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对于语言文字的有效运用是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因此人的阅读能力不仅在传统社会是必需品,在当代社会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是我国国民的阅读习惯正慢慢从纸质书籍转移到数字化阅读领域,这是历史演进的必然,因此要求图书馆与时俱进,发展出更适合这个时代读者阅读习惯的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文章详细阐述了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发展现状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团购是时下热门的O2O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份额加重的今天,团购门户网站的成交重心逐渐转移到移动端,手机APP成为团购网站重要的流量来源。笔者从团购类APP的现状分析比较,探寻美团网成功、优胜劣汰的原因。细分市场来满足用户需求、寡头竞争更需运营能力、优化团购APP平台等都是团购类APP还需要发展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意义]我国的移动数字阅读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商业性数字阅读平台用户数量不断增长,面对移动数字图书馆面临用户日益流失的情况,为此采用PPM理论模型探究用户从移动数字图书馆转移到商业性移动数字阅读平台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通过PPM理论模型,确定影响移动数字阅读平台用户转移行为的推力、拉力、锚定3个方面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颜林翩 《传媒》2018,(1):35-36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所有构筑在这一技术之上的传播、推广、宣传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报纸阅读新闻向互联网点击新闻,以及后来的新闻客户端浏览新闻转变.而在这样一种宏观环境的驱使之下,以《北京青年报》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媒体都开始探索融合发展."向下生根",打造具有媒体属性的社区服务平台,是《北京青年报》在社区战场调整后的坚定方向.做强线下和线上影响力,反复不断地在社区集纳流量、运筹资源,最终实现流量变现.社区传媒作为《北京青年报》转型的重要举措,成立4年来,从最初开办《北青社区报》,深挖平台在社区领域的资源,到目前线上运营OK家社区APP,近30个生活圈微信公众号,线下经营上百家服务社区的社区驿站,上百个小区居民微信群,逐步在社区扎稳脚跟,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成为中国传统媒体转型探索中的亮点.因此,笔者以"社区生活移动互联平台"为例,探究《北京青年报》追寻媒介融合创新道路上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移动化和社交化的冲击下,杂志在中介功能、内容结构和资本补偿三方面均受到冲击.研究发现,不少时政类新闻杂志进入手机端时未关注到移动端的核心特点,因而未能形成竞争优势.在面临移动终端的新环境时,时政类新闻杂志应巧妙运用互联网思维,以二次传播为抓手,打造全媒体独立客户端,提升用户体验,探索赢利模式,实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互联时代,随着终端的转移,人们阅读新闻的习惯逐渐转移到了以智能手机为主.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改变着我们观看"两会"的方式.近两年来,两会演变成新媒体集中亮相的大舞台,同时也成为媒体融合传播成效集中检验的竞技场.在2017年"两会"报道中,从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二维码,到各区县级两会的图文、视频直播,各个媒体拼内容、拼手法,也拼技术.注重体验的新闻呈现方式成为亮点,媒体融合报道方面的表现也颇为抢眼.  相似文献   

7.
郭辉 《青年记者》2020,(9):79-80
媒体产品是媒体功能的直接体现,新技术环境下传媒竞争的直接表现是新媒体产品之间的竞争,在融合发展中,传统媒体通过差异化与集中化战略界定用户群体、明确核心价值、挖掘优势资源开发新媒体产品.不同的情景下,媒体有着不同的功能,所有对媒体功能的界定与划分总是基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都对媒体功能的具象与实现施加影响.美国风险投资家约翰·杜尔提出的“SoLoMo”(社交Social、本地Local、移动Mobile)概念,被认为反映了移动互联时代用户信息接触活动的核心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功能上,移动互联网平台中的媒体产品由“新闻供应”到“信息服务”转变;形态上,信息传输介质从实物形态到PC端再到移动端转移,产品开发围绕矩阵化、场景化和平台化而进行.  相似文献   

8.
本刊第9期刊发了“集成服务:不同媒体的特色实践与探索”的一组专题,本期约请作者分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电信服务模式的转变,为传媒转型提供借鉴。在我国电信服务领域,从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阶段,再到移动社会化传播,电信服务的形态和模式均发生了深刻变化。服务模式从传输业务主导转向以移动业务为主导,开始移动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运营商力争在移动互联网创新发展方面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相似文献   

9.
张雨薇 《出版广角》2016,(21):77-79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成熟,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化,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开始向移动端转移.尤其在2015年,随着映客、花椒、熊猫TV的火爆上线,移动视频直播成为新一轮的潮流趋势,影响并改变了用户的社交行为和交流方式.文章在分析移动视频直播的兴起条件和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移动视频直播的应用领域,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80后、90后一代正在逐步成为社会中坚。他们的观念和习惯都同父辈人产生了较大差别。作为在网络浸淫下长大的一代,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也正逐步从传统媒体向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平台转移。这就更显示出互联网思维在社区报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创客空间不应只存在于特定物理环境中,应放眼整个社会,延伸服务范围,为更多用户提供服务.移动创客空间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不必到馆就能利用工具/设备进行创新的服务模式.分析了图书馆开展移动创客空间的意义和优势,在借鉴国外典型移动创客空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图书馆开展移动创客空间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渐渐地将注意力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开始步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并产生了全新的传播模式。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可揭示出这种全新的沟通模式对传统模式的冲击以及对人们消费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智能手机等便携式信息接收终端获得各类信息,数字阅读逐步超越甚至取代传统纸媒阅读而成为人们的阅读习惯.这使得地方党报的传统生存模式受到挑战,必须顺应受众数字阅读趋势,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并着力打造和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将信息和宣传阵地逐步转移到网络新媒体上来.地方党报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转型必须适应从传统媒介环境过渡到新媒体环境的变化过程,其传播力打造必然面临着内容生产、技术提升、服务等多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图书馆知识转移过程和图书馆内部知识,转移的方向及渠道;论述了图书馆内部知识转移的几种模式:并行转移模式、串行转移模式、交互的知识转移模式、部门间知识转移的循环模式;并且提出了个人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据专业机构预测,国内未来三年3G的商务应用将达到2万亿元的市场.①3G服务除了人们常说的移动上网、视频通话、远程监控,GPS、手机邮箱、移动搜索、在线互动游戏、手机钱包、手机银行等九大功能外,3G广告模式的开发,更是值得关注和研发的新型媒体资源.据硅谷动力的消息称,2008年全球移动广告的收入将首次突破1 0亿美元,达到13亿美元,2013年全球移动广告收入将增长到48亿美元,未来中国和远东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广告市场.②全新的商务体验、用户体验和巨大的移动广告市场呈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6.
李睿 《声屏世界》2013,(1):123-124
随着近两年移动互联网成为业内新宠,嗅觉灵敏的广告主和他们的代理商迅速布局移动领域,并以飞快的速度尝试各种新鲜的营销方式,从独立制作官方WAP站、APP,快速转移到对二维码、APP广告联盟、PC网站移动端等营销工具的综合运用,特别是与移动端独有产物的签到类、通讯类APP的合作,让我们看到一种有效且富有生命力的营销方式正在生长。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微信移动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扩展和补充。从移动互联网思维出发,对图书馆微信移动服务进行了解读,对微信服务的长效工作模式进行了设计。从该模式的工作理念、工作流程展开到将该模式应用于日常图书馆微信图文推送、接口开发工作案例。实践证明,转变思维是图书馆移动服务创新的前提,创新微信工作模式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8.
梁小建 《传媒》2005,(1):28-28
在我国,移动电视并不是新生事物,只是最近在国家推进电视传输数字化的形势下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移动电视插上数字化翅膀后加速了它的发展.北京西站的红墙媒体广告,T51次列车上的液晶显示器,等等都可归为移动电视的原始类型,即点对点播出.我国以前的车载电视,也大都是这种模式,即VCD/DVD模式.而现在热炒的移动电视,则是衍进模式,即地面数字信号传输的点对面的无线单频网技术模式.地面数字传输是指数字信号的传输是通过地面发射、地点接收的地对地方式传输的.国家广电总局目前正在制定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主要是针对移动电视传输方式的.  相似文献   

19.
陈邦武 《编辑之友》2017,(12):19-22
以跨屏、跨界、跨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应用极大地开拓了出版的空间,体验出版因此而成为新潮.主要表现在:其一,“终端+”:人机一体模式;其二,“平台+”:产消一体模式;其三,“场景+”:线上线下一体模式.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出版机构应该加快内容的创新应用,包括技术格式、商业模式、移动模式、社区模式等,从而真正实现从专业模式到用户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对于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城市观众应该已经非常熟悉了。从早期的光碟定期播放模式到现在的数字移动电视,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已经成为城市的“第六媒体”。在媒体市场高度细分化的今天,感觉敏锐的媒界公司很快就在火车上拷贝了公交移动电视的模式,列车移动电视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颇受欢迎的新兴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