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许然  徐硕 《传媒》2016,(13):8-12
2016年5月21日,由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首届社区报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来自《传媒》杂志、上海《社区晨报》、广东《珠江时报》、四川《华西社区报》、重庆《都市热报》的业界精英,与社区报研究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陈凯,巴渝海外引智计划专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媒介与新闻学院的Jock Lauterer教授等学界专家一起,就社区报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社区报的生产与运作模式,以及社区报所面临的挑战与困惑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1995年1月1日,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创刊,开启了中国报业"都市报时代"。2014年12月,华西都市报发布媒体融合"i"战略,明确提出站在传媒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再创业、再出发。20年,《华西都市报》从一张报纸发展为华西传媒集群。目前已经形成以《华西都市报》为主轴,拥有华西都市网、华西城市读本、华西社区报、8小时购物网等多个单元的全新媒体矩阵。华西传媒集群媒体融合"i"战略是系统地重构和创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纸媒在努力拓展报业发展蓝海时,似乎重新发现了社区报的魅力.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和重庆晨报等都纷纷开始布局社区报市场.2012年8月2日,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创办《坪山通》、《福田通》、《龙岗通》3份“鹏城通”免费社区报,同年12月,项目进一步拓展至《龙华通》、《南山通》、《宝安通》、《光明通》,总计7份社区报,覆盖深圳十区中的七个区;逢周四或周五独立发行,每期8个版.2012年合计发行210多万份.经过一年左右的运营培育,社区报已成为南方都市报深圳新的增长点,2013年有逾千万元的营业收入,并确保20%左右的利润率.  相似文献   

4.
李娜 《传媒》2014,(11):42-45
正与西方社区报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我国社区报实践探索不过短短10年。由于东西方报业发展环境不同,我国社区报发展初期并不顺利,报业领航者在寻找适合中国社区报的发展模式上仍需煞费苦心,社区报本土化的良性发展道路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于2013年7月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走访了上海《新闻晨报》创办的《社区晨报》的读者,以期为探索"中国式社区报"的发展道路提供详实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社区报的定位及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安  黄卫 《新闻记者》2004,(10):52-55
2004年2月8日,号称"中国第一张社区报"的《巷报》创刊号在吉林省长春市推出。该报以"贴近生活,沟通舆情,倡导文明,服务百姓"为宗旨,打出"立足长春市,面向东北三省"的口号,致力于"办好中国第一张全面市场化的社区报。"与东北这张《巷报》热闹登场的气氛相比,2003年年底,曾同样被称为"中国第一份城市社区报"的深圳《南山日报》却带着遗憾宣告停刊。该报是深圳  相似文献   

6.
2006年元旦,三家省级党报《湖南日报》《湖北日报》《吉林日报》同时进行改版,以全新的"瘦报"形象与读者见面.加上早已"瘦身"的《南方日报》《重庆日报》,目前,国内已有五家省级党报采用"瘦报"这一国际流行的"黄金报型",若再算上《经济观察报》《成都商报》等报纸,国内采用"瘦报"报型的报纸已有数十家之多.  相似文献   

7.
"小的是美好的""社区报是美国的心跳",中国传媒大学陈凯老师的专著《走进美国社区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两句话.自从2012年初读完此书后,笔者便开始持续关注和研究社区报,并策划制作了关于社区报的专题在当年6月的《传媒》刊发,专题定名为《社区报前途几何?》,是带着问号来研究的.4年后,我们又在本期推出了关于社区报的专题,专题定名为《社区报的蔚蓝色未来》,从专题名称的演变可以看出,对于社区报,我们更有信心了,认定其将是报业蓝海.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5月28日,《郑州晚报·登封晨刊》(后改名为《郑州晚报·登封播报》)首期报纸出街,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30多期,广告收入100多万元。作为《登封晚报》的一叠(D叠),以社区报的形式出报,它的影响和意义在哪里?在"传统媒体走向衰退"的论调中,社区报能否打开传统媒体发展瓶颈?作为形式上的社区报,《郑州晚报·登封播报》能否  相似文献   

9.
姚曼 《新闻窗》2014,(6):19-20
在行业内外唱衰报纸的大环境下,目前在全国不少城市却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免费社区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社区报一般皆依托于强势的母报,发展势头迅猛。比如地理人文接近于贵阳的成都与重庆,分别就有《华西都市报·社区报》、《重庆晨报·社区报》,这些立足于社区的报纸,报道的都是社区里的大事小情,由于其与生俱来的贴近性,很快就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并在当地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陈凯 《传媒》2012,(6):21-24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陈凯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访学。在一年时间内,她采访了北卡州10家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社区报,并写就《走进美国社区报》一书,第一次将原生态的美国社区报介绍给中国读者。在此,《传媒》杂志选编了该书的部分章节,将"美式社区报"内容、经营、管理以及报人精神等不同侧面予以展示,以便让国内报业同仁能够深入了解美国社区报的全貌。  相似文献   

11.
陈醒哲 《新闻三昧》2007,(12):20-21
2005年8月10日起,《辽河石油报》在《辽河晚讯》头版开设了"和谐矿区社区采风"专栏,截至2007年8月底,共刊登稿件139篇,全面报道了辽河油田域内矿区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和先进人物及事迹,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广泛重视。在组织这个专栏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对于党中央关  相似文献   

12.
戚鸣 《传媒》2013,(2):62-63
澳大利亚社区报多为免费发行,只有少数社区报在便利店出售.布里斯班的社区报《Southern Star》,每周二至周四会被用皮筋卷成卷扔到每家信箱边的草地上.除了投递到家庭,该社区报在城市中心、地铁及社区里的便利店、修车店都有发放,以方便客人拿取.本文以《Southern Star》 为例对澳大利亚免费社区报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纸媒的发展有所借鉴. 《Southern Star》 的版面形态和内容特点 社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首次将社区一词用于社会学研究的是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1887年,他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说,"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罗密斯第一次把该书翻译成英文,"社区"很快成为美国社会学的主要概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纵观全国各类报刊,现在报名上带有"拼音"二字的只有《小学生拼音报》了.过去北京、上海各有一家带"拼音"报名的报纸,现在全都更名了.北京的《汉语拼音报》更名为《语言文字报》、上海的《汉语拼音小报》更名为《语言文字周报》.《小学生拼音报》创刊40多年来,多次变更名称,但始终保留"拼音"二字,尤其是办报宗旨一直坚持以"拼音"为特色,咬定"拼音"不动摇,为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和推广普通话服务.许多业内人士都说: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级小市,在一个狭小的拼音领域,能创办出质量这么高、发行量这么大、影响这么好的报纸是值得研究的"拼音报现象".那么,《小学生拼音报》是如何突出"拼音"特色,发挥品牌效应的呢?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欧美国家流行的"社区报"受到我国新闻界的关注,吸引了业界和学界去研究探索.2001年8月10日,作为全国城市社区传媒试点的深圳<南山日报>打出"社区报"的旗号,同城<龙岗日报>也很快跟进;2004年2月8日,号称"中国第一张社区报"的<巷报>在吉林省长春市推出;2004年3月,<华夏时报>第四次改版时调整都市报定位,号称要打造"中国第一份商圈社区报";长沙<东方新报>也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社区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媒体脸谱     
《北京社区报》亮相北京第一家公开发行的社区报——《北京社区报》2月28日亮相。该报以咱家的报为宣传口号,办报理念注重家长里短。《北京社区报》的前身是《北京社会报》,隶属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12,(6):9
正近年来,在中国社区建设不断成熟与都市类大报慢慢接近发展"天花板"的背景下,社区报在中国诞生。先有《南山日报》《巷报》开风气之先,后有众多"社区版"和"街道小报"纷至沓来。然而,社区报的存在和发展也有诸多问题。除客观因素外,一些社区报虽冠以"社区报"之名,却行"都市报"之实,追求做大、做强,忘却了"小的才是美好的"这一社区报发展箴言。  相似文献   

17.
成都《新民报》创刊于1943年6月18日,它是南京《新民报》迁重庆出版后的继续发展。至此,《新民报》开始在两地同时出版。成都《新民报》初出晚刊,为四开一张。1945年2月1日增出日刊,初为四开一张;1947年5月9日起改为对开一张。日、晚两刊同时发行到1949年7月23日,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武装劫持。  相似文献   

18.
傅樵村是成都最早的报人,孙少荆在《成都报界回想录》中称他是“成都报界的一个‘开山祖师’”。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开始在宋育仁创办的成都第一家报纸《蜀学报》“司采访工作”。以后独立办报,陆续创办《算学报》《启蒙通俗报》《通俗日报》《通俗画报》,先后共  相似文献   

19.
成都《新民报》从1943年6月创刊,到1950年4月结束,我一直是负责人之一。现仅就记忆所及,将成都《新民报》的情况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20.
2月28日,中国第一家公开发行的社区报——《北京社区报》亮相京城。据介绍,《北京社区报》以关注民生为己任,以报道社区为宗旨,以全体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为核心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