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活动时指出,“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班主任,我深有感触。倡导阅读,班主任责无旁贷!在班里,我把阅读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来抓,把阅读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努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班风和学风,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分阶段采取了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2.
储晖 《教育》2010,(6):35-36
阅读,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著名作家王蒙在一次以“我们的时代,我们的阅读”为主题的演讲中谈到读书要趁早,要超前读书,多读经典。专家强调:青少年在15岁以前的读书历程,会使得他们在成年后变得自信而且满怀抱负。  相似文献   

3.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人不断思索、想像、判断和评价的过程,所以有人称阅读是对原文的一种再创造。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的确,书籍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石,一个人的读书过程,就是传承文化,培植美德,润泽心灵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交朋友,提高文学素养,南京市姜家园小学一直将"徜徉浩瀚书海,共享书香人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多举措打造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有计划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一、明确读书目的,掌握读书方法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有序的、多层次的、递进式的阅读过程,“读”不是终点,“会读”才是目的。著名学者胡适在《为什么要读书》一文中说:“为读书而读书,为求过去的知识而读书。不错,知识可以从书本中得来的,但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在先生的表述中,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完善个人、提高全民素质的主要途径。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要靠阅读活动来促进。一个不读书、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少儿阅读是社会阅读的根基,是“花的事业,根的工程”。所以社会各界都要关心重视少儿阅读。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阅读场所和教育机构也要对少儿阅读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学校是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的空间。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新书上架     
《今日教育》2012,(2):45-45
《我的阅读观》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吏”“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改变.从阅读开始”。朱永新多年来笔耕不辍,写书读书,与读者分享教育理念。阅读,正是他教育思想泪汩流出的源泉所在。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读书,是万事之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说:“每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阅读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可以说一本好书就是一生财富。记得柳斌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民族自古热爱读书,可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国人失去了读书的热情,阅读率持续走低。据调查全国每天坚持读书的人只占全国总人口的5%。一个民族的素质和阅读有关,如何使我们的民族更具创新能力,立于世界民族不败之林,提倡全民阅读,提高素养是根本之举。本文就培育书香型校园的阅读工程阐述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全民阅读是衡量民族、国家、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智慧勤奋地阅读,从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会读书、爱读书,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最好的精神营养品。”“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占今中外,多少有识之土阐释了阅读的重要意义。著名学者朱永新积极倡导新教育实验,他更是把对读书的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他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4.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无心读书.或者跟风阅读.只关注流行时尚类书籍,迷恋网络文学.真正传统意义上的“读书”风气很难形成。而一部分愿意读书的学生,也是带着极强的功利目的去阅读一些作文类学习辅导类书籍。尽管新课改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可是一部分学生、家长甚至老师仍然把课外阅读看成是“奢侈”的事情.课外阅读甚至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15.
“我前几天在小组发言时倡议设立‘国家阅读节’,引起前来参加讨论的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视。”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朱永新认为:“一个不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是病态的社会;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贫乏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类读书的黄金时光。从小养成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对民族的振兴具具有及其深远的影响。一个人知识的积累、精神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无不来源于阅读。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提倡读书,鼓励读书,建设书香校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读书状况也不容乐…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这一习惯。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读书的民族,古代一位诗人曾写道:蹉跎莫谴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成为知识分子人生中最有意义、最有乐趣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话都是在说读书的好处。“开卷有益”强调的也是要多读。 当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蓬蓬勃勃的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特点的回归,强调多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在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小学毕业生必须阅读的总量:五年制小学毕业生必须阅读100万字、六年制小学毕业生必须阅读150万字;必须背诵古诗文80首。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对阅读、背诵作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 从大的方面讲,中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母语,母语是民族精神、文化的载体,其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  相似文献   

19.
有资料表明,中国人年均读书只有0.7本,与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相比,我们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同样,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小学生的阅读情况也不容乐观。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其实就是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有些同学不爱读书,除语文课本外很少读课外读物。他们认为“无啥可读”、“前读后忘,不如不读”、“读书占了空闲时间”、“读书耽误正课学习,分散了精力”等等。他们没有读书的乐趣,殊不知,阅读书刊报纸,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和妙趣。一、从阅读中增加知识,开阔视野一个人不读书,可以说他知识面狭窄。因为很多知识是靠阅读获得的。常言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便是指秀才们读书多,知道的知识就多。单凭语文课本上每年几十篇文章,对开拓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面是远远不够的。阅读书报杂志,内容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这些知识,无疑是对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