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德国科技能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是因为它有一套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科技创新体系.德国成熟的科技创新模式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改革高等教育体制,发展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打造中介服务网络,并且加强创新主体间的联系和互动,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演进,演绎着中国重构科技体制、建立研发投入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全面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建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阶段性改革过程.中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实施,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域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的政策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园区建设是新时期国家对各高新区发展提出的历史使命,创新型园区建设离不开创新创业环境建设,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企业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活力迸发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在对湖北省15个高新区进行深度调研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展开系统分析,揭示出目前存在创新主体素质低、产业缺特色、创新创业载体功能不强、投融资长效机制未建立等关键问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系统改善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期望理论,运用多案例研究对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试点进行系统性探索。研究发现: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成效显著,为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改革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高位推动是“三项改革”的重要推力;政策供给、组织领导、创新驱动、资源集聚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同时需要从核心要素着手,强化个人激励、组织激励和过程激励,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多主体协同、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等政策启示。本文的研究拓宽了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和激励机制的讨论,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在英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将英国大学强大的科研成果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英国政府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通过对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卡迪夫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校科研竞争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方法与模式的对比分析,剖析英国对研究管理体制和科研评估系统的创新改革举措与成效,借鉴英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先进经验,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型国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科研工作的核心,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浙江经济的转型发展有效的途径。浙江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仍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关键是没有形成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系。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核心就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市场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系,深入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地方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伴随着我国的经济活动由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的转变,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目标、内容和对象都在发生着变化.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如何围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国家的科技政策为指导,发展高科技,是需要地方科技管理部门主动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青岛市科技局在实施《青岛市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转化高新技术面果奖励办法》时,对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另强技术创新、发展记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国家科技部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逐步明确了企业为主要工作对象,以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作内容.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机制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强调“保障与改善民生”,“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加科技创新能力”。要落实胡锦涛主席指示“要营造成鼓励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大力倡导和弘扬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完善高校创新系统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功能的高校创新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蟀低的“两低”现象,分析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问题,讨论了高校创新系统对解决“两低”问题的作用以及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与政府创新系统、企业创新系统、社会化科技服务创新系统的关系。提出建设高校创新系统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创新组织完善运行机制,建设创新基地,培养科技人才;开展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动态研究;建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评审管理机构,提高科研成果的配套化、集成化、工程化和产业化程度,增强科研成果的竞争力;建立科技创业基金;建立创新网络,加强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重申了中国到2020年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再次强调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使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决策、R&D投资、R&D组织和成果应用中的支柱.本文旨在论述中国从2006年启动的建设国家创新型企业的内涵,评估国家创新型企业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第一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天士力集团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简要讨论建设创新型企业过程中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及其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挑战,系统提升我国科技研究的整体水平迫在眉睫。然而,我国现有知识创新生态研究的基本思路仍是以“大学、企业、政府”构成的“三螺旋”框架,无法体现新时代多元化主体、多样化路径、多种创新模式的平行共存与协同演化特征,致使研究者破题“卡脖子”难题时缺乏整合性视角与适用性框架的支撑。本研究基于知识创新范式转型背景下影响我国以系统工具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核心挑战,深入探究新时代“模式3”知识创新“多重螺旋”(N-tuple helices)生态系统的主体特征与拓扑结构。以之为基础,讨论系统性提升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应对“卡脖子”挑战的可行路径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企混改整合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培养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治理体系,进而有效提升国企运行效率。然而,现有理论研究表明,国企混改整合是否能提升国企运行效率与绩效,还未形成一致的结论。以创新方式为视角,基于双元创新理论,采用双案例对比研究方法,探讨处在不同的混改整合阶段下创新方式对战略绩效的影响路径与机理。研究发现,在混改整合准备阶段,利用式创新更有利提升企业战略绩效;而在混改整合优化阶段,探索式创新更有利于提升企业战略绩效。研究结论不仅解释了理论界对国企混改经济结果的现象与争议,建立了国企混改整合中不同创新方式对企业战略绩效影响路径的理论框架,而且拓展了双元创新理论应用在管理学中的边界范围,为混改企业提升战略绩效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主线,其关键在于通过创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考察企业去产能对创新决策的影响对于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显示,去产能具有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融资约束较高、政府补贴较少和现金流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增强了去产能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此外,在经济增速较慢和失业率较高的情形下,去产能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为如何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微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如何借助企业之间的相互带动作用,探索温和的、低成本的外部干预方式,助推企业的创新投资行为,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至关重要。本文从同群效应的角度研究企业创新投资行为的相互影响作用及路径,发现同群效应存在于企业的创新投资行为中,检验和对比企业之间创新投资行为传递的两条路径,结果显示跟从企业管理者的创新投资行为意向在创新投资行为传递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进一步检验异质性企业对同群企业创新投资行为的应对性反应差异,发现缺乏规模优势和研发水平较低的企业则更容易同群企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启示政府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企业创新投资行为的互相带动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以大带小”、“以高带低”,不仅有助于激发区域或社会范围的创新投资联动,而且在企业创新投资行为引导上也有望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助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梁丽娜  于渤 《科研管理》2021,42(10):48-55
基于中国2013-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模型讨论了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创新网络水平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力,利用门槛回归探究了随着区域网络水平的演进,技术市场中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吸纳的变化态势。实证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技术吸纳均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作用机制和强度不同;(2)相对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的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正向的自我强化机制,但创新网络的作用力稍弱;(3)无论创新网络发达/欠发达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吸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均大于技术输出;(4)随着创新网络水平的提升,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智能+”、集成创新、环境动态性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探索“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能+”U型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智能+”U型影响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智能+”与创新绩效之间的U型关系,也正向调节“智能+”与集成创新之间的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6年至2016年的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聚焦产业要素集聚视角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来源,利用莫兰指数(Moran′s I)进行空间相关检验,通过LM等系列检验确定本研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结论指出:(1)总体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点,创新能力存在区域间的空间正相关;(2)劳动、技术、人才、规模等要素集聚及税收优惠政策都对地区内高技术产业各阶段创新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资本集聚对产业创新转化存在逆向作用;(3)FDI和政策支持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存在约束,原因是FDI与政府资金目的导向差异性所致。  相似文献   

18.
    创新系统“混沌”边缘具有较强的创新潜力,易于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新兴技术形成过程及其与原有技术发展轨迹的关系,深入研究了“液态化”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通过搜集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专利数据开展了实证分析,运用专利引用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绘制IPC共现网络和专利权人引文网络,通过计算网络各项指标,验证了新兴技术创新网络“液态化”网络的技术特征与知识流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技术构成具有高异质性、技术领域间存在广泛融合性;知识流动网络存在小世界效应,呈现易流动、流向广、效率高,网络边界模糊,核心创新主体众多且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考察决策者经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具体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基于中国上市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工作、学习及其他经历指标体系,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决策者经历多样性综合指数,研究发现:决策者经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决策者经历多样性通过提高失败容忍度、促进协同创新、识别并激励高水平发明家等途径促进企业创新。决策者经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高科技企业、成长性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可能影响机制,利用2007—2014年我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互联网发展指数。并进一步应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互联网发展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本文采用1984年各城市每百人固定电话数量与电信投资量的交互项作为研究的工具变量。实证表明:(1)无论从专利数据还是城市创新指数来看,互联网发展都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2)互联网发展加速了专利的折旧速度,有利于提高创新知识的更新速度;(3)互联网发展加快信息的传播,提升了专利的国内外引用,显著增加了创新知识的溢出。本文为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了理论与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