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理论认为利用已有竞争优势是企业OFDI的主要动机。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制度套利也是企业OFDI的重要动机,即企业为了利用特定东道国比较制度优势而进行OFDI。对全球化条件下企业OFDI的制度套利动机与区位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我国企业OFDI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此文基于制度理论,依托成都天府软件园的企业样本,从治理制度和商业模式两个维度刻画了企业向开源社区的二元同构过程,并发现在认知合法性的中介作用下,这种跨组织属性同构有助于提高企业与开源社区的耦合程度。该研究结论不仅在实践层面为企业融入以开源社区为代表的开放创新平台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更在理论层面对制度理论做出了适当的补充和延展:首先,整合、提炼了同构的子维度构成,使同构作为一个构念更为饱和。其次,打破了过往研究将同构对象限定在同一制度场域内具有相同属性的组织之间的前提假设,关注更适用于开放创新情境的跨组织属性的同构过程。随着新治理逻辑与新组织形式不断涌现,跨组织属性同构在将来可能更具有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企业“走出去”寻求更高技术对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外直接投资(OFDI)技术寻求动机视角采用中国OFDI企业数据对此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OFDI技术寻求动机越强跨国企业生产率越高,即向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国家投资越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2)OFDI技术寻求动机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仅具有企业异质性而且在东道国与地区异质性上也存在差异。由此,本文认为向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国家投资寻求更高技术可成为提升企业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企业实施“走出去”寻求技术应考虑异质性影响,做到分类实施。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126家上市公司及其212家海外子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三维度制度距离对跨国企业海外经营绩效的影响。经过检验后发现:母国与东道国管制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越大,跨国企业的海外经营绩效越差;经济制度距离越大,跨国企业的海外经营绩效越好。采用合资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管制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对海外经营绩效的负面影响越小;采用独资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经济制度距离对海外经营绩效的正面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5.
2013年是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加速及对外直接投资(OFDI)跨越发展交汇的起点,但目前有关我国国企改革的研究大多未涉及混合所有制改革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赋能国企协同创新的政策效果。为此,从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OFDI技术寻求战略的视角出发,基于沪深两市2003—2019年重点投资于发达国家的4 102家国企样本数据,以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冲击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工具变量法等检验方法,实证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OFDI国企高质量创新的影响作用,以及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多样性和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对OFDI国企的高质量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在与东道国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以及东道国治理水平差异和企业吸收能力差异的情境下更加明显,而且可以通过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多样性、OFDI逆向技术溢出产生积极作用。据此,应进一步强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企外循环赋能的创新发展动力,发挥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多样性、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监督制衡和枢纽传递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华 《科研管理》2014,35(1):138-148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成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DI,OFDI)浪潮的主要来源国。本文首先在资源基础观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新兴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动机的理论框架,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划分为资源强化型、资源补充型和资源开发型三类;接着从东道国区位拉动因素着手构建假设,通过逆向推理的方法探索中国企业OFDI的战略动机。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98-2008年间中国在53个经济体的OFDI活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动机主要是资源强化型和资源补充型投资。投资动机随时间和国内政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呈现出依次多元化的特点,并因东道国区位优势的不同而异。本研究不但有利于研究中国企业OFDI的成因,而且为新兴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一般规律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航  陈劲 《科研管理》2019,40(11):102-110
已有研究对于不同国际化战略的创新机理缺乏关注。基于探索与利用视角,将国际化战略划分为探索性国际化与利用性国际化,实证研究了两种国际化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检验了企业年龄、母国与东道国相似性、国际环境动荡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探索性国际化、利用性国际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探索性国际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必须与组织(企业年龄)、战略(母国与东道国相似性)、环境(国际环境动荡性)因素相匹配。研究结论对于国际化战略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航  陈劲 《科研管理》2006,40(11):102-110
已有研究对于不同国际化战略的创新机理缺乏关注。基于探索与利用视角,将国际化战略划分为探索性国际化与利用性国际化,实证研究了两种国际化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检验了企业年龄、母国与东道国相似性、国际环境动荡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探索性国际化、利用性国际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探索性国际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必须与组织(企业年龄)、战略(母国与东道国相似性)、环境(国际环境动荡性)因素相匹配。研究结论对于国际化战略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异质性投资东道国的视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不同投资动机OFDI的母国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借助国际研发溢出模型,利用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法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投资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均促进了母国绿色技术研发.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OFDI的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存在差异,但均能有效促进母国绿色技术创新: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可以诱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绿色技术创新,且对东道国为发展中国家OFDI效果更明显;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绿色技术创新呈现U形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对外资本输出。动机之一是为了进入东道国市场、获取战略资源;其二作为新兴市场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实现技术的逆向溢出从而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才是更为重要的目的。同时,企业内部研发也是实现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了深沪股市中346家上市公司从2000—201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作为样本,并收集了这些公司专利申请数目,以及这些企业内部研发数据建立模型。结果发现,对于新兴市场企业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其技术创新绩效的显著提高,但仅限于跨国并购和国际合资这两种模式,绿地投资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而且跨国并购相对于国际合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内部研发活动与对外直接投资间不存在协同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马氏距离匹配法对2005-2007年522家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制造业企业匹配可供比较的对照组,设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两个指标,刻画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吸收机制和知识再创造机制,从多维度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企业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效促进了母国企业研发投入,但没有促进母国研发产出的增加;异质性投资动机和异质性东道国对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的影响存在差异:技术寻求型投资显著促进了母国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而资源寻求型投资对母国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则有一定抑制作用;投向发达国家的投资显著促进了母国的研发投入,而投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则促进了母国的研发产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独特的ODI区位选择策略挑战了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深入分析中国跨国公司的能力性质及其对于ODI行为的影响机制有助于解释以往研究中存在的理论争议。本文以2014到2018年间A股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能力的视角探讨中国企业ODI的区位选择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的技术禀赋、制度质量对于ODI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制度邻近性在东道国特征对于ODI区位选择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ODI存在不同的区位选择机制,主要表现在企业特征的调节作用具有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反应了东道国特征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策略的动态变化特征,有助于更加有效地解释中国企业ODI的区位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勃昕  韩先锋  李辉 《科研管理》2021,42(8):122-130
以“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共生视角,采用面板回归方法系统研究中国资本流动的交互创新溢出影响,结果发现:FDI对区域创新具有动态抑制性影响,而OFDI的创新溢出呈现出“U”型三重门槛特征,较高强度的OFDI才能促进区域创新提升;“引进来”与“走出去”存在显著的交互创新溢出,高强度的OFDI有助于扭转FDI创新溢出瓶颈,而适度的FDI 有利于撬动OFDI创新溢出最大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中国资本双向流动的交互创新溢出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高强度的OFDI有利于扭转东部地区FDI创新溢出瓶颈,但并未改变其他地区FDI的创新抑制影响;东部地区FDI能够正向调节OFDI创新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过高强度的FDI会弱化甚至抑制OFDI创新溢出。因而要分层次科学协调“引进来”和“走出去”,系统激励资本流动的创新溢出红利。  相似文献   

14.
曲小瑜 《科研管理》2022,43(11):103-110
本文以16家中小企业为样本,从制度-能力-认知3个层面出发,采用fsQCA方法对制度环境、动态能力和高管支持的组态效应进行分析,揭示影响企业朴素式创新产生的多重并发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机会识别能力是朴素式创新的必要条件,缺乏高管认知是阻碍朴素式创新形成的必要条件。第二,驱动朴素式创新的路径有3条,包括良好的制度环境和高机会识别能力的组态,高机会识别能力、高整合重构能力、高组织柔性和高管认知的组态,高组织合法性、高机会识别能力、高组织柔性与高管认知的组态。各路径中的要素在解释朴素式创新时存在互补和替代关系。第三,抑制朴素式创新的路径包括2条,即当高管认知缺失时,只要动态能力缺失或者制度环境缺失,便会制约朴素式创新。  相似文献   

15.
白洁 《科研管理》2022,43(7):200-208
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评估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效应和动态效应,并从投资特征视角分析了OFDI生产率效应的差异性。结论表明:(1)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高科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促进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绿地投资对高科技企业TFP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而跨国并购对当期和多期TFP均产生积极作用;(3)技术寻求型OFDI对高科技企业TFP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当地生产型OFDI的生产率效应具有滞后性,而商贸服务OFDI的生产率效应并不显著;(4)在高收入水平国家(地区)投资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中低收入国家(地区)投资对企业TFP的作用并不显著。上述研究为高科技企业理性选择对外投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闫云凤 《资源科学》2022,44(11):2222-2232
随着国内“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增加,国际上有些观点认为中国通过OFDI向其他国家进行碳排放转移。本文构建区分内资和外资企业异质性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度和分析2005—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碳排放效应,检验中国OFDI是否导致“污染天堂”效应。结果表明:①中国OFDI的碳排放量比较小,占全球投资碳排放的比重远小于中国OFDI存量和流量占全球的比重。②中国OFDI碳排放主要集中于资源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在大多数国家的OFDI碳强度小于东道国碳强度,这说明中国在这些国家的OFDI呈现“污染光环”效应。③中国OFDI碳排放主要分布在投资规模大、投资动机以资源寻求型为主、碳强度高的行业。因此,建议中国政府推动双边低碳投资合作框架,中国企业通过全球产业关联促进低碳技术的溢出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中26个成功联盟案例进行逐步聚焦分析,探讨跨国联盟中的组织学习与认知合法性获取关系,揭示获取机制。研究显示,联盟对外围关键利益相关人产生示范作用;联盟中的组织学习对联盟伙伴和外围关键利益相关人产生同构效应;技术学习通过产品质量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联盟伙伴的认知。本研究将推动对跨国联盟中的认知合法性获取机制认识,对我国企业通过联盟克服国际化中的认知障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中26个成功联盟案例进行逐步聚焦分析,探讨跨国联盟中的组织学习与认知合法性获取关系,揭示获取机制。研究显示,联盟对外围关键利益相关人产生示范作用;联盟中的组织学习对联盟伙伴和外围关键利益相关人产生同构效应;技术学习通过产品质量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联盟伙伴的认知。本研究将推动对跨国联盟中的认知合法性获取机制认识,对我国企业通过联盟克服国际化中的认知障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展开理论研究,认为海外研发中心的设立,是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中追赶发达国家企业的重要方式,并对于母公司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选取汽车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证明:海外研发中心能够更好地将获取的国际资源转化为专利数量为代表的母公司创新绩效,但对专利质量为代表的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国有控股企业因国内政策支持反而会受到东道国的某些限制,从而抑制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当企业自身能力较弱,无法独立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时,企业可以采用并购海外技术先进型企业并在并购企业所在地建立研发中心的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我国汽车制造业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