”理论还存在一些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主体间性”产生的现实依据或者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