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民国乡村教育运动对农村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以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为领头人的爱国知识分子发起了乡村教育试验运动,他们抱定科学务实的态度,在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基础上,以各自乡村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开展以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改造为主旨的“乡村教育运动”.反观这段乡村教育运动史,结合当前新农村教育建设活动,对特岗教师和大学生村官的启示为:常怀悯民救世之情,激发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扎根农村教育建设;立足农村,农化自己,在与农民相结合的征程上谱写三农建设新篇章;抱定科学务实的实践态度,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面改造发展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民国乡建运动的两大模式“教育—乡村社会改造”和“民生—乡村现代化” ,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改良主义 ,尽管它们不能把中国农村以及整个中国社会引向现代化 ,但它们所提出的某些主张 ,及其在乡村建设中所揭示的一些问题诸如对中国问题的认识、对教育的重视、对经济的强调等 ,对我们今天的农村现代化建设都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教育界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的"乡村教育运动"。本文拟从乡村教育运动的背景出发,探讨乡村运动对教育发展的探索以及启示,结合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要求和特殊价值,探寻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以期解决农村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乡村教育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国乡村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其“知识精英”的教育参与有利于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师资建设,“回归乡村”的教育实践有利于把握农村社区教育的区域特性,“改造社会”的教育理想有利于明确农村社区教育的目标指向。对此,农村社区教育应辩证分析,理性承传,把握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立足农村社区的客观实际,关注社区农民需求,明确发展方向,激发情感共鸣,使其教育价值从“潜在”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民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论宣扬和政府当局的全面推动下,乡村建设运动蔚然兴起.乡村师范学校被赋予培养乡村师资、普及乡村教育、实现乡村自治和改造乡村社会的责任,陶行知兴办的晓庄师范成为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典范.乡村师范、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存在着天然而广泛的联系,乡村师范为共产党早期活动提供了革命温床和生力军,对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民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论宣扬和政府当局的全面推动下,乡村建设运动蔚然兴起.乡村师范学校被赋予培养乡村师资、普及乡村教育、实现乡村自治和改造乡村社会的责任,陶行知兴办的晓庄师范成为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典范.乡村师范、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存在着天然而广泛的联系,乡村师范为共产党早期活动提供了革命温床和生力军,对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是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杰出代表。乡村教育运动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教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实施的一种具体形式。三位教育家在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关于专业设置、教育形式、教育目标等宝贵经验对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即知识分子广泛系统地组织农村职业教育,重视精神培养,围绕农民现代化生产生活设置专业。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燕京大学积极开展乡村建设实验,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一支生力军。燕京大学重视为乡村服务,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教会大学世俗化和中国化的发展潮流以及校长司徒雷登的教育理念等因素密不可分。燕京大学的乡村建设实验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发展高潮和特殊发展四个阶段,具有整体性、国际性、宗教色彩等特点,对当代中国大学参与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燕京大学积极开展乡村建设实验,是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一支生力军。燕京大学重视为乡村服务,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教会大学世俗化和中国化的发展潮流以及校长司徒雷登的教育理念等因素密不可分。燕京大学的乡村建设实验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发展高潮和特殊发展四个阶段,具有整体性、国际性、宗教色彩等特点,对当代中国大学参与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社会运动.梁漱溟主张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通过文化的改造和完善来解决农村的问题,进而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并提出了一套乡村建设理论.作为一场社会改良运动,乡村建设运动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时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贡献,特别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中关于文化建设、中国发展道路等问题的独特见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和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34年国民党在江西开展了农村服务运动。当时的民国江西农村工作者,从管教养卫四个方面开展农村服务工作,探索出了一套以政府主导、服务农村为特点的传统乡村社会改造模式,力图从多方面推动江西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尽管这种模式有其难以解开的死结,但仍是值得今天借鉴的农村改造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近百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学校所处社区的乡村文化和学校课程所代表的城市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是制约乡村学校发展的重大障碍。在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运动中,我们尚且能看到专为乡村设立学校课程的努力。但是,今天在"教育公平"等强势话语的影响下,为乡村学校专门设计一套"乡村课程标准""农村版教科书",已经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了。即使在相关的学术讨论中,也难以见到这样的倡议。结果,今日中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中 ,梁漱溟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构建了中国乡村教育的模式 ,并进行了广泛的实验。本文对梁漱溟乡村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模式特色等诸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对现今我国农村教育改革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希望通过乡村建设运动改变旧中国的落后状况。他认为,乡村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根本,才能得到有效推广。乡村建设的最佳模式是政治与教化、教育的结合,通过激发"人类的理性"进而为中国农村赢得发展机遇。可以说,梁漱溟所谓"人类的理性"是以乡村建设与"政教合一"作为相互融合的展开路径,二者共同推动了儒学在现代社会的自我转换。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乡村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中,梁漱溟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构建了中国乡村教育的模式,并进行了广泛的实验.本文对梁漱溟乡村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模式特色等诸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现今我国农村教育改革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自本世纪20年代起,一场引人注目的乡村教育运动出现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农村。这场运动,由盛到衰,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乡村教育运动是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探索社会发展出路的一次辛勤的尝试。他们脱下长衫,深入农村,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不少成绩、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借鉴乡村教育运动的历史经验、可以得到启迪,对搞好今天的农村教育改革、是很有意义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我国首先注意乡村教育,并身体力行的一个社团。下面刊出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改进始末”,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概况。本刊还将陆续介绍陶行知创建的晓庄师范和山海工学团,以晏阳初为代表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等等,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双江村农户环境需求现状的分析,结合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农村环境教育的关系,构建了农村环境教育"三目标、三载体、三结合"的三三模式。该模式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内容和过程为载体,通过多种途径对农户进行环境知识、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教育,实现农村环境教育内容的具体化、环境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和环境教育过程的同步化。通过参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接受环境教育,实现三大转变:即用系统的理念,实现单一的解决农村环境教育问题向全面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转变;创新环境教育模式,实现由说教式向多元化的参与式转变;提高农户社区意识,实现传统意义的农民向现代意义的农民转变。  相似文献   

18.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主要存在着两种价值取向,即以农村教育为中心的农本主义价值取向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城本主义价值取向,与之相对的是农村教育中心化和农村教育边缘化的两条发展道路。较为典型的就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和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不论是"农村教育中心化"道路还是"农村教育边缘化"道路,都有其不容忽视的弊端。我国农村的教育现代化应采取"和而不同"的第三条发展道路,就是既要公平地对待农村教育,用与城市教育相同的水准来要求与发展农村教育,以给农村教育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也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符合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农村教育的特性,使"农村教育"更像"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榨下,中国农村经济凋敝,日趋崩溃,农村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一些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纷纷奔向农村,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实验活动,试图通过农村教育的发展来拯救农村。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黄炎培的乡村职业教育实验,以及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运动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等等。本文试将陶行知和梁漱溟的农村教育思想作粗浅的比较和研究。 一、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合流——陶行知、梁漱溟农村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20.
这场运动的意义及其地位 民国初期职业教育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通过办学实践,在职业教育宗旨、教育形式、教育实验、农村职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所有这些对我国以后职业教育发展和走向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一) 确立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即以党校内实施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