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1997~1999年:孤琴独鸣的<时尚先生> 与上世纪90年代<时尚COSMO>、<瑞丽>、、<虹>等多达6种以上的女性时尚期刊创刊/改版相比,当时的男性时尚期刊市场就显得相当寂寥了.整个90年代只有一本男性时尚期刊创刊并艰难维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国人刚刚解决了温饱,有了些许闲暇和闲钱,激荡在80年代的“时髦”便裹挟着异域风情,打着“人文”的旗帜摇身一变,改名“时尚”。时尚媒体便是这一现代重要大众文化现象粉墨登场的主要舞台。 正所谓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中国时尚媒体一开始就是现代文化和现代商业合谋的产物。这种“合谋”关系给时髦注入了新的内涵:如果说“时髦”还仅仅是利用了青年一代的从众和反抗心理,鼓励他们接受新鲜的消费品,时尚媒体则是  相似文献   

3.
刘大勇 《传媒》2003,(6):54-55
20世纪90年代,国人刚刚解决了温饱,有了些许闲暇和闲钱,激荡在80年代的"时髦"便裹挟着异域风情,打着"人文"的旗帜摇身一变,改名"时尚".时尚媒体便是这一现代重要大众文化现象粉墨登场的主要舞台.  相似文献   

4.
时尚类期刊在我国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以来逐渐成为中国期刊市场上最耀眼的亮点.尤其是一些国际知名刊物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如ELLE、时尚系列、瑞丽系列等,此类杂志一面市就以新颖的面貌、前卫的理念、精美的内容掀起了一股"时尚"潮流,敲开了中国期刊市场原本紧闭的大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新新人类,也被称作颇带时代标志性的“第七代”或“Y-代”,是90年代的一个中性词,它界定为一批出生于80年代初,业已成年或者刚刚成年的一代。他们作为本世纪末最庞大的一批时尚消费群,乐此不疲地追逐一切足够前卫的时尚元素和理念,特别是与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连休闲方式也电脑化了,如玩PC游戏、逛BBS站、上网CHAT……甚至谈恋爱也“一网情深”。上海戏剧学院编导专业二年级女学生顾湘可谓“人机关系”时代的新宠儿。顾湘少年时期是《中外少年》的老牌作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发展不但助推时尚风潮更替迅速,亦推动时尚传播出现反“滴流”现象.时尚传播由上而下改为由下而上,时尚传播的路径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进入网络与社交媒体时代,这一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不过大型全媒体集团等机构的出现再次改变这一趋势,其“机构化”特征与社交媒体的“圈层化”“碎片化”特征相互冲突又必将长期并行并存,这一发...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时尚期刊开始在中国风起云涌,进入21世纪,时尚期刊更是热闹非凡.据统计"在2001年,全国共有180余家新创刊(含改刊)的杂志出现,平均不到两天就诞生一种,其中时尚类期刊106种;与此相对应的是,同年全年倒闭的时尚类期刊共有54 种,平均一星期就有一家时尚杂志社倒闭"[1] ,一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时尚系的<时尚·COSMO>,虽然创办时间晚于,但却成为时尚期刊大军中的劲旅.从市场份额来看,这几年<时尚·COSMO>的市场份额基本维持在10%至15%之间,市场地位一直较为稳定,是<瑞丽·伊人风尚>的有力竞争对象 [2],以其市场地位奠定了整个集团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对女性时尚杂志的批判之声不绝于耳,媚俗化、奢靡化几乎已成女性时尚杂志的标签.“单身女子经济”的到来,给众多商家带来了新的曙光,也给女性时尚杂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追求个性化的年代,女性时尚杂志应该对时尚有新时代、新内涵的诠释;应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走差异化和个性化营销路线.  相似文献   

9.
王元晓 《出版参考》2007,(7S):19-19
时尚类期刊在我国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以来逐渐成为中国期刊市场上最耀眼的亮点。尤其是一些国际知名刊物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如ELLE、时尚系列、瑞丽系列等,此类杂志一面市就以新颖的面貌、前卫的理念、精美的内容掀起了一股“时尚”潮流,敲开了中国期刊市场原本紧闭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
时尚文化潮流中的晚报副刊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化现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化、商业化的潮流蓬勃兴起,五光十色、林林总总的时尚文化迅速蔓延到现代人的生活空间。面对这一现实,作为相对静态的文字产品——报纸副刊该怎么办?笔者以为,当今的副刊特别是晚报副刊应该大胆地面对现实、积极深入时尚撷取题材,以充满时代感的语言和编排手段去表现时尚、审视时尚,以清醒、高雅的精神去观照时尚、引领时尚,努力实现“大众口味 内在品位 深长滋味”的巧妙融合,制成一颗颗读者喜品尝、耐咀嚼又能从中汲取较高营养成分的“精神橄榄果”,从而牢牢占领自己这块个性化的阵地。为此,笔者以为必须明确以下三个定位:  相似文献   

11.
探析本土女性时尚杂志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的女性时尚杂志陆续登场,进入90年代后,女性时尚杂志更是开始了风起云涌的时代--国外期刊巨头纷至沓来,国内出版社凭借本土优势竞相创办刊物.进入2l世纪,中国女性时尚杂志更是热闹非凡.,但繁荣的背后意味着激烈的竞争,据统计,在2001年,全国共有106种时尚类期刊出现,于此相对应的是同年全年倒闭的时尚类期刊共有54种,平均一星期就有一家时尚杂志倒闭".  相似文献   

12.
殷之 《新闻记者》2005,(8):38-39
1990年代初,当第一本定位于品位消费的杂志《时尚》出版时,大多数人的头脑中还没有“品位”这一概念。如今,几十种时尚报刊基本的主题都是倡导“品位”、格调,大众已经具有了相对理性甚至是超前的现代观念,其中包括:具有较强的投资理财意识:消费注重个性化和文化品位:重视教育、旅游和文化方面的消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体育期刊一度辉煌,如<中华武术>、<围棋>、<搏击>等的发行量在几十万份甚至上百万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期刊进入了彷徨期,它们被新闻类、纪实类、生活类、时尚类和各种实用期刊重重包围.  相似文献   

14.
刘敏 《编辑之友》2012,(7):112-114
《良友》画报作为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文化记忆的文本载体,呈现了上海时尚现代性的都市生活图景,同时建构了上海阴性妩媚的城市文化记忆特征,并成为都市现代性消费主义文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15.
十几年前,时尚杂志、各式品牌发布会是人们获取流行趋势信息的主要途径,时尚设计师们是流行趋势的主导群体,以纺织服装为主导的时尚产业处于传统发展模式.如今,只要你有一台能连接互联网的电子设备,就可以随时登录全球网站获取或发布时尚信息,人人都可以是流行趋势的影响者.十几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边界不断扩张,颠覆了以往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了时尚流行趋势的形成轨迹,对时尚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当前,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传统的服装纺织企业如何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形成“互联网+时尚”品牌战略及销售管理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前,把一本杂志办得雅俗共赏简直难上加难,丰富的社会层面决不能由一本容易有限的杂志所涵盖,于是一本与读者相融合“白领杂志”诞生了.《时尚》走向市场有人称《时尚》是贵族杂志,创办《时尚》的人却喜欢称自己的杂志为“白领杂志”.  相似文献   

17.
时尚类期刊怎样契合时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中国编辑》2003,(1):40-41
从1980年创办的《时装》、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上海服饰》到80年代末与境外合办的《世界时装之苑》,再到90年代以来涌出的《时尚》、《瑞丽》、《HOW》、《大都市》等,中国的时尚类期刊越来越多,越来越被  相似文献   

18.
张翠玲 《青年记者》2016,(14):111-112
艺术设计应用于品牌传播的原因及价值 品牌与艺术设计的联姻最初以奢侈品为主,奢侈品本身具有浓厚的艺术内涵,通常经过匠心雕琢而成,象征着时尚品位,这使得众多奢侈品集团开始借助艺术设计来进行品牌传播与形象塑造.卡地亚集团于上世纪80年代成立艺术基金会,通过该基金会与世界各地知名艺术设计师合作,彰显了该品牌时尚、前卫、创新及独特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上海文艺出版总社麾下的主要成员之一,上海文化出版社(以下简称"文化社")具有50年的出版历史,培育并出版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和品牌效应的精品图书,打造和形成了一支继承优良传统、具备优秀素质的编辑、出版队伍,在文化生活、时尚休闲和社会语文等领域拥有众多读者.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文化社从50年代的兴起,80年代的辉煌到90年代潮声渐弱.  相似文献   

20.
时尚类杂志社面临的问题 1.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国时尚类杂志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风风雨雨,成长和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目前各类时尚杂志的市场已经达到饱和,很难再大规模进行深度细分或推出新兴时尚杂志.以时尚传媒集团为例,旗下的15个子刊,均创刊于2005年以前,2005年之后没有一本新刊推出.该行业的竞争强度可想而知,转型是各杂志社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