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决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在前期对一门实验课进行新教学方法尝试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整个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体系,构建了自主性实验教学体系,强调了实验教学应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新教学体系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目前《材料综合实验》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以有效调动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弊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构建了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以验证性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讨论了传统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引入研究性实验的土木工程实验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提出了建议。教学实践表明,通过研究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其专业知识面、培养了其团队合作及勇于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进行药品检验的技能,是药物分析学科积极探索的课题,也是我校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建立开放性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科研素质、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为材料专业基础模块,材料专业实验模块,材料综合设计实验模块.新的教学体系的构建,注重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强调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着重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系列课程是在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其他课程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有"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着教学思想和目标对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强调不足、课堂理论教学比重过大、实验和实践教学仍未能改变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缺乏课堂互动交流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教材建设为基础,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为手段对课程教学开展了实践改革,经过几年的建设,构建了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外创新小组和创新基金项目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山西师范大学通过开展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项目-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验为主导,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了目前高校实验教学环节薄弱、课时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开放教学实验平台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十分重要。这种强调学生自主式、开放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全方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论文从实验室硬件、实验内容、网络资源、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系统构建了一个可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放式教学实验平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实验主体,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培养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10.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准确、科学地理解物理概念,巩固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讨论辨析疑难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教师应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呢?一、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演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  相似文献   

11.
初中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自然科学必须重视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要在观念上不断提高,更要在内容、方法和器材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变革。在不断创新与改革中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更好地认识自然、掌握探索自然的方法,主动获取和巩固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发展科学素养、促进知识深化。  相似文献   

13.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特点,构筑了新的专业实验体系,形成了"以科研促进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三届本科生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新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验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要对实验教学从观念、内容、教材、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文献设计实验教学法应用于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素质,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通过对高职实践环节教学中安排文献设计实验的可行性、设计思路、实施流程和取得效果的探讨,证明了文献设计实验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一种教学方式,结合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依托开放式实验室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转变师生角色,提供多渠道的自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适应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优化实验教学,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革基础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生物标本制作与保存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自身的道德修养。这对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Relatively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monitor the role of writing in science lessons. This paper reports the findings of four case studies concerning the teaching and writing of science in isolated one-teacher schools. The 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an intervention program that aimed to facilitate the teaching of enquiry-based science. This program introduced an innovation consisting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nd a teaching approach. A multi-site case study design was used which involved regular lesson observations at the schools over a period of 12 months. Documents in the form of the students' written reports were used to supplement data regarding the teachers' use of the innovation. There was a variation in the extent and method of use of the innovation which was evident in the students' reports. Specializations: K-6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eacher perceptions.  相似文献   

20.
以健美操选项课两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比较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进行研究,对学生分别实行传统和创新教学的教学实验,得出实验组学生的综合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结果表明,创新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和热情,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锻炼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