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朝龙  李军辉 《软科学》2013,27(1):116-122
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角度探讨了会计事务所规模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而且从抑制盈余管理角度来讲,大型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高于小型会计事务所,而在国有企业中两者之间无差异。通过额外检验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仍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且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整体盈余管理空间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组织二元性运用到新创企业商业模式设计中,在区分新颖型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基础上,探讨不同商业模式设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运用176家新创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新颖型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对创新绩效正向显著;平衡型商业模式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交互型商业模式负向影响创新绩效。结果表明,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新创企业,不同的商业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研究结论拓展了商业模式理论,同时对新创企业商业模式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往多侧重于从企业层面出发研究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少于基于个人层面研究两者间的关系,即高层管理团队中管理者个人特性形成的动态管理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且相关中介要素也尚未明晰。基于动态能力观和商业模式理论,以新创高新技术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研深入分析了动态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现了商业模式设计的中介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动态管理能力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积极作用;商业模式设计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积极作用;动态管理能力可通过商业模式设计间接影响创新绩效,商业模式设计在动态管理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结论表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影响企业未来投资效率。基于以往研究,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以2008—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造成企业非效率投资,并且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造成企业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企业生命周期的在引入期阶段,真实盈余管理会造成企业投资不足现象,在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真实盈余管理会造成企业投资过度现象,在成长期,真实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众多企业试图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但仅有极少数企业成功实现了商业模式创新,大部分企业不同程度地遭受着商业模式创新失败。商业模式创新失败这一情境所蕴含的价值尚未获得足够重视,其对企业后续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鲜有研究涉足。因此,基于扎根方法,通过多案例研究挖掘商业模式创新失败对后续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失败对后续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模型,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研究发现:从创新者个人层面看,商业模式创新失败会促使创新者对先前商业模式创新活动进行反思,进而影响知识获取和后续商业模式创新目标的设定;从创新团队层面看,商业模式创新失败影响了创新者再次商业模式创新的意愿,这一意愿受到团队包容的影响,会推动后续商业模式创新。本文从商业模式创新失败的角度拓展并深化了商业模式创新相关理论,为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发展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6.
李巍 《科研管理》2020,41(7):130-137
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形式,但对其前置因素影响机制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基于高管团队视角,在区分探索式与开发式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上,探讨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运用182家互联网金融企业数据分析发现,高管团队专业异质性显著影响机会识别能力和风险感知能力,而经验异质性仅对机会识别能力作用显著。机会识别能力对探索式和开发式商业模式创新均有积极作用,但风险感知能力仅显著影响开发式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结论为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优化高管团队,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两方面解构企业家精神,并在区分效率型与新颖型两类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上,探讨企业家精神、商业模式创新与经营绩效的内在联系。运用192家制造型中小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创新精神对效率型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财务绩效有积极效应,冒险精神仅对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绩效作用显著,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影响市场绩效,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作用显著。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经营绩效提供了管理借鉴。  相似文献   

8.
商业模式创新是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视角,在阐明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理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11—2021年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内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显著提高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成立。异质性检验显示,商业模式创新对提高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存在促进作用,且国有企业显著强于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强于中小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显著强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企业。机制检验表明,商业模式创新通过知识资本积累效应、研发产品需求效应和研发投入保障效应提高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研究结论为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推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时代基于数字化创新的商业模式,已然取代传统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动力。而随着产业数字化趋势越发明显,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以及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创新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影响其在市场上能否获得先发优势。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化“大势所趋”下,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影响企业绩效的具体路径。本研究以长三角地区的463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对理论模型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柔性中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数字化显著调节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柔性之间的关系,也显著调节商业模式创新经由战略柔性影响企业绩效的间接效应,表现为企业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战略柔性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就越强。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强战略柔性,以更好地适应动态环境,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两方面解构企业家精神,并在区分效率型与新颖型两类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上,探讨企业家精神、商业模式创新与经营绩效的内在联系。运用192家制造型中小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创新精神对效率型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财务绩效有积极效应,冒险精神仅对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绩效作用显著,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影响市场绩效,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财务绩效作用显著。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经营绩效提供了管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佟岩  孙毓  王茜 《科研管理》2022,43(6):121-131
   本文以A+H股交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交叉上市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中介效应的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其影响机理,通过Amos、Heckman检验等进一步验证了主要结论。结果表明:交叉上市缩减了企业研发投入,但并没有因此减少创新产出,企业的创新效率反而有所提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公司治理层面,成熟资本市场对投资者保护的重视、信息披露环境的完善以及投资者的监督促使企业提高创新效率;另一方面,在资本成本层面,融资约束的缓解也提高了企业追求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数字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下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与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而且数字金融是部分通过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促进企业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在民营企业和非四大审计的企业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业务多元化视角,系统地检验了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双刃剑”作用。研究发现:(1)在专业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在相关业务多元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在非相关业务多元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4)拓展性分析发现:当相关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时,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正向作用越强,当非相关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时,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负向作用越强;以及在不同业务多元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影响与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本文丰富了企业实质性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且对于企业管理者的聘任决策、团队结构的合理设置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蒋弘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6):105-115
以并购融资事件为起点,在统一框架下研究企业并购融资的后续影响及其研发活动、经营业绩、盈余管理的决定因素。从2006-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中筛选得到490家企业作为样本,综合运用OLS/GLS估计、GMM估计和PSM评估发现:相对于股权融资方式,采取债权融资方式并购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会减弱,引发经营业绩下滑和调高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且采取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更为常见并程度更深,特别是非高新技术企业或面临行业竞争程度较大的企业更容易引发程度较深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给出启示如下:具有研发需求的企业在为并购项目融资时应慎重选择融资方式,国内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将进一步加剧;非高新技术企业或面临行业竞争程度较大的企业,其股东、潜在投资者和其他相关人员需要特别关注并购债权融资事件,可通过经济增加值动量指标在有效发现盈余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惩戒,并促进企业寻求自我突破和改变。  相似文献   

15.
贺娜  李香菊 《科研管理》2022,43(9):76-82
   创新的公共产品特性和金融市场失灵是影响企业研发创新的两个重要因素,前者可通过税收激励来调节,而后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融资约束。本文基于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融资约束视角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动态回归模型、负二项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税收激励对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正向促进效应,而且税基优惠的促进效应大于税率优惠,但税收激励对研发创新质量的促进效应不足。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强度影响显著为负,税收激励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其中税基优惠主要有利于缓解内部融资约束,税率优惠更有助于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文章最后提出应关注每项税收激励政策有效性、提升创新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创业失败企业再发展的战略工具之一,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广受关注,但鲜有研究涉及失败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研究。基于经验学习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本文从知识管理和环境动态性视角,探讨了失败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基于215份企业调查数据,采用分层回归、Bootstrap等方法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失败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管理3个维度都中介了失败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间的关系;环境动态性在知识获取与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知识创造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中均未起到调节作用;环境动态性不仅正向调节知识整合与商业模式创新间的关系,而且对知识整合在失败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进一步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成果,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丹 《科研管理》2021,42(5):1-11
高额商誉已成为不少公司的隐藏地雷,但鲜有文献探究合并商誉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企业的合并商誉究竟是创造未来收益的良药还是埋藏危机的毒药,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几何?本文选取了我国2012~2018年间涉及商誉事项的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合并商誉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方向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合并商誉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呈倒U型关系,如果企业合并商誉的规模低于临界值,则它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反之会损害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地,经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合并商誉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激励作用更强。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合并商誉通过外部融资能力及内部协同能力两种渠道共同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上述结果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动因和合并商誉经济后果的文献,而且可以引导企业及投资者理性看待合并商誉,为其创新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12-2015的样本为对象,使用Hadlock等(2010)的SA指数构建了融资约束虚拟变量,通过递归模型实证研究了融资约束在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研发投资和研发效率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论显示管理层持股与融资约束是高度显著的U型关系,但与创新效率则是高度显著的倒U型关系,融资约束在管理层持股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中显著地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且管理层持股对公司融资约束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局限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本文的研究为明确我国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创新的影响路径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实施股权激励和提高公司创新绩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郝晨  张卫国  李梦雅 《科研管理》2022,43(4):185-191
    运用2010—2016年在我国深市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将国际化战略进行深度与广度的二维细分,实证考察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能否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以及风险投资如何影响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国际化深度与广度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均具有积极作用。(2)企业实施国际化深度发展战略能够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而国际化广度发展战略却未能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风险投资介入增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创新增值作用,提高了国际化深度与广度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3)风险投资对国际化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会由于企业上市后风险投资机构是否继续持有股份以及风险投资机构背景特征和投资契约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王雪冬 《科研管理》2022,43(7):106-114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对CSR与商业模式创新共毁现象进行了分析,归纳了CSR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噬过程,揭示了CSR与商业模式创新彼此交互的双刃剑效应,以及企业家在此过程中的独特桥梁作用。研究表明,CSR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噬过程由攀附期、互吸期和共毁期三个阶段构成,CSR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双刃剑效应体现为其对商业模式创新步伐的加速效应和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放大效应;商业模式创新对CSR的双刃剑效应体现在其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但失控的商业模式创新也能造成巨大的CSR灾难;企业家在CSR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企业家规模情结触发CSR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吸,企业家失控造成CSR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共毁。本研究解释了理论与企业实践之间的冲突,丰富了已有文献对CSR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