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双元创新为中介变量,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动态环境下智力资本3个维度对企业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对利用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资本对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探索式创新对长期竞争优势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探索式创新与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利用式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关系情境下组织创新氛围影响新产品绩效的模型,并利用247家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组织创新氛围(组织理念、主管支持)显著正向影响新产品绩效;探索式、利用式学习在组织创新氛围和新产品绩效间起平行中介作用;企业间信任正向调节利用式学习的中介效应.据此,应该加大对企业内部软环境建设的投入,营造良好组织创新氛围;积极推进组织间合作,增强合作企业间信任;协调开展探索式和利用式学习,动态平衡企业“双元化”.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的绩效薪酬对于高技术企业员工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文章以江苏高技术企业192名研发人员的数据为样本,利用SPSS16.0及AMOS7.0软件探讨了绩效薪酬与探索式创新行为和利用式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绩效薪酬对探索式创新行为成先扬后抑的倒U形关系,对利用式创新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对绩效薪酬与利用式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高技术企业在创新管理实践中优化薪酬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科学合理的绩效薪酬对于高技术企业员工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以江苏高技术企业192名研发人员的数据为样本,利用SPSS16.0及AMOS7.0软件探讨绩效薪酬与探索式创新行为和利用式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绩效薪酬对探索式创新行为成先扬后抑的倒U形关系,对利用式创新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对绩效薪酬与利用式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管理实践中优化薪酬决策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选取山东、江苏两省225家创新类企业为样本,对不同内容的异质性知识(技术知识异质,市场知识异质)、不同的组织学习行为(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技术知识异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倒U型影响;市场知识异质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正向影响;技术知识异质对利用式学习有倒U型影响,对探索式学习有正向影响;市场知识异质对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均有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在技术知识异质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及市场知识异质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双元理论,以2015-2019年人工智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我国人工智能企业的研发投入、创新策略与企业绩效三者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探索式创新负向调节企业绩效(不显著),利用式创新正向调节企业绩效(不显著);加入调节变量研发投入后,探索式创新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利用式创新则显著负向调节企业绩效.稳健性检验的结论与此一致.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是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应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自主生态,增强产业韧性;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营造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5,(9):9-13
基于中国汽车产业2000~2011年专利合作网络中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协作研发网络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类型组织冗余在协作研发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两种创新模式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协作研发网络技术多元化促进企业的利用式创新绩效,这种促进作用在企业拥有较多已吸收冗余时更为显著;网络技术多元化与探索式创新呈倒U型关系,且企业未吸收冗余正向调节网络技术多元化与探索式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失败学习行为可分为基于搜寻开发新方法的探索式失败学习和基于改良原有方法的利用式失败学习。然而,企业选择应选择何种失败学习模式,过往研究却鲜有涉及。本研究利用412家创新型企业的数据,在充分考虑组织内外部情境因素的基础上,揭示了两种失败学习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探索式与利用式失败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冗余正向调节探索式、利用式失败学习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竞争程度负向调节探索式失败学习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却正向调节利用式失败学习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组织冗余与竞争强度对探索式和利用式失败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联合调节效应。研究揭示了不同失败学习行为的有效作用边界,并为企业管理者正确对待失败,选择失败学习策略,从而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启示与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9.
国家高新区是创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也是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的重要载体。提出双元创新合作的理论框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国家高新区对于创新合作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创新合作对于专利质量的影响,分别对于探索式创新合作和利用式创新合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国家高新区显著促进了创新合作,且创新合作有利于提高创新质量。从双元创新合作的视角,创新合作体现了更强的探索式创新,具备更强的科学性知识和技术性知识,但是在利用式创新方面更加侧重短期的交易型收益,相对忽视了长期的控制型收益。与此同时,高新区对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合作均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
企业知识重组会改变现有技术轨迹,推进原创性技术突破,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突破式创新受限于内外部情境差异下企业知识重组效能的发挥。文章基于知识基础观探索知识重组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06—2018年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252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重组再利用负向影响突破式创新,知识重组创造正向影响突破式创新;研发人员稳定性在知识重组创造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学研合作在知识重组再利用与突破式创新的负向关系中起到的正向调节作用大于企业合作;学研合作比企业合作在知识重组创造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1.
交互记忆系统的积极影响已经得到广泛验证,但其在高管团队领域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过程却鲜有学者关注。以高阶理论为基础,遵循"资源—能力—绩效"的研究范式,对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318名高层管理人员展开调查,以期揭示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能力重构、高管团队自反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力重构在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高管团队自反性正向调节了能力重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力重构在高管团队交互记忆系统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从融资约束异质性视角出发,采用2010-2015年沪深A股205家跨国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双重融资约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同时分析了国际化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源融资约束对创新绩效具有负向的影响,外源融资约束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国际化程度对内外源融资约束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为厘清跨国公司融资约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对促进跨国公司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梓涵昕 《科研管理》2022,43(9):99-108
开放性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创新机会,但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也需要考虑独占性损失的风险,因为独占性对企业创新新颖性和效率等绩效存在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剖析独占性机制和开放性对创新漏斗不同阶段的创新绩效的影响。整合企业跨界搜索理论与知识保护理论,基于332家广东省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开放性与独占性机制对创新漏斗不同阶段的创新绩效影响。研究发现:正式独占性机制的使用负向影响创新漏斗创意形成阶段的创新效率,半正式独占性机制的使用有利于提升创新漏斗创意形成阶段的创新效率,而非正式独占性机制则有助于创新漏斗创意形成和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新颖性的提升;另外,创新新颖性通过创新漏斗整个阶段的横向合作开放性来解释,尤其是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竞争对手合作开放性对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新颖性积极正相关,而垂直合作开放性则对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动态环境中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但对其具体作用机制现有文献还缺乏深入剖析。本文从主动与被动两个角度出发,识别了前瞻型战略柔性与反应型战略柔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环境变化速度和环境变化难以预测性为调节变量,提出并验证了两种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不同作用机制。对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前瞻型与反应型战略柔性均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但其作用效果和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前瞻型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效果更明显;环境变化越迅速,前瞻型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越明显;环境变化难以预测性越高,反应型战略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越明显。这些结论深化和拓展了战略柔性理论,也为企业的战略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胡畔  于渤 《科研管理》2017,38(7):72-80
本地搜索通过相邻知识的搜索和挖掘,保证了组织常规的延续性和连贯性,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把追赶进程划分为追赶早期和追赶晚期,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验证了能力重构在本地搜索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及追赶阶段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本地搜索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2)能力重构在本地搜索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3)追赶阶段显著调节了能力重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体而言,追赶早期,能力进化对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能力替代对创新绩效有消极影响;追赶晚期,能力进化对创新绩效有消极影响,能力替代对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本研究丰富了本地搜索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的研究,验证了能力重构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追赶企业的本地知识搜索和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创新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探讨工程创新需求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25家单位的82个项目组进行问卷调查法调研,共获得68份来自主管、305份来自员工的有效配对样本数据,采用HLM、Amos和SPSS进行跨层次的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工程创新需求对个体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工程创新需求和个体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组织创新氛围显著正向调节创新自我效能感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在高质量组织创新氛围中创新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强,在低质量组织创新氛围中该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7.
王栋  陈永广 《科学学研究》2010,28(8):1266-1272
现有研究忽略了对企业获取创新收益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因此分析并发现影响企业获取创新收益的要素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创新理论和企业控制理论,重点分析了不同控制机制在企业获取不同创新收益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对120家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了过程控制正向调节突变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渐进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而结果控制负向调节突变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正向调节渐进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弥补了目前理论研究中的不足,解决了企业获取创新收益过程中的"黑盒"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式创新是当前国际技术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前沿,但对于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以及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仍不足。对我国华南地区119家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实际吸收能力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3)潜在吸收能力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间起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洪  宋达娥  王鑫鑫 《科研管理》2022,43(7):171-180
   我国进入经济转型机遇期以来,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众筹,给初创企业及个人创业者提供了全新的营销方式和筹资渠道。众筹融资绩效不仅是创新项目发起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众筹平台兴衰的决定因素。本文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对众筹项目特征进行理论抽象,构建创新项目融资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实证分析相对优势、兼容性和可观察性创新特征对众筹项目融资绩效的影响,并探讨项目状态和发起人信息披露在此影响机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众筹项目的相对优势和兼容性特征均正向影响众筹项目融资绩效;项目状态和发起人信息披露均正向调节相对优势与项目融资绩效的关系,而负向调节可观察性与项目融资绩效的关系;仅发起人信息披露负向调节兼容性与项目融资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数字创新创业赋予了共同富裕新动能,正加快经济社会形成共创共富的生动局面。理论分析表明,数字创新创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兼具鸿沟效应和红利效应,鸿沟效应在先期强于红利效应、在后期弱于红利效应,数字创新创业与共同富裕之间呈现U形关系;居民收入结构在因果链条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了调节功能。实证结果显示,数字创新创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并且稳健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U形关系在共同富裕的“头部”省份呈“细口尖底”形态,在“腰尾部”省份则呈“宽口平底”形态;南部省份整体上早于北部省份实现了由鸿沟效应向红利效应的转变;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创新创业正是通过影响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之比间接地作用于省域共同富裕,数字基础设施正向调节数字创新创业与共同富裕之间的U形关系。研究结果为厘清数字创新创业影响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出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