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聚焦阅读教学任务管理的“元把控”,即从“立”与“导”两方面综合运用任务管理策略,重点围绕元认知培养学生对阅读活动的自我意识,通过目标、计划、调节、监控等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其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即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总目标,重点研究小学语文“浸润式”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通过校本阅读素材的研发、“双单、两课、两法”的总结提炼及阅读策略的有效实施,发现“浸润式”阅读课程能够发展的学生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内在驱动力及阅读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阅读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阅读技巧以一定速度进行成功阅读的能力。一直以来,阅读理解是大学英语的一大难题,阅读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可以避免传统教学的不足,帮助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属于其中的关键部分,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与综合素质均有重要作用。 “整本书阅读”模式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的阅读鉴赏能力,促使学生养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为了更好地改善、优化高中语文阅读现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出发,为学生构建出更加高效的“整本书阅读”课堂。本文简要探析“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1+X”阅读,即学生在一个主题统领下,进行“细读一本,略读一本,选读 X 本”的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单,是教师在阅读前置且具有丰富阅读感受的基础上,立足学生的阅读起点和语文素养发展需求,综合考虑文本价值、策略运用、能力提升等,以目标集中、一单一得、图文结合的形式设计出的助读单。其阅读策略的引导性,阅读过程的可视性,阅读体验的愉悦性,有效引导学生从指导型阅读走向自主型阅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其中的“阅读期待”是以往课程标准中未曾涉及的新概念。所谓“阅读期待”,即面对文本,学生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如面对童话,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期望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结局;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触描写感人的内容,使人得到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等。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探索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指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促使学生充分理解阅读内容,提升阅读效率。“五层”阅读教学模式,即培养学生高效认知内容、理解内涵、探究问题、评价文章、创造思想的五个层次的阅读能力。教师实施“五层”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深度理解阅读内容,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阅读期待”就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教师通过制造悬念,创设睛境,引发学生学习体验和探究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提升阅读的品质,从而点亮语文课堂。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阅读期待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自新课改以来,“1+X”多元阅读的方式和理念就开始逐渐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此,文章以部编版教材为载体,理性地分析了“1+X”多元阅读教学的内涵与重要性,并从“定点发散式阅读”“任务驱动式阅读”“读写联动式阅读”“立体全面式阅读”四个角度提出了“1+X”多元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文章作者通过策略的尝试,以探寻适合学生高效进行“1+X”多元阅读的方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其中的“阅读期待”为新术语,是以往阅读教学未曾涉及的新概念。所谓“阅读期待”,即面对文本,学生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如面对童话,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期望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结局;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调描写感人的内容,使人得到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等(杨再隋语)。同时,它又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通常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学中,有这样一种题型,即求若干方程、不等式中字母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常出现在各地的高考模拟试卷或高考试卷中,我们称这类题型为“定范围问题”.由于这类问题一般具有所含变量多、知识面广、思路隐晦、综合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因此解题时学生常常难以入手,或动辄分类解法太繁琐,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7.
王铃芳 《亚太教育》2021,(1):146-147
“阅读圈”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获得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在读后活动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读后活动中“阅读圈”的具体应用可从三个方面入手:自主式分组、合作式研讨、开放式展示。以此促“阅读圈”的应用从“深耕”到“生根”,增强学生阅读兴趣,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精读”到“生根式”的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生态阅读”与思辨能力的概念进行界定,设计并实施整本书“生态阅读”的教学方案,采用定量和定性数据收集方法,评估学生在思辨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变化。整本书“生态阅读”实践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重在“用”字.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注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将童年生活的状态及经验同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相结合;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准确把握年段特点,尊重学生对文本内容个性解读的同时,注重在阅读过程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语用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对课文的深度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并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去尝试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找准“语用”点,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0.
高考论述文本阅读的考查以选择题的方式,聚焦复合能力的考查,即理解、筛选、分析、推断和评价等能力,区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水平。命题角度主要是文章的重要概念、关键语句、内容、结构、主题等论述文体本体知识,符合新课程标准“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的要求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凸显对复合能力的要求”准则。因此,笔者结合2021年全国甲卷论述文本试题特征,以期构建论述文本阅读与答题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