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豫有约》主持人角色的非语言符号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传播形式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组成。一个成功的谈话节目主持人需要通过符合栏目风格、体现个性特点的非语言符号丰富电视画面语言、深化谈话内容、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通过对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品牌谈话节目《鲁豫有约》中主持人角色的非语言符号分析,归纳适合于电视谈话节目的非语言符号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2.
演讲作为人类语言交际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见证着人类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进步,体现着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演讲与电视技术结合之后,电视语言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受众之多、内容之丰富、影响力之大对演讲艺术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电视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的兴起,演讲在电视屏幕上呈现出新型的表达样式和面貌。相对于传统演讲艺术,电视真人秀节目为演讲构建了新型语言场、融入形象化表达手段、搭建了大众化平台,本文将结合北京卫视于2014年10月推出的语言竞技真人秀《我是演说家》进行分析,对于演讲艺术的电视化传播和表达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心 《东南传播》2015,(6):121-123
当前,电视媒体对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以及"寓教于乐"的节目形式,做出了可贵的探索,特别是电视真人秀节目,追求"幽默中彰显真实,真实中传递正能量",试图从娱乐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本文通过对电视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进行语境分析,探讨其如何在传播"快乐"的同时,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罗新宇 《新闻世界》2009,(10):76-77
本文通过对《梨园春》《中国红歌会》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利用传统文化,可以打造电视名牌栏目,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并能达到较高收视率和理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琳  李亦宁 《新闻知识》2007,(11):55-57
自1996年以来,我国各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以《读书时间》、《文化视点》、《千秋史话》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节目,这类以电视为载体,为受众提供教育文化信息的节目形态丰富了荧屏内容,也以高雅的传播内容给受众精神的享受和启迪。但在以收视率为导向的节目评估体系下,各电视文化节目不是被迫停播,就是惨淡经营。然而中央十套科教频道播出的文化类栏目《百家讲坛》,却以同比新闻、综艺节目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为研究个案,结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现状、传播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探析了该节目成功背后在内容、形式、传播、营销等环节上体现出的创新之处,提出了全媒体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播出的跨越南北两极、探索自然、寻访文明的142集电视系列片《极地跨越》到7月下旬就全部播完了。《极地跨越》在播出过程中,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其丰富的节目内容和形式,传达出的科学人文精神,成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可贵探索;而作为一次大型电视行为,摄制组的沿途探险活动、所到之处的人际交流和行为传播活动,也构成了电视传播的重要一部分。应该说,《极地跨越》的电视行为传播和节目传播共同创造了《极地跨越》的效应。所以,我们特约《极地跨越》总策划之一、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主任高峰,与《极地跨越》摄制组总导演亓克君共同完成了以下关于《极地跨越》电视行为传播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唐文和 《出版广角》2017,(20):74-76
在近年来综艺市场内容同质化、形式缺乏创新的环境下,爱奇艺自制小众文化网综节目《中国有嘻哈》率先以剧情式真人秀形式探索小众嘻哈音乐文化的传播,在为网综行业提供全新创作思路的同时,也肩负起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国有嘻哈》为例,深入探讨其运营思路和节目亮点,为此类自制小众文化网综如何进行大众化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2017年年初,央视《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火爆荧屏,掀起了人们对文化综艺节目讨论和关注的热潮.其中《朗读者》以新颖的节目形式,清新的语言风格,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而备受关注,堪称电视综艺节目界的"一股清流".文章以之为代表,分析其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节目元素运用的创新点和成功之处,希望能为综艺节目的发展带来一些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成语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的原创文化类节目,该节目选取具有文化知识普及意义的传播内容,采用趣味性、交互性的传播形式,从认知、态度等方面影响了受众,唤醒了人们的母语情感,实现了电视传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和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探讨节目在内容、形式、传播、营销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提出新的媒体环境下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12.
阴程敏 《声屏世界》2014,(11):25-26
<正>今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经验,积极开办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各地卫视纷纷跟进,推出了一批收视和社会反响皆优的原创文化电视节目,在运用电视形式传承传播传统文化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从《百家讲坛》看电视媒介文化传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芳芳 《新闻传播》2006,(11):38-39
《百家讲坛》是近年来媒介和学界备受关注的节目,它通过电视媒介传播文化,其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都受到很大争议。电视大众媒介的本质,决定了电视传播的内容都会带有大众化、娱乐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扬形式:优化电视节目的可能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形式对于优化处于电视台灵魂地位的新闻纪实类节目与观点阐述类节目的可能意义何在?“内容为王,形式是金”的整合是电视节目创优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大众传播已经进入了“形式选择”与“形式阅读”阶段,对以时序形式传播的电视节目来说,节目内容对节目形式有着生死存亡般的依赖;电视语言是节目构成的外在形式,是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集合,它犹如一个容器,承载了电视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符号,用语言符号学原理研究声画构成关系,并建立节目语用模型,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选择,而是对科学方法的发现与认定,是电视从业者驾御电视语言能力提高与完善的标志;时间控制是电视节目赖以生存的形式空间,电视节目制作人要确立时间形式生存现和强化时间节约意识。  相似文献   

15.
彭梓君 《新闻记者》2020,(4):F0003-F0003
汉语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传统的载体,通过汉语的对外教学发展,我国有力地推进了民族文化的全球传播,在更大范围内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认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陈青文著《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汉语全球传播研究》一书以多元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为语境,深入阐述了汉语在国际传播中的语言发展、媒介应用和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整合了汉语语言文化的全球传播策略,对我国对外汉语传播与推广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冬季奥运会新闻特别节目《冬奥来了》率先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前定期报道.节目在传播策略上从传播主题、形式、表达、渠道四方面多元创新.内容呈现上积极发现中国故事,通过冬奥建设、三亿人上冰雪运动和传统文化体现了民族自豪、全民健康以及文化认同的正向价值追求,实现了社会效益的丰收.节目的 内容把控与传播创新成为推动电视发展的有效路...  相似文献   

17.
自2010年起,《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作为电视相亲类节目的代表,在我国内地电视荧屏上活跃。两档节目虽形式相似,但都有各自不同的语言运用策略,尤其是作为节目的中心,两位主持人在语言上的独特风格,主持过程中的语言使用规律和语言表达特点,使两档节目有着不同的表现模式和传播效果,给受众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8.
这次介绍本书《节目系统编》的最后四章。《少数民族节目》、《对外广播节目》,《节目形式》、《节月整体效应》。一关于广播电视中的少数民族节目,本书作者说,这是指少数民族语言向特定地区传播的节目和用汉语介绍少数民族的专题节目。到1987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办有蒙、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民族语言广播节目,全国有30个地方广播电台一共办有15种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节目是在70年代出现的。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9.
徐晓艳 《新闻爱好者》2008,(10):115-115
近几年,科教节目在数量上明显增长,节目类型日益丰富。以央视科教频道为代表,国内不少电视科教节目都开始在寓教于乐上下工夫,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收视效果。像《探索·发现》、《走进科学》等栏目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得到了观众以及业内人土的肯定,也提高了栏目自身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20.
肖嵩 《传媒观察》2014,(12):24-25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电视法制节目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改变,但电视法制节目也存在内容和形式严重雷同、节目内容低俗化、和司法的关系处理不当、缺少对案件的深入和理性分析,影响了电视法制节目的传播。因此,必须从理解法的精神和本质、电视法制节目传播手段两个层面出发,才能实现电视法制节目的传播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